為什么我們計算總容易出錯?
數(shù)學老師在家長群的經(jīng)驗總結:
積極上進的家長都知道,粗心=學習程度不夠。
比如:
①“平時都會做,考試做錯了”
②“這么簡單的計算,不該錯的”
③“不是不會做,是審題審錯了”
關于這類“粗心”,可以問問自己和孩子:
①→熟練度足夠嗎?
②→基本概念真的清楚了嗎?
③→平時做題有力求準確率、一遍做對嗎?
怎樣避免?試試培養(yǎng)這 6個習慣:
一、慢慢讀題
讀題速度要慢——這里的慢,不是指拖延,而是逐字逐句仔細讀,尤其是題目較長時,更要慢!一邊讀,一邊思考,同時把重要的信息記錄下來。比如,把已知的數(shù)據(jù)標示在題目的圖上。
切記,題目沒有讀完,不能妄下結論。
細讀后,有用的信息會正確進入自己的腦海,做題時就可以正確運用已知條件。那也就不會看錯題目、看漏條件了。
二、演算工整
解答數(shù)學題時,很多計算都會在草稿紙上進行。很多同學的草稿紙,就沒有順序,亂成一團糟。
遇到復雜題目,需要根據(jù)已知條件列出很多方程、計算式。這時候,如果草稿紙上的計算過程比較整齊、干凈醒目,那么發(fā)現(xiàn)已知條件中暗含的關鍵信息就比較容易,更不會發(fā)生挪錯數(shù)字、弄錯符號等情況。解題過程自然一帆風順!
三、回頭檢查
做完一道題目后,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結合本題的結果,判斷一下結果的合理性。比如:解出來發(fā)現(xiàn)結果的數(shù)明顯不對,或者解出來要求的時間竟然是負值。
這時候就需要回頭仔細檢查一下剛才的計算過程。那么,干凈整齊的草稿紙就發(fā)揮了它的另一項重要作用——方便檢查!
四、深挖根源
有些錯題,老師或家長稍稍一點撥,孩子就立馬知道正確的解題方法。這些看似粗心導致的錯誤,其實就是概念不清晰。
那么,這時候就不能只訂錯題。應該深挖根源,把與題目相關的知識點、公式、解題方法統(tǒng)統(tǒng)過一遍,徹底理清楚。
五、專心做題
平時練題,作業(yè)首先要重視,把它們當作考試題目看待。做題的時候把無關事物挪開,集中注意力,快速完成。
養(yǎng)成專心做題,專注做事的習慣,粗心自然就會遠離孩子。
六、信心、決心、耐心
一定要讓孩子樹立信心、下定決心、耐心堅持,經(jīng)過努力,每個孩子都能改掉“粗心”這個不好的習慣。細心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孩子將徹底與粗心拜拜。
1.出錯率與心智成熟度有關。心智成熟度高的,出錯少;心智成熟度低的,出錯多。尤其是低年級的男生比較吃虧!因此,男生家長不要太焦慮,要靜待花開。
2.出錯率與熟練度有關。練得多的,出錯少;練得少的,出錯多。低水平計算練習是把雙刃劍,要適度!我個人是比較反對那種錯1題就重罰做1頁,因為長期那樣做,只會磨滅孩子對數(shù)學的興趣。我對我閨女要求規(guī)定時間內允許錯2題/100題不重寫。我拿重寫時間去背一首首古詩,讀一本英文分級不香嗎?
3.出錯率與進入學習狀態(tài)以及學習環(huán)境有關。學習狀態(tài)進入的越快,學習環(huán)境越安靜,出錯少;反之,則出錯率高。打個比方:就不要讓孩子馬上從玩耍狀態(tài)就去練計算,保證出錯率高??梢韵葘W習其他的,進去學習狀態(tài)后再練計算。
4.關于是否計算完了是否要檢查,我認為因學段分:低學段尤其是一年級時應該強調檢查。還有考試的時候有時間可以重點檢查應用題等大題的計算。到了小學中高學段,最好強調一遍過!一遍過!(不檢查下的高準確率)為初中養(yǎng)習慣。到了初中你們就會知道了沒時間檢查……
如何打草稿?
