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基礎(chǔ)能力,和課內(nèi)也并沒多少重合。我們也是今年幼升小,最近還沒測,之前的star測試是5.0,但今天入校指導日里看到新小朋友們至少聽說都很好非常棒的。你說你們中文要是能自主閱讀文字書了,難道語文課就不上了嗎? 其實并沒很大沖突。
今天入校會里聽到學校是把education和examination分開,重前者。其實在家的目標也是這樣,無論哪方面都應(yīng)該注重的是能力的培養(yǎng)而非考試或者說只是學科知識的獲得。我們在中英的閱讀引導上,除了興趣的滿足外,主要希望通過閱讀能力的提高,來獲得邏輯思維能力,思辯能力,還有好奇和求知欲專注力等等,而非只是做為學科來學習中文和英文,所以不背單詞,不做題,不摳語法,甚至也很少精讀和拓展寫作。我覺得做為學科,學校和老師更有經(jīng)驗也會有更好的安排,家長不要亂來。"雞血"的方向上,我們都是盡量輕學科知識而是注重軟性能力和學習習慣效率的培養(yǎng)。
話說回來,如果孩子能力比較強,課內(nèi)內(nèi)容覺得很簡單不想聽這也很正常。每個孩子能力不一樣,再小的班級也有很多人老師需要關(guān)注整體水平,所以我的意見是孩子在覺得自己能力可以的情況下,不聽就不聽,無所謂的,沒必要強迫認真聽講浪費時間。因為我自己從小到大都是基本不聽課的,我喜歡自學,因為花費時間更少效率更高。但我從小到大都是年級第一遙遙領(lǐng)先那種。所以可以交給孩子自己去實踐嘗試,有人可能不聽就真的學不會(以前知道的只是皮毛),然后成績下降或者怎樣,偶爾一段時間的失敗經(jīng)歷也可以幫小孩認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