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目前還在幼兒園階段,更多提“陪伴孩子”,談不上真正的“陪娃學習”。但在這四年多的時間里,我原本是為“更好地陪伴孩子”,卻發(fā)現自己也收獲了不少。
一、拿到了二級心理咨詢師證。
孩子出生的頭一年,看了不少育兒書,從而接觸到心理學,并對其感興趣。在孩子二歲多的時候,決定報考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在備考階段,孩子睡了后,就抓緊時間刷書;她醒了后就全心陪伴。最后終于通過考試拿到證書。說實話,這件事情對我激勵蠻大的。因為很久沒有這么努力學習了,當時對自己完全沒信心。而通過那段時間的努力,我發(fā)現,當我全身心地付出時,不管結果好與壞,過程本身就是收獲。
二、開始學習畫畫。
我一直羨慕會畫畫的人,但又特別篤定地認為自己學不會。為什么?因為我畫個圈,不圓;畫條線,不直!可是,孩子喜歡畫,每次她要我和她一起畫時,我只能尷尬地回答“媽媽畫不好”。后來我意識到,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是從不會到會。而同樣的時間里,我為什么不可以呢?于是今年開始學畫畫,從最基礎的地方學習,只要沒有特殊情況,基本每天都會練習?,F在雖然沒法和其他人比,但和半年前的自己來比,確實有進步。繼續(xù)堅持!
三、閱讀面擴大了。
從小很喜歡看書,可那會家里窮,沒有“閑錢”買書。孩子出生后,我完全控制不住自己買書的手。買回來孩子喜歡看的,我們一起看;孩子暫時不看的,(假裝自己還是個寶寶)我看。于是,各種科普、詩詞、藝術繪本,我看得津津有味,同時也給自己掃盲了。
四、提高了講故事的能力。
孩子從去年開始每天睡前要聽兩個故事,一開始是我講什么她聽什么,后來變成了她要聽什么我再講什么。于是邊講邊想,經常張口的時候,還不知道下一句是什么。有時自己想,有時向孩子提問,依著她的想法再繼續(xù)往下講,最后能和孩子一起整出了個完整的故事。同時,結合自己看繪本的經驗,盡量避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如何如何”這樣教條的情節(jié)。
其他還有一些,比如,經常陪娃在戶外運動,自己體能變好了;孩子偏瘦,為了讓她吃得更好,廚藝提高了(自己長胖了);和孩子一起學英語,發(fā)音有進步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