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孩子爸爸,關于我把電腦關了不讓孩子用的事情,我來解釋一下。
1,首先是關于物權意識問題。之前有一次,孩子和媽媽兩人并沒有在用書房里他們倆的椅子,我就把他們的兩個椅子般了過來,和我的一張拼一起,放在我這邊窗口,躺上去曬著太陽睡個午覺。我的腳也沒有擱在椅子上,小腿放在椅子上,腳是懸出去的。后來被他們發(fā)現了,盡管當時他們并不用這兩個椅子,但是,主要是孩子,也不允許我用(可能她也不太愿意),然后就過來搬走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很生氣,說自己家人,你們又沒在用,我也沒有弄臟你們的椅子,為什么不讓我用一下,說急了我才說況且這椅子還是我掏錢買的呢,你們不能這樣對我。但是他媽媽支持孩子,說椅子雖然是你買的,但是已經分配好了,給他用的,他就是有支配權,他不讓你用,這是他的自由。最后椅子被他們拖走了,我也沒睡成。那天那個拳擊袋也是如此,他玩了一會,就扔在凳子上,我路過,就揮手也想擊打一下,我也不是說想玩孩子的玩具乃至影響了他的玩耍,他已經玩結束了,我路過只不過也想作為一種參與,作出和他一起玩鬧一下的姿態(tài)。但是他就不讓我擊打,然后大叫媽媽,爸爸要來打我的沙袋啦。她過來自然又是支持孩子,說他不讓你玩你就不能玩。好的,孩子成功樹立起了絕對的物權意識,他的東西他有絕對處置權,外人要想用,要得到他的允許。這一點,看上去是對的。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他已經是一個快11周歲的孩子了;在家里,他這么寶貝他的東西,并且他當時都沒有在使用因而并不會影響他使用的情況下,都不愿意讓家人分享使用一下,這么教育之下,是否會導致他過于自私了?對家人是否太過吝嗇了,親情何在?分享精神何在?很多情況下,合了理,可能就不合情了。所以說,有個詞語叫做到合情合理。我后來關了電腦不讓孩子來玩,這也是第一次這么干,但是鑒于上面的兩件事情,我不是鬧小性子和孩子賭氣,我沒那么無聊,我是想讓孩子知道,你這么吝嗇自私地對待別人,別人也可以這么吝嗇自私地來對你,最終你也是要吃虧的。是想通過這樣一個事情來教育他一下。
2,其次,那天上午,我和她發(fā)生了一次爭吵。起因是什么呢?雞毛蒜皮的小事。冰箱里夾饅頭袋子的夾子壞了。這個夾子,塑料的,兩片,通過各自有2個黏在塑料片上的半圓環(huán),有一根軸穿過去把兩片連接在一起,加上軸上的彈簧,就構成了一個夾子。然后某一片上的那兩個塑料半圓環(huán)斷了掉下來了,那軸就不能穿得住這一片夾子瓣了,夾子就散架了。然后她坐那里修。我吃完了飯,看她在修,就過去說,這個不可能修好的啊,塑料半圓環(huán)斷了啊,那兩個斷了的碎片我不是也放在邊上的嗎?哪里去了?我心里想著這是一個很簡單很明了的事情,還在那里想修,不是可笑嗎?當然這話我沒說出來,我就說了上面那兩句,但是當時我的口氣應該是太急促了(因為覺得匪夷所思,這也看不出來?),她覺得我是在罵她。平心而論,我真沒有罵她。因為罵人是需要一些罵人的詞匯的,我沒有說出一個罵人的詞匯,就是上面這兩句話,只是口氣急促了,聽上去可能不舒服。好了,她把壞夾子一扔開始大爆發(fā),之后,我沒有再說過一句話,沒有再做過一句辯解,全是她在破口大罵。
她罵我王八蛋,快要死了,死男人,絕對不能和他一起生活,嫁了個惡男。
她對孩子說,支持孩子罵我,讓孩子對我說:滾,腦子有病有問題,不是人。說再給你拍照你就狠狠地打回去。他沒來招惹你,別去招惹他;他來招惹你,狠狠地打回去。對孩子說千萬不要和我有啥瓜葛,說我天生有病。是非不分,和誰都搞不好關系。說我垃圾人。和小孩說,看我在單位也混不下去,沒人能忍受他,傻子,什么也記不住,同事們難道看不出來?(年紀漸大的確偶爾會忘掉事情,但是也沒那么傻???我和同事們相處也都好好的?。。?br/>
對待孩子,我的意見是不要在他面前大吵,也不要在他面前特意渲染夸大對方的不好。可她根本不管,就是這樣去做,在孩子面前把我描述得十惡不赦,整的孩子一點不聽我的話,經常幾乎是兩人合起來對付我。而且弄得小孩在她面前說起我經常就用“那個人”而非“爸爸”。
那天午飯后我瞇一會午覺,孩子在邊上故意蹦跶吵我,一邊唱,歌詞說我不開電腦給他玩,我欠揍,不是人,云云。我也沒理他,實在心力交瘁。
