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最好的性啟蒙教育就是生物科學+情感疏導(dǎo)+充實自我。
我家孩子還沒有到這個年齡段呢,也沒啥發(fā)言權(quán)。就是回憶小時候的自己和身邊的朋友、同窗們,有一點兒感想。
我記得我上小學高年級和初中的時候,那時候的青春期少男少女對性,準確來說是對異性的那種感覺真的是很奇妙,那是一種渴望接觸,渴望了解的階段。我從小喜歡觀察身邊的同齡孩子,我發(fā)現(xiàn)這種渴望應(yīng)該是分了好幾層的。這種渴望也是欲望,是需要被控制的,也應(yīng)該自控的。但是當年身邊有好幾個同窗都沒有控制住,我覺得特別替她們遺憾。
第一層是原始的對身體的渴望。那個時候我們只有初中生物書有男女身體的圖片吧,很匱乏。所以男男女女總少不了會想象對方到底哪里不同,也會開始注意同伴的身材曲線,互相比較身體的發(fā)育情況。會注意同性的,也會注意異性的。同性之間討論的某些話題開始變得讓大人們的情感上無法接受,覺得“我家小孩變壞了”。就這一點來說,我覺得“人體科學類的圖畫書+大人的不刻意”就可以解決了。未知的才會引發(fā)新奇的探究。如果早知道就那么回事,周圍的大人也很淡定,不隱瞞不躲藏,新奇感雖然還是會有,但是會降低很多,會變得比較可控。這種認知方式總比他偷看黃片好得多。初中生背著大人看黃片的不在少數(shù),特別是男孩子。
第二層是精神上的對身體的渴望。那個階段會感受到莫名的身體上的空洞與孤單。那種感受既不能從忙碌的無法理解自己的父母身上得到,也無法從理解自己的同齡的同性朋友身上獲得。好像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模糊的孤獨感,渴望被愛,又不知道愛是什么。好像就是很需要一個不一樣的肩膀靠著、一雙不一樣的牽著,一個不一樣的眼睛凝望著,一個不一樣的人陪伴著才行,就是這么莫名其妙的感覺。所以那個階段的孩子一旦早戀,就很容易有身體上的接觸,牽手、擁抱等等,很喜歡膩在一起。我身邊有個別控制不住自己的渴望而早戀的都是這樣。非常危險。所以避免這種莫名的孤獨感和需要尋求外界撫慰的這種空洞感,最好的方法就是“身邊人的愛與陪伴+開闊眼界+讓自己忙碌和充實起來”。我上初中時最大的愛好就是“看小說+觀察別人并找她聊天”。所有業(yè)余時間都用來干這個了。我當時解決自己情感需求的方式就是“看小說+談體會+給小姐妹們當戀愛顧問”。當時我自己很快就擺脫了這種莫名其妙的感受,投入到“解救失足少女”的偉大事業(yè)中去了。但是我的一個當時很不錯的女性朋友,卻不顧我的勸誡和各種情感剖析直接掉了進去。追求一時的欲望滿足而不充實自己,我們很快就從無話不談變成了雞同鴨講,也就漸行漸遠了。后來她高中也沒考上,我特別后悔過早的放棄了她。
第三種是精神上純粹的渴望。這種柏拉圖式渴望,在青春期戀愛里不要太常見。他們之間沒有特別不能控制的身體的渴望需求,純粹只是追求一種精神上的慰藉、一種共鳴。還有很多存在在暗戀里。有這種情況的,大多很自我也很孤獨。這種是最好防范與引導(dǎo)的?!安灰^多干預(yù)+適當?shù)那楦幸龑?dǎo)+情感類的小說社科類的書籍”,讓他們看到,原來這個世界是這樣,原來我沒什么與眾不同,原來她也沒什么特別,原來人的感情有這么豐富,原來…………。OK,就結(jié)束了。
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