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清楚國內現(xiàn)在家長群里都會說些什么討論什么,所以沒有資格評論。不過,身邊朋友,同學,做了家長后,也有刷圈討論的,總感覺,一說到現(xiàn)在國內孩子的家長群,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會很焦慮,各方觀點也各執(zhí)一詞。當然家長有家長的理,老師有老師的難處,都各有道理。 ?
因為沒法評論在國內的家長群的好壞優(yōu)劣處,所以只能說說自己娃在國外的一些經歷。我的娃還小,沒有到需要上學有作業(yè)的地步,但去托兒所也就是Daycare也一年多了,國外的托兒所幼兒園學校從不會有群,他們會有家長會,家長代表,但不會把所有孩子的情況放在一個群里講,絕對不會!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
現(xiàn)在國外的幼兒園已經和國內一樣先進,都是采用電子報告,有些幼兒園或托兒所多給些錢也可以給家長提供時事視頻,讓家長隨時看見孩子,我們現(xiàn)在在的學校沒有攝像頭,但和常規(guī)學校一樣,每天都會收到一份孩子都報告,無論是詳細的,不詳細的,但真實的報告(有時候老師看顧太多孩子,就很難每個孩子的報告都很詳細,年齡越小報告會越詳細) 而且設計每個孩子的隱私,老師都是分開單個發(fā)報告給孩子的家長,而且只有注冊時法定監(jiān)護人和其指定人員才可以看見,不是隨便什么人都可以看見的,以最大程度保護這個孩子的私隱和發(fā)展,即使老師經常在群發(fā)軟文中提到這個孩子的一些行為語言發(fā)展,哪怕這個孩子和其他孩子有溝通交流,每個家長也只會看見自己孩子的名字&his/her peers,而不會出現(xiàn)其他孩子的名字。?
家長如果需要交流,可以針對性的在這個平臺上和老師私信交流,而不是需要在一個群里看見老師和其他家長的溝通,大家產生不同的想法和交流障礙。當然有些老師說這樣一班那么多學生一個一個很煩很累,但學校的平臺有一個好處,只要是共享的類似學校菜單,或者作業(yè)和一些學校活動推廣,軟文,都是群發(fā)家長,所有家長在同一時間同時收到,因此老師在宣傳一下學校作業(yè)和活動的時候也只需要一次而不需要單個進行重復。
家長如果對孩子的行為或者學習有顧慮需要和老師交談時才通過單體的私信方式單獨交流自己孩子的情況。
雖然這種方式未必適合所有學校和家長的情況,但從最大程度上避免家長教師矛盾,最大程度上保護我們的孩子,最大程度上減少攀比,這些不是我們的初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