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就是學新知識;習就是把學到的新知識加以練習以鞏固之。
數(shù)學,沒用高思,只自學了學而思的專題訓練。原因主要是覺得份量少,可以學完。
學而思數(shù)學的專題訓練分:計算、幾何、應用題三種。課本與配套練習各一本。
學習的方法,完全自學。先是學計算專題,然后是幾何專題。應用題專題原來沒想學,現(xiàn)在看來仍有必要過一遍。
學習方法,很常規(guī)。先看例題,然后做習題。做完了交家長批改。如果不懂和不會的題,事先孩子自己標出,家長批改后統(tǒng)一安排講解,一題一題講,然后孩子去訂正。家長除此之外,更關注孩子答題的規(guī)范性和步驟。所以進行得比較緩快。小學畢業(yè)前,計算只做完四年級的,五年級只學了一點點。幾何與應用題也只做了四年級的一點點。不過小升初的分班考考得還行。后來參加競賽班的選拔,數(shù)學就不夠用了。這個暑期把幾何四年級學完,五年級學了點;計算五年級學完,六年級學了點。按娃的說法,如果現(xiàn)在去考,肯定能上競賽班。
所以,感覺扎扎實實的學新知識,凡學過的即掌握的,或許比匆匆忙忙的刷要好一點。當然,每個孩子不一樣,適合自己的是最好的。話雖如此,但感覺學到知識、掌握知識,比刷到多少年級、學到多少年級重要。從娃小升初的分班考看,大把的孩子學了、刷了小學奧數(shù),有些甚至刷到初中,實際還不如我家娃。如果“刷”過即掌握,那就多“刷”刷;如果“刷”過等于風過耳,那建議還是慢一點。至于對知識點有沒有掌握,檢測的標準很簡單,另備一套奧數(shù)書(學而思及大、小白皮書、舉一反三等等),找出孩子學過的題型,簡單的一題、難的二題讓娃做做就行。如果做不出,意味著“刷”無效。
PS:這只是我家普通娃的做法。有天賦的娃另當別論,完全是兩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