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各科學習方法——歷史篇

2022-4-1 21:01 原創(chuàng) · 圖片8

【卷首語】進入初中以后,學習內容和任務會發(fā)生明顯變化。

課程門類突然增多,內容也突然加深。語文、數(shù)學、英語這些小學曾學習過的課程,由直觀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識點變成了更為完整、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并更加突出能力和應用要求;同時,物理、化學等新領域課程相繼開設,歷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識也成為重要的學習內容。老師的教學也越來越注重傳授知識的整體性、邏輯性和注重學生思維方法、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開設“初中學習方法專欄”,逐一探討各科的學習方法(也包含著對應能力和習慣),每一科,都會從“是什么、考什么、怎么學”三個方面進行闡述?;蛟S,我們無法通過掌握一種方法就實現(xiàn)「快速提高」,但是正確的方法一定可以幫助你少走彎路、不會兜兜轉轉原地踏步。

以下內容僅為個人觀點和做法,不具備普適性,如有不同意見,一切以您為準。

本文4100余字,分為三個部分。

一、歷史是什么

二、歷史怎么考

三、歷史怎么學

閱讀大約需要10分鐘,重點內容已標紅,請注意。

 作為“初中學習方法專欄” 的第一篇文章,我要寫一寫歷史。

文史哲不分家,作為“語文”起家,語文的學習方法、學習理念寫了很多(始終把語文排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之前也寫過小學階段的歷史學習,但更多地是針對“開拓視野”和“人文積累”,沒有涉及到“應試學習”,和“學科素養(yǎng)”。

 一、歷史是什么

在學習一門課程之前,得讓娃知道,這門課是學什么的?干啥用的?當然,老師講了最好。如果老師不講,家長就要補上這一課。

 歷史,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tǒng)的記錄、研究和詮釋。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文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其含義有三: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2.沿革,來歷;3.過去的事實。

 歷史的問題在于不斷發(fā)現(xiàn)真的過去,在于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xiàn)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我們必須要了解這門課是干什么的,課程標準是什么,才能有目的的去學習。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重點(必須要清楚的):

初中歷史教材的內容標準分為: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xiàn)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xiàn)代史六個學習板塊。

在每個板塊之前以“通論”的方式概述該時段歷史的基本線索及主要特征。每個板塊的學習內容采用“點—線”結合的呈現(xiàn)方式?!包c”是具體、生動的歷史事實;“線”是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和時代特征。通過“點”與“點”之間的聯(lián)系來理解“線”,從而使學生在掌握歷史事實的基礎上理解歷史發(fā)展的過程。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

 想進一步了解歷史新課標的,可以去找原文看:

二、歷史考什么

歷史考試的重點(政治也是如此),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四個重點:

從宏觀上說:

 第一,考查閱讀理解能力(獲取和解讀信息)。

強大的閱讀能力在文科學習中有多重要?近年來語文、歷史、政治考試的閱讀量日益增大,閱讀能力差,閱讀速度慢,讀過一遍毫無感覺是文科學習的大忌。僅是讀課本,更是讀史料、讀題干。中高考題,特別是高考題,十分注重對文本的理解,這就要求我們有很強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做到“穩(wěn)、準、狠、快”。一般來說,考試時審一遍題,就要迅速抓取出“誰,什么時間,什么背景,出于什么目的,做了什么事(說了什么話)”這幾條信息。

讀懂材料是歷史學科的核心。在平時的學習中,應當有意識的多讀題,限定時間快讀題,限定時間做題,用考試的態(tài)度做題。

 第二,考查知識遷移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

學科內,不僅僅需要孩子能夠理解和熟悉材料題目的題干所要表達的具體含義,而且要求孩子能夠迅速找到歷史教材上的知識與題干之間的潛在關系。學科間,文史不分家,語文功底特別是文言文功底,對歷史學科是有一定影響的。如果沒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底,面對史料原文,就很難能夠深入地理解這一道材料題的題干內容,可能會影響答題要點的全面、系統(tǒng)。我們生活中的經(jīng)常談到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其實就是遷移能力的體系。

