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鋪的柜臺總擺著桿銅秤,秤砣磨得锃亮,秤星在燈光下像排細密的星。李大夫抓藥時,總要把藥材在戥子上稱了又稱,哪怕是幾克的甘草,也得讓秤桿微微揚起,“差一分,藥效就偏了”。
他的藥碾子是祖輩傳下來的,青石雕琢的槽里,還留著幾十年前碾過的藥渣痕跡。“碾藥得順時針轉(zhuǎn),三百六十圈,不多不少?!睂W徒嫌麻煩,說機器碾得更快,李大夫卻搖頭:“藥是治人的,急不得?!边@桿秤和碾子,藏著他的欲望——不是多賣幾服湯藥,是想讓每個抓藥的人,都能準時見到療效。
想起鄉(xiāng)下的篾匠。張師傅編竹籃時,總要選三年生的楠竹,削篾的刀磨得鋒利,卻從不用力過猛?!绑鷹l得有韌性,太急了會斷?!彼幍幕@子,提梁處總要多纏三圈竹絲,說這樣能多撐幾年。這種欲望像把精準的尺,量著材料的性子,也量著自己的良心。
但也見過尺子失了準頭的。小區(qū)門口曾有家水果店,老板總在秤上做手腳,看著稱夠了斤兩,實則差了不少。鄰居們漸漸不來了,他的店沒多久就換了主人。那把失了準的秤,終究稱不出人心的重量。
去年冬天去中藥鋪,見李大夫正給個孩童抓藥。孩子怕苦,他特意多加了兩顆蜜棗,“這不算在藥錢里,是給孩子的?!背訔U在他手里輕輕晃動,像在掂量著藥方外的溫情。原來好的欲望,從不是斤斤計較,而是懂得在規(guī)矩里,多添點體諒的分量。
暮色漫進藥鋪時,銅秤被小心地掛回墻上。藥香混著艾草的氣息,在空氣里慢慢散開。這把丈量欲望的尺,其實也在丈量人生——有人用它量出了分寸,有人用它量出了貪婪,而真正的智慧,是知道什么時候該緊一緊,什么時候該松一松。
就像李大夫說的:“藥有藥性,人有人心,都得用合適的尺度去待?!边@大概就是欲望最好的模樣:有原則,有溫度,像那桿銅秤,在精準里藏著對世事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