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古典音樂莫扎特音樂,兒童腦科學專家告訴你到底能不能提高兒童智商?

2018-7-12 11:07 原創(chuàng) · 圖片1

今天帶來的是全球十大兒童心理學著作第二本,這本更多是關于科學的兒童腦科學研究。我以前也沒看過這本,但是書里的一些觀點我在其他兒童腦科學書里看見過,如果喜歡這類兒童腦科學書籍的朋友,還可以閱讀美國丹尼爾。西格爾寫的《全腦教養(yǎng)發(fā):拓展兒童思維的12項革命性策略》(上個月當當網上剛有中文譯本)和北京大學Dr。魏出版的的《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今天我們就一起讀讀吧。

我們經常聽見現在有人說,我們只用了10%的腦力,還有90%的腦力未開發(fā)?放古典音樂給寶寶聽,可以增進他們的智力?腦袋越大越聰明?左撇子比較聰明?或許你抓破腦袋也想不到,這些說法都是大錯特錯!不過,有兩位超級好心的一流神經科學家為我們帶來這本書。

這本書內容太多,有趣的東西也不少,所以我決定分成幾篇文章一一寫出來,今天主要寫的是聽莫扎特音樂,到底能不能提高兒童智商。

當我們還是小孩子時,父母總是時刻注意我們的安全,防止我們接觸到諸如剪刀之類的危險物品,這足以使他們整日手忙腳亂。今天,中產階級家庭生活的情況已變得更加復雜,他們每日都忙于為孩子安排各類活動。媒體上經常宣傳說,通過讓孩子聆聽莫扎特的音樂(甚至是用音樂胎教)可以提高其智力水平。許多家長都擔心,如果自己的孩子沒有上到合適的學前班,那么他們將很難考上體面的大學。

經過千百萬年的變化,兒童發(fā)育中的腦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復雜的信息加工體。令人更加驚訝的是,腦的發(fā)育其實是一個自我塑造的過程。例如,你不需要讓孩子認真努力地學習說話,他們很自然就能學會。你家的男孩子或女孩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你發(fā)出來的聲音比別的聲音包含更多的意義。所以,即便你從未給孩子上過什么關于說話的課程,他們也不太可能去模仿空調或者小汽車發(fā)出的聲音,至少不會用那些聲音來進行交流。

孩子從來不是被動接受各種信息,也不是被動接受成長和發(fā)育的,他們從出生開始就準備好了如何尋找和利用各種符合其自身需求和偏好的條件。無論這個世界能給他們提供什么條件,大多數孩子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健康成長——孩子的腦在自我塑造!

人們關于大腦認識的最大誤區(qū)之一,是聽古典音樂能夠提高孩子的智力。目前尚沒有科學證據能夠證明這一點。而之所以沒有人反對這一點,很可能是因為這向家長們提供了一種最簡單的提高孩子智力的方式,另外一方面是由于古典音樂經銷商們不遺余力地大造聲勢。

這一謬論首次出現于1993年《自然》科學雜志的一篇文章中。文章稱聆聽莫扎特《奏鳴曲》將會提高大學生復雜的空間思維能力。研究人員總結說,聆聽莫扎特《奏鳴曲》能夠提高智商8到9點(斯坦福-比奈智商測驗)。記者們并沒有立即發(fā)現這一消息有什么特殊的價值,他們只是將其與其他科學故事一起報道,并刊登在了同一雜志上。

然而,這一觀點在1997年唐·坎貝爾的《莫扎特效應》發(fā)表之后,引起了轟動。坎貝爾在其書中用并不嚴謹的科學結論大力宣揚莫扎特音樂的效力,并因此使這本書成為暢銷書。第二年,佐治亞州州長澤爾·米勒向州立法機構彈奏了《歡樂頌》,并要求向佐治亞州新出生的嬰兒贈送價值10.5萬美元的古典音樂光盤。(《歡樂頌》的作者是貝多芬,并不是莫扎特,米勒犯了一個錯誤。)當然,這一樂曲并沒有使立法人員更加聰明。他們沒有意識到,一再聲稱音樂能夠使孩子提高智力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后來,佛羅里達州也效仿佐治亞州的做法,要求公辦的幼兒園每天為孩子們播放古典音樂。

目前,關于古典音樂能使孩子更聰明的說法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了報紙雜志上,世界各個國家的人們都聽說過這一說法。實際上,莫扎特音樂使人變聰明的說法最初針對的是大學生,然而后來便慢慢針對兒童了。一些記者們認為,能使大學生受益的事情,也能使兒童受益;而另外一些記者則根本無視這一研究的本來面目。

1999年,又有一些科學家對此在大學生中進行了實驗,實驗并沒有取得與第一次同樣的結果。也許,第一次實驗錯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從來沒有人為此對兒童進行過實驗。

那么,如果為你的孩子們放音樂不能促進他們的大腦發(fā)育,那什么事情能促進他們的大腦發(fā)育呢?答案是讓他們自己彈奏音樂。學習彈奏音樂的孩子比普通孩子在空間思維能力方面要好得多,這是因為音樂和空間思維是由大腦中相近的系統(tǒng)完成的。只要你的孩子不是被動接受音樂,而能夠主動創(chuàng)造音樂,那么回蕩在你房間里的音樂的聲音,將確實有可能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

我的另一篇文章寫過《玩樂器到底多孩子有多大的好處,關于兒童精細運動的發(fā)展》,在這里我就不具體介紹了。

環(huán)境豐富化有助于大腦發(fā)育的證據主要來自實驗室對動物的實驗。比如,與其他老鼠養(yǎng)在一起并時常能夠接觸到各類不斷變換的玩具的老鼠,其大腦和神經元都比單獨養(yǎng)在籠子里的普通老鼠大,神經膠質細胞和神經鍵數量也更多。并且,前者能夠更輕易地學會做許多事情。不但對年輕老鼠的實驗結果如此,成年以及老年老鼠也同樣。然而,遺憾的是,這些實驗在多大程度上適用于人類,人類是否能夠比動物更加容易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人們尚不清楚。實驗室里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非常簡單,它們幾乎從不需要四處覓食或者尋找交配伙伴,更不需要寫大學畢業(yè)論文

的確,兒童的早期環(huán)境會對大腦的生長發(fā)育造成影響,但是,家長們卻不必過分擔心自己的孩子得不到足夠的刺激。

謝謝你閱讀我的文字,長按下圖即可關注。


回應6 舉報
贊5
收藏15
7年前
你好,能否推薦一些關于大腦的書?我對這方便很感興趣,想了解一下如何做對寶寶大腦發(fā)育更好
7年前
以上推薦的書已買
7年前
得買來看看??????
7年前
冬青長綠 得買來看看??????
嘻嘻。值得一買的好書
7年前
蓓蓓程程媽 以上推薦的書已買
嘻嘻 值得一買的好書
7年前
蓓蓓程程媽 你好,能否推薦一些關于大腦的書?我對這方便很感興趣,想了解一下如何做對寶寶大...
如果喜歡這類兒童腦科學書籍的朋友,還可以閱讀美國丹尼爾。西格爾寫的《全腦教養(yǎng)發(fā):拓展兒童思維的12項革命性策略》(上個月當當網上剛有中文譯本)和北京大學Dr。魏出版的的《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
發(fā)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