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為你不明白語文考察的重點!
語文不是考察孩子們的個性認知,而是考察一種共性化的認知!
這種共性化的認知是沒有認知上異議的,或者我們換一句話說,也就是語文考察的是,千百年來,針對某一種事件,某一種情況,我們?nèi)匀荒芄餐軌蚶斫?-感受的情感和事理認知。
說了這么多大道理,我給你舉個例子:
比如: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針對詩歌中的這一句話,出題者會問你從這句話中間可以讀出什么樣子的情感?
就像很多人說的,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你確實可以從這兩句詩句中讀出各種各樣子的情感,
但是,我要說,但是
這不是我們考察的重點,我們考察的重點是:
我們能從這首詩歌中間讀出哀傷之情。
這個是無論誰都能感受出來的情感,這才是共同情感考察的重點。
所以,語文給出來的答案是我們作為普適的人,能夠感受到的共同的一種認知。
這種認知是沒有爭議性的。
語文是建立在規(guī)則的基礎上,普適性認知的基礎上,讓你明白在一定的情境中間,就會有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我再舉一個例子:
潔白的花朵放在了烈士墓的碑前
那么如果問這些潔白的花有什么樣子的含義?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潔白的花表達了對烈士的敬仰和追憶之情
這才是語文要考察的東西。
不知道你明白了沒有?
#閱讀習慣培養(yǎng)# #語文學習# #閱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