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安水如
我們都會理想化地以為,父母有個好脾氣,孩子就定能有個好脾氣。這就好比是說,我們總是想當(dāng)然地以為,精英之家的孩子,定能出色。
其實,破解這些認(rèn)知的最好方法,就是觀察。去觀察周邊,社會,慢慢地,就會清楚知道,出生于精英之家的孩子,不一定會是出色。而好脾氣的父母,不一定能夠生出好脾氣的孩子。
但,好脾氣的父母,那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是不容易對孩子大發(fā)雷霆的。而孩子也能少受委屈,少些難過,少些悲傷,少些抑郁。
然,要清楚的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是不可能給予孩子那純粹的環(huán)境,以讓孩子整日整夜都快快樂樂,開開心心的。
實際上,這世界就是二元對立的,那快樂與悲傷,就如是天空的黑夜,與白天,是不可能從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里,給徹底切掉的。
而育兒,并不是給孩子永遠(yuǎn)的快樂,開心,而應(yīng)該是讓孩子學(xué)會安頓難過,撫慰憂傷,是具備與生命里的難過、委屈、悲痛等共處的能力和本事。
更為重要的是,身為父母,不是為了讓孩子學(xué)會如何來去與情緒共處,就去傷害孩子,陷害孩子。孩子不需要被如此教授情緒管理的能力,孩子只需要成人的愛。
因為,開心也是情緒,我們不必經(jīng)由痛苦與委屈,及傷痛,來去學(xué)會獨處,懂得管理情緒。我們可以經(jīng)由開心、快樂而具備情緒管理的能力和本事。
實際上,一個人若是在受傷了,抑郁了,悲痛欲絕的了,那是沒有多少精力和能量來去管理自己的情緒的。人的全身心都在應(yīng)付負(fù)面情緒所帶來的能量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