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前后環(huán)襯都是充滿童趣的涂鴉,涵涵說這和亞瑟書(《亞瑟有點煩》系列)很像。記得在《園丁與木匠》中提到過“混亂是孩子生活的主旋律。19世紀(jì)的浪漫主義卻把混亂視為自由、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浪漫主義者同樣歌頌童年,對他們來說,兒童是混亂美德的典
范。”
書中的小怪物因為獨自嘗試各種“新玩法”時遇到了不少意外:在桌子下邊蹦,結(jié)果撞得又腫又痛;跳沙發(fā),卻跌得直哼哼;好奇地摸了插座,而遭到可怕的電擊……探索不停,意外頻出。
最后媽媽抱起了小怪物,給他講起背包的故事,原來“每次小事故,一旦發(fā)生就不會再來。你的背包變輕了,每次受傷都能學(xué)到新的東西。”……
涵涵聽的時候一直咯咯笑,尤其是看到“背包里裝著什么時”,聽到“裝著好幾個長在頭上的包”這句她笑的前仰后合。我調(diào)侃她說,涵涵的頭也碰過大包呢。然后她馬上開始回憶了,想起來自己也從椅子上摔下來過,并且把牙磕斷了。我問她是不是從那以后涵涵就知道那樣玩椅子會摔的很痛,所以就不再那樣做了。她一直點頭。
小朋友也是一種“小怪物”,無序就是他們的日常主題。而這種無序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chuàng)新,也是一種成長。但是作為家長卻不容易像怪物媽媽那樣淡定?!皬腻e誤與失敗中學(xué)習(xí)”,首先家長就需要允許孩子犯錯,換個角度來看待“犯錯”,那樣就可以化“問題時刻”為“成長時刻”了。其實挺難的,多多努力,與孩子共同成長吧。這是一本和孩子很有共鳴的繪本,有趣,有思考,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