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能學好數學

2017
2020-11-16 15:34 原創(chuàng) · 圖片1

數學學習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 :

數學觀察的能力 一般地看,隨著目光的持續(xù)、延伸,看到的東西會越來越多;而數學地看是有重點、有角度、有思路和有方法地看,能夠把眾多、無序、復雜的事物進行條理化、概括化,這樣就會“越看越少”。給予孩子一雙發(fā)現的眼睛,鼓勵他們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

 數學思考的能力 讓孩子“數學地想”,讓他根據已經知道的知識、方法去推想不知道的問題。從具體到概括、概括到抽象,再返回具體情境的應用中解決。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具體的情境材料,需要問題解決的過程,這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

 數學表達的能力 數學地表達不是一蹴而就的,數學語言的發(fā)展實際上是孩子數學思維的發(fā)展過程。數學符號、圖標、圖畫、學具演示等都是不同表現形式的數學表達。給予孩子一張數學表達的嘴巴,清晰、完整、富有邏輯地表達他們頭腦中的數學,將“看不見”的數學思維變得“聽得見”     ——陳鳳偉老師

有關更多數學啟蒙游戲歡迎看這篇!

數學啟蒙該如何開始?也許游戲的方式最適合!

1、身上的數學

1.1身上的數字

數就在我們周圍,那就從自身找起吧。從具體的數,到數量,再到抽象出來的數,讓孩子在具體的情景、具體的物品中,感知數的存在,感知數的組成、大小關系和簡單的數的計算。

情景一:家長和孩子分別從自己身上找到1~10.

步驟:雙方確認身上的1~10在哪里。

交流:1張嘴、1個鼻子、1只手,有什么一樣?有什么不一樣?

確認:不同的事物,都可以用1來表示。

追問:身上有不一樣的2嗎?還有不一樣的幾?

注意:開放的交流,重點在于感知到具體的數和抽象出來的數。

情景二:用雙手上的10個手指數數、表示數、出計算題。

步驟:先表示確切的1~10.

交流:用符號化手勢表示的數,用火柴棍或者樂高表示出來。

繼續(xù):利用擺出來的火柴棍兒或者樂高積木,做“數”的分解和組合(出現的數不要太大,20以內)。

1.2身上的尺子

量,也在我們周圍,還是從自身找起。從比較身高開始,再到比較手的大小、腳的長短、手臂長短,等等,感知量的比較,在具體問題中感悟比較的標準和參照物,形成初步的測量意識。

情景一:家長和孩子比身高,怎么知道高多少呢?

步驟:1、用語言表達,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2、用卷尺測量身高,看高出的部分是多少?可以認一認厘米和米。

        3、用卷尺測量身上的“尺子”家長和孩子的“一拃”有什么不一樣?

情景二:用卷尺繼續(xù)量“一步長”和“一庹長”(庹,tuo,量詞,成人兩臂左右平伸時兩手之間的距離,約合5尺),說明“一庹長”和身高差不多一樣長。

步驟:身上還有一些有意思的長度,分別量出“頭長”和“身長”,看一看“身長”等于幾個“頭長”?

比較:成年人和孩子有什么不一樣?

繼續(xù):量出腳長和拳頭一拳的長度,看看是不是差不多?

2、家里的數學

2.1廚房里的數學

情景一:準備晚餐—雜糧粥

步驟:1,家長拿出4個形狀、大小相同。但顏色不同的小碗,擺在桌子上。小朋友就會本能的發(fā)現小碗的不同。(抓本質)

讓小朋友說說有幾個小碗,最喜歡什么顏色?(認顏色)

2、用這些小碗裝一些豆子,家長拿出綠豆、黃豆、蕓豆、蠶豆各一袋,先讓孩子認一認,這些豆子的名稱是什么?可以適時引導記憶的方法,如綠色的豆子,猜猜叫什么?那黃色的豆子呢?(找規(guī)律)

3、你最喜歡哪種豆子?為什么?那種豆子最大呢?我們把它們倒進小碗里(比大小)

4、讓孩子把4種豆子分別倒?jié)M4個小碗。(精細動作)如果又灑落也沒關系,引導孩子一粒一粒邊數邊撿起來。(點數)

5、數一數每個小碗里裝了多少個豆子?蠶豆、蕓豆可以點數;黃豆、綠豆有些多,數起來有困難,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分堆數,10個一堆,然后再十個十個地數。(分類數十進制)

6、家長可以提問:都是一樣的大碗,為什么蠶豆就這么幾顆,而綠豆這么多呢?(反比例函數思想)

7、把4種豆子倒入盆里,繼續(xù)發(fā)問:剛剛小碗里堆了那么高,現在放在盆里怎么變矮了:(反比例函數思想)

8、將豆子洗干凈,倒入鍋里,放入水,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么多豆子該放幾分水。(倍比思想)

情景二:家長拿出兩個不同的碗及兩個不同的盤子。

步驟:讓孩子選一個碗和一個盤子。

交流:你選哪個?媽媽選哪個?

