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 陪娃在古詩群打卡 》一文中提到要借喜馬拉雅聽上的資源慢慢地為娃講解他熟讀成誦的古詩,在這篇分享下我查找到的資源。
娃背景:
11年10月生的男娃,22個月大時就已經很喜歡拿書來讓我重復讀到想吐(參:《我是這樣讓娃喜歡上閱讀的》)
習慣聽中英文音頻,能從音頻中獲取知識(參:《中文先行,英文跟上,培養(yǎng)娃的科普腦袋》)
鑒于娃還不識字,并且鑒于娃習慣聽音頻并能從音頻中獲取知識,所以對娃的“古詩詞”講解還是主要用聽音頻的方式,在聽的時候適時和娃討論,媽媽自己聽了貯備起來,將來在合適的情境里再帶娃體會。
先分享下我們已經聽過的可以“勾引”娃對古詩的興趣的專輯:
谷建芬老師的新學堂歌(一、二)。娃那時聽的時候只有第一卷,相較當時市面上那些“搖搖車兒歌”,新學堂歌顯得彌足珍貴。
錢兒學詩詞。主角是個男娃,跟著爸爸朗讀爸爸喜歡的詩詞,因為錢兒爸是語言藝術家,所以Michael的朗讀也是頗有乃父之風,常聽他們提及“冷色調”、“暖色調”,聽多了娃也潛移默化地知道朗讀時該用什么“色調”朗讀。
再分享下之后打算讓娃聽的帶講解的免費專輯(依計劃給娃聽的順序排序):
(備注)3和4所涵蓋的內容較為廣泛,是作為給娃積累用的,而1的作用是想當然爾的,想要擴展,還是得先將課內的拿下。
結語:
這樣的選擇是根據娃的聆聽史,專輯的選擇前提是“免費”,所以雖然也有其他好的免費或是付費資源,就不在我的聆聽計劃內了,當然,在當今“得語文者得天下”的趨勢下,將來肯定會有更多更好的專輯,屆時且聽且調整吧。
###2019/2/16補充###
新發(fā)現:
1、“喜馬拉雅聽”上的“白云出岫”有“從小學到大學必背經典古詩詞”專輯,是“大象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書的配套錄音。
這本書里的詩詞是按“朝代”排列的,家長如果不想跟隨任何市面上的“大語文”,自己照這本書按文學史來給娃積累古詩詞也挺好的。
2、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唐詩宋詞畫譜,陶冶詩詞的同時陶冶國畫和毛筆字。
彩繪唐詩畫譜6人有 · 評價1[明] 黃鳳池 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17-11
中國的和平崛起、大語文時代的來臨,中國娃娃懂得詩詞書畫還是必須的,如若熟稔更好。
###2019/7/19補充###
1、看到這帖子最近的收藏量大增,但因時間較為久遠了,有些專輯的名稱都改了,花友按專輯名搜索可能無果,遂補充了“喜馬拉雅聽”的相關圖片。
2、個人傾向對娃而言比較不刺激的資料。健康的飲食大都是比較平淡的,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嘗。
3、娃一年級學習游刃有余時,帶他朗讀了“詩經”,期間找到了兩個好用的配套資源。一為原文朗讀,一為解析。
兩者作為泛聽挺好,朗讀過的篇目精聽更好。
4、娃接下來2年級,打算帶他讀“楚辭”。
5、大大推薦“婷婷姐姐”的“婷婷唱古文”。大娃很喜歡其中的“短歌行”,借此媽媽忽悠他去學了國畫,也計劃之后學習“視唱練耳”,以期之后能把“短歌行”更好地表現出來。在這過程中,媽媽也買了三國演義小人書,維持娃對三國的興趣,在一次語言類比賽中,娃主動說要朗誦“短歌行”,媽媽又嗶哩嗶哩出下面這個剪輯,讓娃品味模仿。
順著這股三國風,娃暑假的第一本閱讀書目就是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帶拼音的三國演義。順勢聽上了袁闊成的評書。
將來,這股三國風將蔓延到“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原文的聆聽和閱讀。
至于小娃,更是“無師自通”了必備古詩詞,“詠鵝”是小菜,“短歌行”、“陋室銘”也可隨口來幾句,這都得益于婷婷姐姐的吟唱以及吟唱中的朗誦,娃聽啊聽啊,就熟爛于心。娃終究是要聽音樂的,適合娃娃的經典也不多,與其讓娃聽那些口水歌,還不如聽聽這些古詩新唱。
6、等娃再大點,“百家講壇”里關于詩詞詩人的節(jié)目也可以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