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25-02-15 · 圖片1

“開口”究竟是什么標準呢?

是一句“This is XX(名詞)”打天下呢,還是只要心中所想,就能用英語準確說出來,才叫開口呢?

我家孩子在美國幼兒園上學。期末報告里,老師用這幾個級別評估孩子的英文表達:

L1: name and describe。命名或描述具象或者抽象的事物。比如“There is a cat on the hill.” “The ball is smooth.” “I am happy.” 通常對話只有一回合(大人問孩子答),或者不是對話(孩子自己主動說)。

L2: express and respond。孩子能表達自身想法的同時,也能給出合理的回復,讓話題進行下去(至少4個回合以上)。和L1的“無腦答”的相比,孩子需要聽,會問,同時可以專注在正在討論的話題上。

L3:create and retell。編故事不是隨便說,要具備基本結構如“5W+1H”,劇情發(fā)展要符合邏輯。復述內(nèi)容不是背誦,而是在理解的前提下用自己語言說出來。另外,L3對創(chuàng)作和復述長度也有要求,具體標準我也不清楚,但從小R的反饋來看至少小于8句應該是不達標的。

L4:debate and discuss。在發(fā)表自己觀點的同時,使用多個論據(jù)支持自己的觀點。discuss則難度更高,要考慮到不同觀點,從“正反”兩個方面用論據(jù)證明。

L1,L2這兩個級別,個人認為影響開口的主要是孩子性格。愿意說的,知道3個單詞“I”,“l(fā)ike”,和“XX”就可以完成一次L1表達,不愿意說的,聽力水平G1以上了照樣蹦個單詞,就算賞臉了(我娃班上這種孩子不止一兩個)。這兩個級別吧,積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心理層面上的工作,提升孩子開口的意愿,增添孩子開口之后的正反饋。當然心理建設也針對家長:接受并尊重孩子性格,不焦慮,靜待花開。


至于L3級別,對孩子的要求有:
1)英語理解能力,不只是對話語言的理解,還有書面語言的理解。
2)詞匯和句型的積累,只有積累足夠才會復述而非背誦。
3)基本邏輯框架的認知。無論是“5W1H”還是更難,要明白說話不是想到哪兒說到哪兒,而是重點清晰,結構合理的表達。

這些要求,顯然比L1,L2高了一個層次。

我們老師曾經(jīng)說過,光靠生活中的語言互動,語言能力最高只能到L2。因為生活會話中的詞匯量和句型太少,無法支撐起理解和復述書面文字的需求。另外,大部分家長在聊閑天時是邏輯不足的,無法給予孩子足夠邏輯方面的引導。所以想要達到L3級別,最重要的就是大量的閱讀,而且是題材海量的閱讀。老師曾經(jīng)開玩笑說,如果孩子沒聽/讀過500個完整(基于書面的)故事,就不要談L3。我個人覺得并沒有很夸張。

至于L4級別,其實已經(jīng)超脫英語這個范疇了,哪怕用最擅長的母語去debate and discuss,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很好的完成。L4的重點在于邏輯和認知。

針對L4,孩子需要 1)大量的非虛構類閱讀 2)多“辯”的機會。3)等待。對小朋友來說,即使積累再多,認知成長還是要遵循正常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的,家長沒有必要急于求成。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英語要積累到什么程度,孩子才愿意開口?
L1,L2級別,孩子想說了,自然就會開口。
L3級別,孩子書讀夠了,自然就會開口。
L4級別,孩子年齡到了,自然就會開口。

其實就這么簡單。

至于這幾個級別的分界線在哪兒,可以分享幾個小R的數(shù)據(jù):
2024.5:閱讀Raz F, 口語L1 working on it (不達標)。
2024.8:閱讀Raz J, 口語L1 working on it (不達標)。
2024.12: 閱讀Raz M, 口語L3 achieved(達標)。

我認為這些數(shù)據(jù)說明兩件事:
1. L1, L2是否達成的限制因素不只在于積累多少。如果孩子不想說,即使有G1的閱讀能力還是不會說。主要影響開口的是性格(比如小R一直就是個話非常少的孩子)。
2. 達成L3需要的閱讀積累大約在Raz K-M之間。

我拜讀過小帥爸爸的原文章,受到他提到的“石化現(xiàn)象”很大的啟發(fā)。我感覺避免“石化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口語能力至少要在L3-L4之間,至少L2是絕對不夠的。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孩子需要800L以上的藍思值,也是非常準確的預測,畢竟L3的最低要求也得是Raz K了。

以上。
回應3 舉報
贊37
收藏93
7月前
感謝分鐘一手資源。
關于石化現(xiàn)象,國外研究也很多了。國外研究的主要是在英語環(huán)境下學習英語的情況(即二語環(huán)境)和在中國學習英語(即外語環(huán)境)還是有非常大的不同。
研究發(fā)現(xiàn)一般小娃在英語環(huán)境學習英語是不存在石化現(xiàn)象的,當然從小長大的更不存在石化現(xiàn)象。石化現(xiàn)象普遍出現(xiàn)在12歲以上才進入到英語環(huán)境的二語學習者。這點看你家小R是不存在英語石化現(xiàn)象的哈。
7月前
感謝您的科普,學習到了很多??磥韺W習英語的低齡小朋友們是不容易出現(xiàn)石化現(xiàn)象的,不過在大體思路上我感覺和您的看法相同,即開口這個動作不那么重要,如何正確且高質量的開口才是關鍵。再次感謝。
5月前
要開口,看 Susan 教英語,全網(wǎng)免費,且高效。就是家長學習要跟上。
發(fā)布