我認為,兩人吵架可能難以避免,但是我從來就事論事,不太用罵人的詞匯來罵她(偶爾被她的罵得氣死也會用罵人的話回擊一下)。但是她不一樣,最難聽的死了之類的話也成了口頭禪。我認為這是對人的極度不尊重,大家看看她把我罵成這樣,我得是多么十惡不赦的一個惡魔??!另外我不贊同她在孩子面前這么埋汰我。
3,有了上面的兩件事情,一方面想教育孩子一下,另一方面被她這么惡毒謾罵,我心情也很差,兩件事情一起,促成了我關了電腦沒讓孩子玩。
4,另外,還有些小事情,看著窩心,也是在家里心情不好的一些因素,說幾件小事:
(1)比如吃晚飯,孩子經常端著碗坐在客廳電視前看動畫片,有時候碗里的食物也會掉在地板上。我說不能讓他一邊吃晚飯一邊看電視。我要去關電視,孩子大鬧。她就說他想看么,就讓他看。那我就沒辦法了。
(2)今天已經28度了,外面看到的人,幾乎所有人,都是T恤短褲了。可我們家的孩子,上面穿了2件長袖,下面除了內褲,也是兩條長褲!就是說,里面始終穿著一套長袖長褲的睡衣,然后上下各穿了一件長袖衣服和一條長褲。前兩天有時候上面還是一件薄毛衣。我看著真難受,讓他脫掉一件長袖和長褲,28度的天氣,就算上下各一件長袖長褲,也算穿得多的了,何況各2件!沒辦法,孩子不聽我的,而她默許。再往前推1個月,孩子上下都穿著冬天的全套衣服,上面2件毛衣+薄羽絨,下面3條長褲(中間是一條毛線褲)。那時候我已經只穿襯衣了。我提意見,她不聽,說我不懂,春天要捂,但是也不是這么捂吧!把孩子弄得沒有抵抗力了。
(3)孩子喜歡在網上找各處最高的建筑,最高的建筑里最好的酒店,最好的餐廳,然后就要我們同意去那里玩,住那個最高的酒店、吃那個最好的檔餐廳。我覺得他養(yǎng)成這么個追索享受的習慣不好,而且也沒必要,所以并不一定答應,他就老對我不爽。而他媽媽則總是遷就他,滿足他。這些事情上,我們也會有分歧,有時候也會引起爭吵。
5,再說說我給孩子拍照的事情。按照冠冕堂皇的說法,孩子不同意我拍,我就不能拍照。有時候我拍了,孩子大叫,她就對孩子說,你可以去叫警察來把他抓走。雖然說起來,孩子不讓拍,我就不能拍,是有道理的。但是,我還是要解釋一下。
這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很早就不配合拍照,我們出去旅游,在某個景點前,給他拍個照,他要么就站一下幾秒就跑掉,我們根本來不及拍;要么就做各種鬼臉,或者亂動,我們根本沒法拍。他從小就這樣。那么好,我們外出旅游,總是希望能給他留下一點紀念,那他這么不愿意不配合,我們是不是也不應該給他拍?為什么還要勉強給他拍呢?還不是為了能給他留下一點旅游紀念?在家里其實也是一個道理,我經??吹揭恍┯腥さ膱鼍埃热缬袝r候是他的動作好玩,有時候是有比較好的光影(昨天在客廳里,剛好有一束陽光照在他臉上,剛好相機在手上我就拍了一下,所幸他盯著看電視,也沒和我鬧),就拍一下。我的體會是,過了很多年以后,其實那些在外面旅游景點前的擺拍,有時候還不如日常生活中那些有生活場景和生活氣息的抓拍更值得回味,前者可能就是一個舞臺布景,而后者是一個真實而生動的生活記錄。鑒于這一點,我一直在家里看到有趣的就拍。因為我并不是故意拍他的丑相而嘲笑他,如果這樣的話是不好,但是我是為了留下一些美好或者真實的記憶,并沒有損害他。
所以他不讓我拍這一點,我猜測,一方面來源于他從小就不喜歡被我們拍(被別人拍更不行,有次孩子班級集體活動出游,有個家長給他們幾個孩子拍合影,他就不肯被那位家長拍,我怎么勸都不行,搞得很尷尬),另一方面我和孩子有分歧,孩子媽媽總是支持他,所以他可能有了一點反對我就快樂的味道在里面;總之,這里面是有著復雜而微妙的關系,我不知道有沒有解釋清楚。所以,我認為,孩子不讓我拍照這個事情,和我不能動他的東西一樣,不能很簡單地就說一定孩子就是對的,我就是錯的,合了理還要考慮情的因素。本來,給家里多拍拍照片記錄一下生活,我覺得是一件有親情的事情。
有時候和孩子兩人出去,我讓他給我拍個照,他刷地一抬手就咔嚓,一看,整個都歪的或者斜的,有時候是太快速太隨意導致,有時候就是故意給我拍成歪斜的。那我只能讓他再給我好好拍一下,他就惱怒,說我讓他拍了還要拍。問題是他就亂拍,怎么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