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應
2013
發(fā)布于 2020-12-17
自我感覺屬于比較佛系的那類的,雙休日都帶娃到處溜達,課內完成后也不布置家庭作業(yè)。當然如果某門科明顯有不足,也是會給他加點家庭練習的?;旧现猩嫌危哉J為在二十幾名,也不去多管他。上周給他報了一個書法課,是唯一一個課外班,因為書法是真教不了,他也同意,五年級要統(tǒng)考嘛。沒想過他能出類拔萃,只希望他能有自己的想法,今后知道自己要走哪條路,而不是需要我們來為他做出選擇。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14歲
想法
真正完全沒焦慮過的人應該不存在吧。焦不焦慮我現(xiàn)在感覺是要看階段。相比孩子一二年級時,我現(xiàn)在不怎么焦慮了。好像年級越往上升越不焦慮了。我反思是為什么呢?可能有以下原因:

1.換了一個不雞血的班主任。以前班主任是老教師,語文作業(yè)多,耗時長,看上去學得扎實,但孩子不一定在這樣的雞血下真心喜歡語文。特別是作文,因為孩子開始寫得還可以,老師總是關注,一旦一兩次或一段時間寫得一般,老師就會給我發(fā)消息。那時對孩子剛上小學的媽媽來說,無疑會認真對待,回家一寫作文又是分析結構,又是寫完修改,...
12歲
想法
經常告訴自己這幾句話,或許會減少很多焦慮,或者不再焦慮:

1.不管孩子目前什么狀態(tài),都是暫時的,持續(xù)努力小步前進就會進步,學習是長期主義。

2.學習成績一定不是未來評價的唯一標準,孩子不能只學習,還要給他們空間多方面發(fā)展。

3.相信每個孩子(人)生而有價值,他一定有他的優(yōu)勢,相信他未來可以有屬于自己的路。

4.有些時候,父母的力量是有限的,可能會不如老師和同學管用,接受自己的局限性。

5.必要時,不能一個人扛,需要尋求幫助,比如爸爸媽媽互相配合,找人幫忙照顧孩子,或...
8歲
想法
焦慮并不一定是壞事,不同階段遇到不同的情況,可能會有短暫的焦慮。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不要把什么事都寄希望于親力親為,只做自己擅長的,別的交給專業(yè)的人,也就不會有長久的焦慮。這些輕微短暫的焦慮,讓我更好厘清頭腦,把生活的美好襯托得更加甜蜜。

我自己也是個孩子,我并沒有太多可以教育孩子的地方,和她之間更多是相互陪伴、傾聽和鼓勵。我也有自己的節(jié)奏,但不是一成不變的規(guī)劃,它往往是變動的,圍繞中心點不停的前行,那就是保持對萬物的好奇心,擁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我所能做的:和她一起,春暖、...
10歲
14歲
想法
我沒見過真正不焦慮的,民間心理學說,適當?shù)膲毫徒箲],有助于產生動力。只要適度,在正常范圍內,不影響生活和親子關系,就沒關系,說到底,也只是喜怒哀樂情緒之一,存在即合理,消滅皆屬徒勞。

對應焦慮幾步走。

第一步.分析問題,找到根源。看這是不是個能解決的問題。比如我最近焦慮疫情怎么還不結束,顯然我除了買口罩少出門也沒什么別的辦法。但題里說的育兒焦慮,基本還是可以努力的。

第二步.小花生看看類似問題,參考別人的解決辦法。別急著照搬,根據自己家情況借鑒一下。

第三步.根據需...
9歲
想法
沒必要死命給娃堆積各種碎片知識,增加額外負擔,把自己搞的跟一站到底冠軍似的。

很多東西知道了行,不知道也行。只要掌握學習的方法,具備獨立思考能力,某些技能真要用了再來學也不會晚。不要為了“萬一以后有用”來增加自己的焦慮。人的精力有限,好好學習,也要好好生活。

大方向抓好就行了,小時候思維習慣先行,認知靠后。以后有的是機會被學校填鴨,我就不費這個勁了。

舊帖隨手貼:
生在一個普通工薪家庭,我們能給她的先天優(yōu)勢少得可憐,能給她的自由恐怕也延續(xù)不了多久,順其自然的心態(tài)或許能給她一個完整的童年,但能給她往后的人生物質保證嗎?這就像一場賭局,賭注越來越量化而清晰——父母的身家地位將影響,甚至將決定孩子的人生。
貼篇舊文凱西媽媽不焦慮
6歲
13歲
想法
這學期基本沒管過孩子的文化課學習,作業(yè)平均一個月翻看一次。沒有報課外補習班。算不算不焦慮?每天盯著娃練小提琴,每天15分鐘,中間各種威逼利誘。娃不按時睡覺就訓娃。算不算焦慮?關心則亂,無欲則剛。哈哈哈哈
12歲
想法
估計現(xiàn)在的自己面對二娃時候的狀態(tài)就是已經看淡了,看開了。二娃的調皮搗蛋,在家里,在學校都是出了名的,幾乎許多的孩子都因為二娃在學校,經常被老師點名而記住了孩子的名字。每一天到我去學校接,但凡學校的老師有留學生,我總是擔心自家的二寶會被留下來。所以有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二我沒有留下來,我反而會很高興。每次對二娃更多的是以鼓勵為主,總覺得對他進行一些安慰的措施,效果會更好一些吧。就像以前一樣,發(fā)現(xiàn)即便是拿起衣服架子的孩子,孩子其實也是過幾天就忘,而往往焦慮著急的都是我們做父母的。

每天學...
2歲
9歲
想法
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不逼迫孩子,以孩子的興趣為主,讓孩子在玩中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閱讀習慣。
從1歲多開始堅持親子閱讀繪本,現(xiàn)在孩子已經能自主閱讀啦,識字也是無痛開展。
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生活中學數(shù)學、學科普
4歲
11歲
想法
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父母都是從不焦慮到焦慮,最后很少一部分能從焦慮再回歸到不焦慮。

一開始的不焦慮是因為沒了解過,不知道,所以不焦慮。接著到焦慮是因為知道的越來越多,看身邊的娃進度也很快,自己卻迷茫。最后能回歸到不焦慮的,一般屬于看多了,更透徹地了解了雞娃,也很好地了解了自己的娃,最后能心中有譜慢慢彈。
Amy應
Amy應
2013
作者熱門分享
辰辰數(shù)學啟蒙中用過的書  贊108 · 收藏899 · 評論17
2018堅持了閱讀,2019繼續(xù)  贊29 · 收藏77 · 評論14
2022年我的閱讀記錄  贊13 · 收藏32 · 評論32
關于吃飯拖拉的反思  贊2 · 收藏10 · 評論64
數(shù)學學習,邊玩邊學更帶勁  贊5 · 收藏40 · 評論14
寒假計劃的實施小結  贊10 · 收藏16 · 評論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