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18-10-29
不太清楚國內現(xiàn)在家長群里都會說些什么討論什么,所以沒有資格評論。不過,身邊朋友,同學,做了家長后,也有刷圈討論的,總感覺,一說到現(xiàn)在國內孩子的家長群,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會很焦慮,各方觀點也各執(zhí)一詞。當然家長有家長的理,老師有老師的難處,都各有道理。 ?

因為沒法評論在國內的家長群的好壞優(yōu)劣處,所以只能說說自己娃在國外的一些經歷。我的娃還小,沒有到需要上學有作業(yè)的地步,但去托兒所也就是Daycare也一年多了,國外的托兒所幼兒園學校從不會有群,他們會有家長會,家長代表,但不會把所有孩子的情況放在一個群里講,絕對不會!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

現(xiàn)在國外的幼兒園已經和國內一樣先進,都是采用電子報告,有些幼兒園或托兒所多給些錢也可以給家長提供時事視頻,讓家長隨時看見孩子,我們現(xiàn)在在的學校沒有攝像頭,但和常規(guī)學校一樣,每天都會收到一份孩子都報告,無論是詳細的,不詳細的,但真實的報告(有時候老師看顧太多孩子,就很難每個孩子的報告都很詳細,年齡越小報告會越詳細) 而且設計每個孩子的隱私,老師都是分開單個發(fā)報告給孩子的家長,而且只有注冊時法定監(jiān)護人和其指定人員才可以看見,不是隨便什么人都可以看見的,以最大程度保護這個孩子的私隱和發(fā)展,即使老師經常在群發(fā)軟文中提到這個孩子的一些行為語言發(fā)展,哪怕這個孩子和其他孩子有溝通交流,每個家長也只會看見自己孩子的名字&his/her peers,而不會出現(xiàn)其他孩子的名字。?

家長如果需要交流,可以針對性的在這個平臺上和老師私信交流,而不是需要在一個群里看見老師和其他家長的溝通,大家產生不同的想法和交流障礙。當然有些老師說這樣一班那么多學生一個一個很煩很累,但學校的平臺有一個好處,只要是共享的類似學校菜單,或者作業(yè)和一些學校活動推廣,軟文,都是群發(fā)家長,所有家長在同一時間同時收到,因此老師在宣傳一下學校作業(yè)和活動的時候也只需要一次而不需要單個進行重復。

家長如果對孩子的行為或者學習有顧慮需要和老師交談時才通過單體的私信方式單獨交流自己孩子的情況。

雖然這種方式未必適合所有學校和家長的情況,但從最大程度上避免家長教師矛盾,最大程度上保護我們的孩子,最大程度上減少攀比,這些不是我們的初衷嗎?
回應 舉報
收藏2

推薦閱讀

15歲
想法
關于家校互動相關問題接受的采訪

上周剛接受某報記者采訪,正好把我回答過的一些核心問題分享給大家,需要提前說明的是:各個學校體制不同,各學校發(fā)展階段不同,因此所需要配備的家委會類型也各不相同,不可將學校和學校橫向比較,此文僅作家長層面的交流參考。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無論公辦民辦,質優(yōu)的學校一定是由家委會緊密配合、與學校一起同心合力共同辦學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給最大收益人——我們的孩子,提供最佳成長環(huán)境和最棒的課程。

1、?家長是何時加入學校家委會的,主要負責什么方面...
15歲
16歲
想法
我們一年級到現(xiàn)在群都很安靜,原因是一年級班主任一開始就制定了群規(guī)。

除了老師發(fā)的作業(yè),一點丟書本,偶爾問作業(yè)及掐的小架問責對方的,基本沒啥事。連問成績的都沒有~哦,就一年級有人問過一次

個人覺得這個社會,信息這么發(fā)達,微信群是必須產品。以前要是有緊急通知,必須打每個家長的電話,沒接的還要打數(shù)次。現(xiàn)在微信一通知,大家回復‘‘收到’’,統(tǒng)計一下,只打幾個沒回復的家長電話就好了。

關鍵在于群的管理。這里面管理員的包容及應變等能力,當然如果多倆事多的家長,那也是老師控制不了的局...
群是個松散的集體,談不上組織。大家因為孩子在同一個班級,共同學習,才會聚在一起。所以,班級群一般是用來老師發(fā)通知、作業(yè),解決學校里和學習有關的相應事宜,家長群則是家長們可以一起就需要商定的事宜討論溝通的群。這是我對這兩個群的理解。

一般班級群,還是聽老師的發(fā)布為準,通知發(fā)布,可以@大家,不必回復“收到”,影響對通知的接收。不關心關注班級群,說自己沒有看到通知的,往往就是對孩子關注不夠,是家長的問題。一般班級群要設提醒,以防止遺漏通知。

