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開始我們這是基本徹底沒有小升初的說法了,初中后是完完全全地陽光分班,也根本不存在啥入校分班考,這反而讓我和娃爸覺得更踏實,可以完全心無旁忌地去好好未娃半年后初中的學習等各方面的過渡做好充分鋪墊,不用為了六下的某個“重要”考試或者初一分班考去準備那些根本無用的應試技能了。
就因為這樣,現(xiàn)在還有半年進初一,這半年里可以真正為娃去定制適合他自己的路線了。
語文:
所有課內(nèi)學習與刷題全部交給學校,事實上課內(nèi)應試刷題這部分有校內(nèi)的那點量也足夠了,家里真心無需再去為此浪費時間,家里可以全心進入中學語文模式了,事實上目前以娃的能力也是完全沒問題的。語文實際就是超前按高考模式去自雞,抓好古詩文、兩套語法體系、應試閱讀訓練和大量光涉獵的課外泛讀,這幾個能切實落實下去,語文到了中學不會掉下去的,維持一定的水平到高考是沒有問題的。
數(shù)學:
初中和小學不一樣,高中和初中又完全不是一個層面,小學數(shù)學實際根本無法去與中學數(shù)學相提并論的。這一點我自己有深刻體會,高中時物理總體并不難,但到了我的大學物理基本就是聽天書,完全懵的。所以還有半年初中,是時候讓娃提前開始自己去接觸了,整個半年需要娃自己去兩條路線走:一是繼續(xù)自己做未完的小學高思,二是用滬版提優(yōu)教材和教輔配套自學初中內(nèi)容。兩條路的前提就是自學,全程爸爸不參與,爸爸最多在碰到娃看解析都無法解決的難題時引導一下。至于六下數(shù)學那就完全考校內(nèi)上課、校內(nèi)作業(yè)和額外自己配套做完《學霸》即可,除此之外不再放更多時間在課內(nèi)的六下內(nèi)容上。
英語:
英語不管什么階段都不再去搭理課內(nèi)任何內(nèi)容了,堅持KPF備考+《think》自學+原版閱讀+單詞和語法自雞+每天半小時泛聽+原版動畫或影視劇,只要如此堅持下去高考不管怎樣變都可以應對自如的。
編程:
按傳統(tǒng)信奧規(guī)劃路線走下去,我引路,娃自己前行,能走多遠是多遠,盡全力吧,堅持到初三,那時不行就及時止損!
運動:
盡可能的讓爸爸把娃引到愛好NBA的路上去,這樣父子倆也可以因為共同愛好關系會融洽,更可以因為這個愛好讓娃不管什么時候都能不放棄運動,堅持運動,愛運動的孩子不會出大問題的。
鋼琴:
考級結束了,但是這個基本技能不能掉,最起碼每周五、六和日的三次練琴不能再少了,讓琴聲能成為娃一生的愛好,在日后他繁重的中學學習之余能用彈琴來緩解自身的一些壓力,希望鋼琴能在他成人后的生活中一直存在,一直伴隨他的生活。
還有半年XSC,小學實際已經(jīng)定型了,也不用再去過多浪費時間了,可以用這半年時間開始全面預備進入初中了,等到九月就會更從容更自然些,也希望能通過這樣對他的個性定制能充分激發(fā)他那些大量的待開發(fā)的潛力,能順利應對相對忙一點的初中,為日后的高中做充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