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家大寶的經驗看,無痛識字很明顯地經歷如下過程:
1、認識符號,知道符號有個對應讀音;
比如這個階段會先認識一兩個他覺得特別的數(shù)字、字母、車牌上的各種漢子省份代號,“嗯啊”這些擬聲詞,不過這個階段只知道讀音。
這個階段的主要素材是各種車牌、門牌號、字很少的低幼繪本。
2、知道符號有特定含義;
比如知道數(shù)字可以對應數(shù)量,平時叫的爸爸媽媽媽有對應漢字表達,“蘋果”這兩個字可以對應蘋果。
這個階段素材主要是親子游戲、簡單的漢語詞匯卡片啥的。
3、親子閱讀時知道媽媽是跟著書上那些“漢字/符號”念的;
不一定要指讀,但可以讓他意識到書上有字這么回事。
這個階段給他讀了很多故事情節(jié)比較強的繪本,首先吸引他對繪本的興趣,比如卡爾爺爺、李歐·李奧的繪本作品集。
4、知道不同字可以組成不同詞語,詞語組成句子;
推薦李歐·李奧的繪本作品里有一本叫《字母樹》,可以很形象地幫助孩子引入這個概念。
5、對故事和漢字感興趣,希望自己也能背/念出來;
這個階段可能一開始是背故事,漸漸他就能去對應書本上的字;
這個階段后再有意識上量,先親子共讀繪本,理解故事后用故事機熏聽,讓他自己跟著故事機看繪本,就可以大大提升識字的效率啦。
我家大寶四歲半,目前學前繪本自己看沒問題,偶爾有不會的字帶他讀一遍即可。識字量沒測過,老母親感覺1000+應該是有的。
沒有用過任何識字app,字卡也用得很少,主要是讀繪本,讓孩子自己去體會和理解文字在上下文的用法,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