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個娃的啟蒙路,老大出生前,不記得在哪里看到了一本書《卡爾威特的教育》。從此后對一個剛出生的娃開始啟蒙,原本想和爸爸分工,一人說英文,一人說中文,由于大部分時間都是我一個人帶娃,所以改成了我自己每句話一遍英文一遍中文,月子里姥姥拿著家里僅有的書給娃一遍遍的讀,她告訴我寶寶能聽到,說我小的時候她也是這樣讀給我聽的,媽媽經(jīng)常一邊干活一邊給我講故事,讀兒歌古詩,上學前小學的課本,古詩幾乎都會背誦了,30多年后姥姥又來陪外孫女再來一次,出了月子,讓我去買書,除了平時的撫觸操,姥姥督促我給孩子讀繪本,聽兒歌。就這樣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5年半。
1歲前以卡片,紙板書,布書,有聲掛圖,sss兒歌為主。1歲的時候積累了大概200多詞匯以及生活口語,我讀詞,她指拿卡片,跟孩子玩各種卡片游戲,她玩的不亦樂乎,記得也很快,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指令幾乎都能聽懂作出回應。
2歲到3歲,開始接觸簡單的繪本,這期間買的不多,my dad,my mom,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good night moon,Brown bear ,SSS兒歌紙板機關(guān)書,還有一些立體書每一本都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到最后她拿著書一頁頁讀,不認字,但背下來了,即使現(xiàn)在5歲多了,小時候這幾本書依然很喜歡。帶著弟弟再刷的時候她也跟著聽。
3歲到4歲,SSS兒歌,粉豬,小狗汪汪隊,從動畫片開始,一直播放的英文的,親子早教片sing along,看了無數(shù)遍,廖彩杏書單,各種繪本,我開始教簡單的自然拼讀。這一年詞匯量翻了好多倍。
4歲到5歲,我覺得遇到了瓶頸,除了大量買書,刷分級,總覺得沒有個方向,每天跟孩子說的口語質(zhì)量也不高,自己的知識儲備已經(jīng)告急。每天刷牛津樹,紅火箭,Raz,I can read各個系列,國家地理,其他的套書看到就買,不停的買買買,完全控制不住自己。全職家庭主婦,照顧倆個娃,時間有限,很多書買回來都沒怎么看堆在那里,而且倆個娃知識水平不在一個層面,有時間帶孩子閱讀的時候,讀什么,讀什么難度的又出現(xiàn)了問題,這一年專心陪伴老大的時間很少。于是交給了點讀筆,牛聽聽和網(wǎng)課,先后買了好幾個電子繪本,放給她聽,有聲英語繪本,ABC reading,伴魚,大熊繪本精讀,大熊自然拼讀,愛課。
這一年我報了一個原新東方老師的網(wǎng)課,親子線上課程,主要為了提升自己,鄭薇高端英語,完美的解決了我自己的瓶頸期,突然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跟孩子聊的話題,日常口語談話內(nèi)容一下升級了,不光提升了口語,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孩子三觀,認真的努力的跟了半年,4歲半的時候突然就自主閱讀了,而且就算不認識的詞幾乎能自拼的差不多,試著把牛津9給她,也能不太通順的讀下來了。
5歲多到現(xiàn)在,在我做家務,做飯,帶老二的時候,偷懶把老大交給電視了,小米電視里原版的英文動畫看個遍,反反復復的看,看完了就把動畫片對應的英文繪本買給她,她就很感興趣,自己看。然后開始看各種紀錄片,科普片,英文電影,怕眼睛看壞,開始控制時間,看的很熟的開始裸聽。買了兒童喜馬拉雅,牛聽聽APP,傾聽者,都有很多資源,漸漸過渡聽為主。主線課程鄭蔚高端英語,這個學好了,可以直接備考ket了,今年報了鯨魚外教培優(yōu),系統(tǒng)學習reach和牛津樹閱讀課。每節(jié)課都感覺,課下必須要有大量的閱讀。今年大班,明年上小學,班里大部分孩子都轉(zhuǎn)幼小銜接了。老二終于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我和老大約定,這一年屬于我們倆個,想去上學就上學,不想去就在家,媽媽一心一意的好好陪你一年,好好陪你讀所有你想讀的書,陪你去你想玩的每一個地方。
老二幾乎就是旁聽,捎帶著長大的,平時家里大部分時間是我和姐姐,他的語言環(huán)境主要是英語,爸爸跟他說中文。由于他從很小就跟著聽了太多英文動畫,他的發(fā)音,語調(diào)和動畫片里的卡由特別像。當我發(fā)現(xiàn)有點跑偏,他說話,聽故事都挑英文的,中文反而弱了,開始調(diào)整他看書的比例。上了幼兒園應該會好很多。
老二現(xiàn)在3歲多,以繪本為主,每天刷分級,每一本分級,我讀一遍,或者點讀筆讀,然后合上書,我會提幾個問題,看他理解的怎么樣,是否能輸出利用里面的詞匯回答問題。講分級的時候很消耗體力,因為相對于繪本來說,趣味性低一些,需要表情語調(diào)夸張點,再編出故事情節(jié)來,他看的很開心,偶爾會和姐姐一起表演,有了老大的影響,老二好多事情都簡單一些了,姐姐看書他就看書,姐姐喜歡樂高,他也從小跟著拼,有時候打起來,有時候姐姐抱著他講繪本。倆個娃一點點大了,比起小的時候好帶多了,總的來說,一切以興趣為主,最低要求孩子們都平安健康快樂。其他,我盡力了,學什么樣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