推薦閱讀

2歲
8歲
想法
難道是我說的?我的意見是不要讓過早的開口,而非"才愿意開口"!
現(xiàn)在關于石化現(xiàn)象其實研究很不深入,不像可理解性輸入那么大家普遍認可,有些人也建議多開口和早開口,不過看到大部分研究還是建議晚點開口,因為確實觀察到很多在英語環(huán)境的外語學習者因為過早的開口導致了口語表達中存在很多語法問題。
結合以上研究,加上漢語對英語的負遷移影響,建議還是晚點開口為好。。
另外,因為英語語法時態(tài)對于國人來說是最難的,因為英語中的時間概念在我們漢語中幾乎是沒有的,這個其實是我...
4 3 1
10歲
想法
孩子愿意開口說英語受多種因素影響,積累程度只是一方面。

在詞匯方面,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見的300 - 500個詞匯,像顏色(red、blue等)、數(shù)字(one、two等)、家庭成員(father、mother等)這些基本詞匯后,能夠簡單地描述周圍的事物和人,孩子可能就會更有意愿開口。

語法上,了解基本的簡單句結構,如主語 + 謂語 + 賓語(I like apples.)這種程度,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夠表達完整的意思,減少表達時的障礙,增加開口的自信。

同時,孩子對英語文化...
11歲
想法
抓口語和什么時候樂意開口說 這兩個貌似側重點不太一樣。抓口語,主打是家長的意愿。什么時候樂意開口說,是娃的意愿。
在沒有外語交流環(huán)境下,家長很難抓口語,主打聽力輸入就行。報純外教課應該算練習口語的一個途徑。
不費錢的途徑,主打就是聽,聽到足夠的量,自然能輸出。我家娃幼兒園時期,那輸出簡直張口就說,就和one day day you see see 的差不多,編故事一套又一套,詞亂用,亂編,慢慢地,開口越來越少,開口也越來越斟酌。到現(xiàn)在,因為喜歡的故事(wings of fire),能聽上五個月,復聽了兩...
8歲
10歲
想法

題主講的和那位花友講的不是一回事。

我恰巧拜讀過那篇帖子,關注了那位爸爸。他提出如果過早地抓口語,有可能會造成口語的石化(我把百度定義貼在下面了),所以應在孩子輸入量足夠大,達到聽力自由后,再開始抓口語。不得不說,這位爸爸的思考還是很有深度的,從一個方面回應了最近討論度比較高的原版娃高開低走的問題。

口語石化的表現(xiàn)形式
?基本水平石化?:學習者只能使用最簡單的詞匯進行交流,幾乎說不出完整的句子?。

?中等水平石化?:能夠進行簡單的口語對話,但大多數(shù)句子都有明顯的語法錯...
10歲
想法
孩子學習英語并愿意開口說的程度因人而異,但通常會受到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

### 1. **語言基礎的積累**
- **詞匯量**:孩子需要積累一定的詞匯量,通常建議在300到500個常用單詞和短語以上,才能在日常交流中有一定的表達能力。
- **常用短語和句子**:除了單詞,熟悉一些日常對話的常用短語和句型也是非常重要的,這能讓孩子在交流中更有信心。

### 2. **聽力理解能力**
- **聽力訓練**:通過聽英語歌曲、觀看英語動畫片、聽英語故事等...
11歲
想法
小浪是在一百集wow English,二百多集小豬佩奇,其它雜七雜八的原版動畫差不多二百集之后逐步開口說話的。半年時間后。
5歲
想法
兩個問題。
1.什么時候愿意?
那得看娃的特點,既然是愿意,那就充分尊重個體差異。但一般來講,裝逼是人類天性,聽得夠了,有表達欲了自然就會開口。小齡娃只要開口就夸夸;大齡娃不知道,可能也要夸夸吧,但也可能害羞,按性格來吧。
我們每個階段都會不同程度帶給我們驚喜,2歲多聽SSS的時候直接蹦長句;3歲多主動和駐班外教哈拉;
2.什么時候突擊重點抓?
我覺得有一定積累量了,會更高效,訓練強度和密度都會比只能yes or no來的更強?;蛘哂袟l件的暑期出去插個班國外待兩月,效果很明顯...
7歲
17歲
想法
2歲半開始聽兒歌,媽媽讀繪本,聽繪本音頻,指著周圍的東西跟她講英語,兩個月左右開始輸出
10歲
想法
并不是積累到什么程度,孩子就會愿意開口開口這個事情天時地利人和并不是一兩個因素能夠決定的。我們家別說英語不愿意開口,連中文都是不愿意開口的。其實累積的已經(jīng)足夠了,什么都能說,但是就是不開口。我們家中文是兩歲多,因為他實在是不說話,沒辦法,只能找了一個收小小孩兒的幼兒園把他送去了。很神奇的,只上了一天半,他就從不肯開口說話,變成了什么都會說。所以英語雖然他不愿意講,我倒也不算著急。
17個月
9歲
想法
因人而異。每個孩子不一樣,有的就是害羞,明明能說,就是不敢說,怕說不好,怕口音不純正。。。這種情況就得多聽,建立信心。
有的孩子不會幾個詞也敢說,哪怕只是重復老師的話。。。這種情況不著急上口語課,多積累,能真正聊出內(nèi)容來,從聊天中能學到新知識的時候再開始外教。避免只動嘴不動腦。
紅豆大紅豆
紅豆大紅豆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