雖然絕大多數(shù)孩子都會打草稿,但卻不會正確地打草稿。什么意思呢?
打草稿對與很多同學而言,無非就是推到演算出結果并抄到試卷上就OK了,但是卻很少有孩子會規(guī)范使用草稿本,草稿本顯得亂七八糟,還經(jīng)常因為一些書寫不規(guī)范,抄答案都抄錯了!
? 典型的兩種草稿
左邊的草稿無論切換到哪個角度都能找到草稿的痕跡,說不好聽點,就是亂七八糟,回看的時候找不到方向、看不出重點,等到謄抄答案、檢查結果時很容易出錯,重新算一遍又浪費了時間。
也正是因為如此,有非常多的學生在數(shù)學考試的時候,本來在草稿上演算時是有些思路的,但東一個步驟,西一個結果,回過頭在試卷上做題的時候卻反而混亂了,原因就是草稿太亂,沒有形成很清晰的邏輯和思路。
再看右,既書寫規(guī)范,又步驟清晰,還有題號,這種做法在謄抄解題過程和最后檢驗的時候一般不會出錯,一旦計算有紕漏也很容易發(fā)現(xiàn)問題出在哪里,并及時補救。
那些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平時就很注重規(guī)范草稿演算,這有助于他們理順自己的思路,減少不必要的失誤。相應的,他們在學習的其他方面也比其他同學要更有條理一些,這就是學習成績好的細節(jié)所在!
好的草稿應該是什么樣的?
1. 整潔
這是給人的第一印象,字也寫的很不錯。
2. 分區(qū)
利用折痕或者畫線將草稿紙進行分區(qū),將整張草稿紙按照題號來進行分區(qū),而且每一個區(qū)前面標有題號,這樣,當你要檢查此道題目時就會很容易找到題目.
3. 書寫步驟干凈整潔
書寫步驟干凈整潔,能發(fā)現(xiàn)書寫的步驟是很有規(guī)律的,這樣就很好的反映了該位同學解題的一個思路,當檢查的時候,他就能按照草稿紙中寫的這個思路來檢查是否做的對不對了。
打草稿的正確姿勢應該是?
1. 對折
把草稿紙對折成兩條窄長的長方形,打開后中間就會有一條折痕,把草稿紙分成兩半。這樣的處理是為了盡量利用草稿紙上的空白。
不對折時,草稿紙常常會上面一塊空白、下面又一塊空白,中間寫滿東西,最后不得不把同一條題目的式子胡亂地擠進草稿紙各個地方。而對折后,草稿紙的空白會相對集中在最后,做題時思路就會更加清晰,因為不需要把草稿紙翻來翻去找前一條式子。
2. 寫題號
先在草稿紙上寫上題號,然后開始打。當然不比試卷上工整,但是至少非常清晰,一題打完了,畫條線隔開,繼續(xù)按順序打下一題。
3. 盡量把過程寫清楚
很多孩子都發(fā)現(xiàn),考試時明明很弱智的錯誤,就是檢查不出來,這就是不寫過程導致的結果。
在簡單題的練習中,寫過程是一個解題思路的總結,讓孩子學的更明白;難題的練習中,寫過程同樣幫助孩子思考,讓孩子的思路清晰、邏輯嚴謹。
有一些題目,不下筆就是做不出來,稍微嘗試一下就會產(chǎn)生思路,做題習慣于下筆,對解題非常有幫助!
4. 檢查草稿
做完題目檢查時,通過題號來定位在草稿紙上的位置。
如果你的草稿紙做到了以上的三點,那么,你就直接可以看草稿紙上的過程,看看你的計算有沒有錯誤,沒有,好,這題就檢查完了,發(fā)現(xiàn)有,好,錯誤查出來了。
總結:
態(tài)度和習慣會長期影響他的學習,嚴謹細致的習慣不是一日練就,是每天較高的自我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