第三,考查多角度描述和闡釋問題的能力。

學歷史,一定要學會“多角度、多層次闡述”。什么叫多角度、多層次?比如,開元盛世出現(xiàn)的原因,要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闡述,決不能只寫一個原因;再比如,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好的方面、壞的方面,決不能只寫一個方面。這些,看似簡單,但其實是多角度、多層次闡述的入門級別。到了高中,難度會大幅提升。

另外,我們找到了關鍵點,對應上了知識,這時需要總結答案,寫到試卷上。不同的表述方法,雖然是相同的思路,得到的分數(shù)卻是非常不同。表述答案,最重要的便是規(guī)范。規(guī)范,就是將對應的知識點準確無誤的寫出,就是認真對應材料,不含糊。這也考查了孩子的文字表述能力,更是思維能力的體現(xiàn)。

第四,考查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主要針對開放性問題,讓你針對某一歷史現(xiàn)象談感想、談體會、談認識??疾煳淖直硎瞿芰?、邏輯思維能力、演繹歸納能力.......如下圖第3小題:

【從微觀上說】

所有的歷史題都有一個共性——都能反映一段或大或小的歷史背景,年年考、總是考、絕對考的無疑是歷史背景。

 學歷史,如果能對各種背景都了如指掌,那你的學科基本素養(yǎng)就已經(jīng)具備了。這也是沖擊高分并且穩(wěn)住高分的最最最重要的基礎。這需要你極度熟悉課本、吃透課本。

 三、歷史怎么學

 一搭建歷史框架

思路是:整體框架-局部框架-具體框架

步驟是:

第一步:整體框架

把初中三年的歷史課本全部買齊,利用6年級的寒暑假,先把這6冊課本看一遍。歷史課本并不難,就像看小說一樣,很快就能看完。然后,把框架整理出來。

初一、初二是中國史,初三是世界史。要清楚整個初中歷史是怎樣的構成,站在全局、整體的角度去看歷史(要有全局觀、整體觀),而不是一開始就扎進具體的知識點里。比如:


第二步:局部框架

升入初中后,每個寒暑假,再重新看一遍下學期的歷史課本,每冊課本都要做一個框架圖,重點內容要熟悉(即便不刻意背,也要知道個八九不離十)。開學后,上課聽老師講具體的知識,就等于在框架里“填肉”。比如:

特別提醒: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框架圖,一定不要面面俱到、事事都有。第一步是整個初中的學習框架,第二步是整個學期的學習框架,只要你自己能看明白即可,只要能對你起到提綱挈領、以點帶面的作用即可。目的是梳理思路、掌握全局。

第三步:具體框架

具體學習中,每個單元學完,都要做框架圖(思維導圖)??蚣軋D一定要在認真看完課本教材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思考去做,沒有思考的過程,不會有實質上的進步。這一步,是要有具體內容、具體知識點的。比如:

真正有用的并非是框架圖本身,而是這張圖背后的結構化思維、通過深度思考形成的知識體系。

當孩子掌握了這個學習習慣和方法,就會摸清了歷史框架和套路。用這個方法去學初中歷史,完全是降維打擊——因為初中各科內容真的不難,只要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沒問題。記住,你現(xiàn)在所作的一切,都是直指中考、鋪墊高考。這些方法運用熟練了,對高中學習大有裨益。

寫到這里,大家可以看出小學和初中的區(qū)別了吧。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既淺又少,死記硬背也沒問題;初中,必須建立知識體系和思維體系,以體系化、系統(tǒng)化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去學習,這樣才能學好。

 二、真正吃透課本

前面“搭骨架”,這步“填血肉”。

課本具體要看什么呢?

