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3
舉報


英語啟蒙,當然經(jīng)歷了靜默期呀!
娃從19個月開始正式啟蒙,雖然啟蒙第一個月就開始蹦詞,但是蹦詞狀態(tài)幾乎持續(xù)了大半年,才開始有少量的英語短語輸出。但是到現(xiàn)在,正式啟蒙一年半以后的3歲1個月,連吵架時都會用英語回懟老母親了,也是有種量變到質(zhì)變的意思。
自我反思,老母親在娃啟蒙的第一年,一直走得有點極端,總惦記先說好中文,所以生活中有意識地不用英文,再加上熏聽可能不夠量?我估計這也是導(dǎo)致娃一直說三明治英語的原因。
邁入2022年,老母親開始有意識地在生活中多用英文(完全沒有做到opol狀態(tài)),娃這才突飛猛進地輸出,從寒假大量說句子,到整個五月(老母親居家辦公了),玩游戲自言自語時都開始全英文,中文不會地自己會想辦法用英文解釋,睡前會主動用英文聊天,今天甚至說了一句: Mommy, you can hold me when I'm stuck. Not now. Don't hold me now. I can do it. 感覺已經(jīng)是雙語狀態(tài),順利進入read(listen) to learn了。
回憶過去一年半的啟蒙,老母親從來沒有要求過跟讀,考意思,也沒有過分糾結(jié)為啥還不說句子(倒是常常自我懷疑她到底聽懂沒有??)。唯一做的就是堅持每天讀,哪怕生活中比較有意識地說,也才不到半年。如果沒有前期大量輸入,將近一年的“靜默”,小朋友應(yīng)該也不會有現(xiàn)在的進步吧!
想起郭德綱說過的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在英語啟蒙上,應(yīng)該也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