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孩子可能很難準確用語言表達他的感受和學習英語的具體困難,就像我們大人也會在遇到工作難題的時候情緒化地說:我不干了,做這個有什么用啊?但你不是真不想干了,或者認為這個工作毫無意義,對吧?這只是一種情緒表達。
這需要我們家長嘗試先接納他的情緒,通過溝通來確認他的情緒和難題在哪里,也就是給他的情緒“解碼”。
比如他表面上說英語沒用,不想學,背后是不是隱藏著某些情緒
是:你給我看的書和動畫片沒意思,太枯燥,看不懂
或者是:上拼讀課和外教課我聽不懂也不知道說什么
或者是:在我讀英語和學英語的時候,希望得到更多的贊美而不是批評
或者是:我的課和作業(yè)太多了,都沒有玩的時間
……
以上是各種嘗試的方向,因為你提問里信息不多,無法判斷,因為家長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喜好性格和水平,總能找到真正阻礙我們進一步前進的原因,找到原因之后才能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
比如如果因為讀Raz 太枯燥了,那么找一些趣味性強的吧
這個動畫片不行就換一個能看懂又有趣的,汪汪隊看不懂就換別的,沒有哪個資源是不可替代的,多找一些試試
語言學習常常要遵循n+1這個規(guī)律,也就是說你給的材料比他的水平高那么一點點,這樣既可以提升,又不至于因為不懂而喪失興趣。可以多看看小花生上的帖子,有很多資源介紹。
才一年級,時間還有很多,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