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的英語是母語,現在美國大多數學校都是5歲開始練習讀寫,但其實并不很尊重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當然有兩三歲就對書敏感的孩子,但是那是少數。全世界開始正式學習都是六七歲有它的道理。我家上的華德福以遵從孩子的發(fā)展為重,一年級以前不上課業(yè),三年級以前沒有作業(yè)。幼齡孩子的發(fā)展很多在同齡人的玩耍中發(fā)生,現在國內的孩子玩得太少了!年小的孩子要推,可能在其能力基礎上都推得動,因為他/她喜歡跟父母一起。但選擇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到放棄/失去的是什么。
身在國外,又逢疫情,我也推了一把中文。很明顯可以看出孩子未到自主閱讀的年齡,所以字認一大把,看書還是艱難的。當然也沒有什么好后悔,因而除了一天一點點中文時間,其它都是自由的沒有壓力的。中文上也沒什么壓力,更多得是一點堅持和耳熏目染。
芬蘭7歲前不讓上課業(yè),人家的閱讀水平還是全世界中很高的。學過孩子的發(fā)展學和心理學,看過很多學術研究的就知道,孩子早認字和讀書從孩子的長久發(fā)展來并沒有啥意義。
但在一個以考試為上的環(huán)境中,家長難免會焦慮。這個度實在不好把握。畢竟,要求慢慢成長也必定要求你去接受孩子的長處和短處,以不比較為準則,并接受人的才能的多樣性,而不是以成績?yōu)樯稀?br/>
最后一點,育兒其實是育己。發(fā)展提升自我,給孩子時間和空間,他們會學著你的。
我們很幸運,希望孩子能自由地按照自己的腳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