家長群里,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就是為了...
13歲
想法
兒子在幼兒時候,小班和中班時的老師是年輕老師,比較喜歡在群里互動,比如讓報個節(jié)目,交個學習文具,孩子的學習照片,家長也反饋很好,很和諧也很熱鬧。上大班后換了一個老師,年齡大點,不愛發(fā)信息,也不會在群里回復,家長就特別不習慣,覺得老師對孩子不關注?,F(xiàn)在我們是學前班,開學時老師直接建了兩個群,一個作業(yè)群,只發(fā)作業(yè)相關的,一個交流群,用于日常通知,很方便,可以很快的收集到信息反饋??傊痪湓?,家校共建就是多換位思考,不制造麻煩。

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
9歲
14歲
想法
回想我們小時候,沒有各種群,家長和老師的聯(lián)系主要就是家長會,現(xiàn)在想想也挺好,單純簡單。

我們現(xiàn)在有作業(yè)群,生活群還有沒有老師的家長群,真心累,與戲精家長們相比,更讓人心累的是孩子每天的表現(xiàn)。我們學校每天都會做小卷,有小考試,每天老師都會在群里公布每個孩子的成績段,這個操作實在是太讓人焦慮了,本來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現(xiàn)在卻每天都要比較,每天都看孩子今天考的怎么樣,在什么位置,家長孩子都要承擔很大的壓力。其實除了一年級剛入學會好奇孩子的表現(xiàn),二年級以后,自己孩子什么樣,每個家...
7歲
15歲
想法
我們的班級群很安靜、很和諧!我感覺主要是老師有經驗、會管理!一個主班級群,老師發(fā)通知、布置作業(yè)專用,家長不用回復,防止有人錯過通知!一個讀書打卡群,用來上傳老師布置的視頻背書作業(yè)、作業(yè)完成情況接龍等!還有第三個家長群,老師不加入,由家委組織,家長們互相問作業(yè),討論班級事宜,交班費等等...每個群都安靜和諧!
15歲
想法
貌似我們(三年級)的班級群,家長群,家委群都超級正常的不得了。難道是我處在一個素質極高,自覺性極強的群體里了?!

沒有出現(xiàn)過很奇葩的事情,最多過節(jié),大家紛紛祝賀,也會在被老師提出不必刷屏,就會馬上中止

?班級群

1.老師通知重要事件,大家只看不回答

2.需要明確接龍的,老師會寫出接龍通知

3.一年級偶爾有在群里請病假,老師提醒幾次,用標準格式私信,也都改過來了

班級群還是很清爽的

?家長群

1.一般沒有抄作業(yè)的,求作業(yè)

2.丟校服或作業(yè)本的,咨詢

3.家委...
13歲
想法
我家孩子今年剛上一年級,開學前一天先開了家長會,老師直接建了兩個微信群。一個是老師的通知群,用于老師布置作業(yè),下發(fā)各種通知。另一個是老師,家長聯(lián)系用的群,用于各種接龍及問題的詢問。班里又有一家長建了個單獨家長討論的群。

從總體來看,建這些群還是有必要的。一年級孩子小,雖然有作業(yè)記錄本但總有孩子記不全作業(yè)。學校有些活動也得老師直接跟家長通知,孩子表述不清楚。這些內容老師直接在通知群里發(fā)了,家長會一目了然。另外學校每月都要收餐費,還有安全平臺的答題,各種活動的報名,都需要家長接...
7歲
12歲
想法
寶寶上了幼兒園班級就開了家長群,之前的老師真的很棒,所有事情都是家委在群里講,老師不在群里。后來老師走了新來了一個老師,自己重新建立了一個群,自從這之后家長群氣氛就超級緊張,誰家沒帶衣服沒交手工作業(yè),誰沒交學費誰和誰打架了。天啊,雞犬不寧。再后來有家長之間吵架的,因為白天誰家孩子被誰打了。還有班級的班費使用情況不統(tǒng)一的,好不容易組織一次活動,還有個別意見不一致說去那去這的,真的是心累啊,還是覺得不要有群比較好,有什么事情一對一解決又有效率,搞得我在群里都不講話的。
9歲
想法
其實微信群的建立還是比原來老的溝通方式好很多,畢竟原來通訊不發(fā)達,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僅僅依靠老師單方面的家長會其實是很難的,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教師的觀念也在不斷變化,以前的老師雖然也有個別不好的,但整體還是有一顆師者父母心,而對于現(xiàn)在的年輕教師而言,確實就是一份謀生的工作而已,你要這些自己在家還當孩子養(yǎng)的小老師對待孩子像以前歌里書里寫的那樣批改作業(yè),家訪,對待學生真的是不可能了。沒辦法,自己的孩子自己管,也沒毛病。只是老師可以把學生當孩子訓斥,不能連帶家長也當了孫子。微信...
??老干部肚寶??
??老干部肚寶??
2016
作者熱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