每個字。

包括前言、目錄、正文、注釋、地圖、課后練習題、思考題,每課穿插的小疑問。課本是一切一切的基礎,你要反反復復看課本,然后,重點內容背過。

 一是掌握一個原則:

任何一個歷史事件,課本里進行描述的脈絡都是“五步走”,即:

1背景(原因)—2過程(發(fā)展)—3結果—4影響—5評價

所以,要形成思維模式,都從這五個角度去思考儲備學習,因為這樣才能真正鍛煉你的思考能力和遷移能力。這也是前面我們提到的:多角度、多層次闡述問題。

一些歷史題型,比如:

原因------對應背景原因題

過程------對應一些概括題(措施/觀點/對比/特點)

影響------對應影響意義題

評價------對應評價/啟示題

這些題型對應的專業(yè)術語表達都能從教材中學到。

 二是做到兩個必背:

一是時間軸。

腦海中要有一直“時間軸”,也就是歷史事件的發(fā)展順序。絕對不能把時間孤立起來背,要把它放在對歷史發(fā)展脈絡的梳理中背,在頭腦中清晰完整的構建起該階段歷史的“時間順序”和“邏輯關系”,否則就算是把所有的時間都記住了,那個東西對你而言也不過就是數(shù)字的排列組合而已,根本應用不在考試當中。

 二是階段性。

每一個歷史階段,都要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民族關系等方面進行總結,這也是梳理歷史進程,把握整體觀。如果一開始不會做,可以找度娘搜一搜,看看人家整理的階段性特征思路是什么、框架是什么。當你知道了怎么做以后,要自己動手做了,重要的是總結、提煉。歸納。比如:

三是怎么背。

一段文字,必須要先分層、再標記、理解背。

先分層,也就是說這段文字表達了基層意思,一般是兩種情況:

1背景(原因)—2過程(發(fā)展)—3結果—4影響—5評價

1政治-2經(jīng)濟-3文化-四軍事-5關系

再標記,也就是標記序號、關鍵詞(整句話的提煉),方便記憶

理解背,歷史就是兩個方面:人的主觀和時代的客觀。一個歷史事件,一段歷史背景,要從客觀和主觀方面去考慮、去理解、去聯(lián)系,慢慢織成一張網(wǎng),而不是死記硬背。

當你的學習深入到一定層次時,課本、筆記本、大事年表等等之類的東西就已經(jīng)不是背的了,而是像字典一樣用來偶爾查一下的。

最后,我們再來梳理一下歷史學習步驟:

第一輪:寒暑假-看全部6冊課本,做整體框架

第二輪:寒暑假-看每學期課本,做分冊框架

第三輪:學期中-老師講解、完成作業(yè)、讀課本、做標記

第四輪:學期中-每單元復習總結

第五輪:學期末-考前沖刺

第六輪:重復第二輪步驟,做下學期分冊框架

這就是學習中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為營、一步一個腳印。


回應16 舉報
贊48
收藏439
3年前
學習了,謝謝????
3年前
太棒了!收藏!
3年前
學習&收藏,謝謝!
3年前
贊??收藏
3年前
謝謝分享,學習了??????
3年前
感謝分享,,,,,
3年前
方法總結的很好很有用!我是從公眾號找過來的
3年前
真好,學習啦!??????????
3年前
寫的真好,條理清晰,路徑明確,孩子二年級,我特別愛看初中的經(jīng)驗介紹,未雨綢繆,提前學習
3年前
謝謝分享????????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酥酥貓愛學習
酥酥貓愛學習
2009
作者熱門日志
小學語文學習路線規(guī)劃(一)  贊952 · 收藏6901 · 評論76
談談閱讀模式及精讀書目選擇(小學篇)  贊386 · 收藏3057 · 評論41
9歲女娃的2018年閱讀總結/閱讀記錄  贊345 · 收藏2844 · 評論85
語文學習的真正重點——語感和思維  贊310 · 收藏2231 · 評論71
初中學習的建議(一)  贊207 · 收藏1725 · 評論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