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貝今天開學也上三年級了。這段時間也經常聽小盆友說:“媽媽,你也該多讀點科普書,補充一下知識了”、“媽媽,你的單詞量都被我趕超了”、“媽媽,你這么干費力不討好”!話語間顯現出來的嫌棄有時都讓我無地自容,而同時也在為小盆友的成長而感慨。
?
一方面,三年級的學生了,自主意識越發(fā)強烈,很多的方面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意愿,比如作業(yè)不需要家長檢查了、編程等課程的學習堅持自己來做,輕易不選擇求助了……這時候我覺得首先應該相信孩子,支持他的選擇,收起家長的各種不放心,大膽的讓孩子去嘗試,給與他自己去探知和實踐的信心,然后告訴他,粑粑麻麻會是他最堅強的后盾,當遇到困難時,尋求自我解決的想法和行動是對的,但也不要忘記,求助父母,接受家人的建議和經驗也是解決困難的一種方式。
其次孩子的成長也要求家長培養(yǎng)意識的成長,更要求自身的成長。比如學習方面,我覺得孩子說得對,即便是成年人,我們也要每天堅持去學習才能有進步,學習不僅僅是孩子的任務,而是我們每個人一生應該秉持的好習慣,更是我們應該為孩子樹立起“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的榜樣,所以我接受孩子的批評和建議,盡量抽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看紀錄片,和他進行討論,盡量和他保持一致的步調,至少為自己能平等的與他對話,了解他的世界而努力。同時你的自律和自我管理的行為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讓孩子體會到你陪伴他成長的誠意和激勵他進步的動力。
再次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讓他們有不輕易隨大流、堅持自己意見的意識就應該接受他們的質疑,讓他們從“原來大人也不是啥都知道!”、“原來粑粑麻麻也會犯錯”的“沾沾自喜”中慢慢整理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yǎng)起自我實踐的能力。家長也可以從一個天天嘮叨、高高在上的領導者轉換成為默默支持、積極參與的合作者。這種轉化對于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當然孩子的轉變也不是瞬間就能完成的,自律意識的缺失,時間管理意識的薄弱,生活經驗的缺乏,都還需要家長給與很好的引導、監(jiān)督和鼓勵。在這些方面我覺得首先要和孩子一起做好時間和事件的規(guī)劃,讓他逐漸形成自律和自我管理的意識。比如剛過去的這個暑假,每天早晨一起床,我就和兒子一起規(guī)劃一下今天大體的任務有哪些,大約在什么時段完成比較合適,然后晚上會逐項的檢查一下今天計劃的完成程度,做一個小小的總結,為第二天的規(guī)劃做好準備。第二、孩子規(guī)劃好的項目我都全力配合,不拖拉,不找借口搞特殊,為孩子樹立規(guī)律作息、嚴格執(zhí)行計劃的意識。三是孩子沒能完成規(guī)定項目時,要讓他自己承擔相應的后果,不為孩子的延遲、錯誤埋單,讓他們體會成長的代價。
說到這一點,請容許我離題吐槽兩句。前兩天收兒子班級的暑假實踐作業(yè)(ppt電子版的假期生活作業(yè)),發(fā)現很多的粑粑麻麻都在抱怨這項作業(yè)就是老師布置給家長的,這么小的孩子連電腦還不會用,又怎么會做ppt呢?甚至有些家長在老師說要交作業(yè)的當天才急匆匆的給孩子趕制作業(yè),半夜交作業(yè)的時候,還不忘懺悔一下時間緊,沒給孩子做好作業(yè),感覺很對不起孩子。當時我就很納悶,老師什么時候說這項作業(yè)是布置給家長的了?你大包大攬的把孩子的作業(yè)做了,孩子領你的情嗎?一個暑假六十多天,你不和孩子早早地規(guī)劃,督促孩子完成作業(yè),臨到交作業(yè)了,你卻表現得比孩子還著急。每到假期末了,就如期上演的補作業(yè)的史實災難大片到底是孩子造成的,還是家長導致的?作為家長是不是更應該好好的反思一下?你到底要為你眼中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操心到幾時?而由于你的“大包大攬、臨危不懼和優(yōu)秀的救場能力”,孩子又要到幾時才能懂得如何去獨立的面對自己的責任?
?
當然在面對困難和自己的錯誤時,孩子可能又會表現出一些沮喪、委屈等負面情緒,這時候就需要我們陪著孩子靜下心來,給與他們鼓勵,和他們一起分析原因,尋求解決的方法,讓他們逐漸積累起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經驗。
其實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要經歷不同的階段,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適應他們成長的不同階段,及時調整好與孩子相處和溝通的方式,長者的身份只是我們給與孩子各種生活經驗的資質證明,更是我們給與他們成長動力的榜樣。“放手!”對于家長來說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需要我們和孩子更好的去磨合與實踐,作為生活上的老師,培養(yǎng)孩子自立自律自強的品格和能力才是最為重要的。當然我也只是一個還在育兒路上摸索的媽媽,也還需要向大家學習更多的育兒方法和心得。以上僅是一點個人愚見,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