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三歲開始背唐詩的,唐詩三百首在小學二年級基本背完,除了一些描寫男女情感的沒有背。
唐詩背完以后開始背的聲律啟蒙,聲律啟蒙背完以后詩經(jīng)和幼學瓊林是挑著背的。
中間穿插了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詩經(jīng)、古文觀止和道德經(jīng)。
幼兒時期的誦讀主要是為了音律感的培養(yǎng),和機械記憶能力的鍛煉,背過的詩總是會忘的,能力和感覺卻是會相伴終身的。
三字經(jīng)和弟子規(guī)是為了行為規(guī)范的約束,古文觀止里挑選了十篇寫景的,邊背邊學習文章的架構。道德經(jīng)是開始添加哲學思辨了,不過年紀沒到,背了半本就丟開了。
四年級開始正式學論語。從四年級開始對學習的要求也從輸入轉為輸出,字詞也好,詩句也罷,要開始揣摩怎么去用。論語是入世的學問,最講究的就是知行合一,執(zhí)行力比背誦更重要。
打算六年級學完論語,開始系統(tǒng)的跟著B站過一遍中國古典文學和現(xiàn)代文學,接觸莊子,易經(jīng),再回過頭來背道德經(jīng)。工程浩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