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生過年的時候去學鋼琴,三十多歲的大人了,學的非常認真,沒事在家練鋼琴,上完課還跟我說老師夸他是同齡人里面學的非常好的同學了,言辭中都是驕傲。他也說等彈的好了買架鋼琴,把家里的電鋼琴換掉。
老師比較有意思,就說你愛彈鋼琴吧,你家孩子以后肯定也會學鋼琴的,就買一架放在家里,自然而然影響孩子去接觸樂器。
他自己也說,不會去教孩子彈,會帶著她玩兒,玩著玩著她就會感興趣,就愿意彈了。
我覺得這個故事和題主的話題是一樣的。最好的教育不是告訴孩子你應該怎么做,而是帶著他一起感受,一起進步。
讀書到底有什么用?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可以說的清楚的,是長久的積累后得到的默默的水滴石穿的收獲。
讀書不一定能掙大錢,做大人物,但是書本中豐富多彩的故事,人生哲理,先賢思想一定能夠影響一個人。從根本上改變他的思想,行為,人生軌跡。
說說我吧,我的父母都是農村人,我一歲時被帶到鎮(zhèn)上長大,小學后遷到市區(qū)。我讀書成績并不算好,只是一直堅持讀下來,讀到大學畢業(yè),并且從小就愛讀各種書,爸媽也鼓勵我多讀書。
我大學畢業(yè)剛工作,老家我的堂弟堂妹就結婚了,我結婚時堂妹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因為當時沒有放開二胎,她們生三個孩子都是到處躲著計劃生育。
不去比較是發(fā)現不了讀書對人的改變的。你可以說是我的父母帶著我們離開農村,給我們好的教育。但是讀書有什么收獲,讀書后影響你怎么做決定,怎么選擇人生,是自己的事。
一個城市成長的孩子,不讀書不思考也不會知道經濟發(fā)展的規(guī)律,應該怎么選擇職業(yè)和愛人,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如何發(fā)展職業(yè)和適應未來的需求。
讀書沒法告訴孩子明天有什么,會變成什么樣子。但是它能給孩子面對未來的希望,面對挫折的勇氣,面對理想的堅持,和一直的相信。
讀書給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有對自我的深刻了解,對生活的信心。
很多東西不用說,引導他去看去感受去思考,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