猜想:猜猜爸爸會怎么選?

追問:還可以怎么選?

注意:重點是引導孩子說出不同的選擇方法。

情景三:家長拿出三種水果—草莓、葡萄、櫻桃。

步驟:家長和孩子一起分一分,每人1個草莓、2個櫻桃、3粒葡萄。

交流:把這些水果排排隊。先放媽媽的一個草莓、2個櫻桃、3粒葡萄;再放爸爸的1個草莓、2個櫻桃、3粒葡萄;接著怎么放?

追問:媽媽拿走了一個,你知道拿走了什么嗎?

注意:引導孩子根據規(guī)律發(fā)現少的水果。

情景四:家長拿出一些火柴棍。

步驟:你能擺出圖案來嗎?

交流:媽媽擺出兩個正方形,你呢?

確認:這兩個正方形還是一個數字“8”呢。

追問:我拿走了一根,變成什么數字了?還能創(chuàng)造出什么圖案和數字呢?

注意:這些問題都要開放交流,重點是引導孩子從具體的行狀中找變化,體會有時僅僅動一根火柴棍就不同了。

2.2客廳里的數學

情景一:一會兒,家里要來客人了,咱們先準備茶葉,往被子里放茶葉。

步驟:家長請孩子往杯子里放一勺茶葉。

交流:這里有一個更大的杯子,我們也放一勺茶葉嘛?

確認:需要多放一些嗎?為什么?

追問:如果放方糖呢?還可以嘗嘗。

注意:這些問題要開放交流,重點是引導孩子說出感受。

情景二:今天晚上6點電視臺有好看的兒童節(jié)目,可別忘了!

步驟:家長提議和孩子一起定個鬧鐘。

交流:先認認鐘表,再親手撥一撥。鬧鐘定在6點就晚了,需要提前十分鐘做準備。

確認:提前10分鐘來得及嗎?提前十分鐘是幾點?

注意:引導孩子感受10分鐘可以干哪些事情,有時間意識,珍惜時間。

情景三:家里需要一張小書桌。

步驟:書桌放在哪里合適?

交流:需要買多大的?快來量一量!

確認:拿什么量?手掌、尺子還是卷尺?

追問:認一認卷尺。

注意:引導孩子思考為什么要使用卷尺。

2.3書房里的數學

情景一:書太多了,整理家里的圖書。

步驟:讓孩子觀察爸爸媽媽書架上的書是如何擺放的。家長和孩子一起把孩子的書都堆放在一處。

交流:故事書分為一類,圖畫書分為一類。

追問:為了美觀,每一類從大到小碼放在書架上。

注意:分類讓孩子獨立進行。

情景二:家長和孩子一起做手工。

步驟:給家里的鏡框圍上一圈好看的花邊。

交流:需要準備多長的花邊帶?

追問:再做一個鏡框,需要準備多大的紙?

注意:這些問題都要讓孩子動手,重點是引導孩子摸一摸,感知長短與大小的區(qū)別。

3、玩具里的數學

提到玩具沒有孩子不喜歡。它集科學性、趣味性、娛樂性、教育性于一體,是培養(yǎng)孩子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載體之一。讓玩具走進孩子的數學生活,玩中有法,玩中有趣,玩中有得,在不知不覺中引導孩子走進美妙的數學殿堂。

3.1積木中的數學

積木陪伴許多孩子度過了最無憂無慮的童年。其實積木也是學數學的好伴侶。積木的任意組合性使它成為完美解釋許多看似復雜艱深的數學概念的好工具。最重要的是,孩子們再也不會感到數學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孩子們在玩積木的時候,認識一些幾何圖形、搭建一些建筑物···在這個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述學思考,而所謂的數學學習就這樣悄悄的發(fā)生了。

情景一:在積木中認識各種幾何圖形。

步驟:1、家長和孩子一起認識不同的形狀的積木。

2、家長說一種形狀的積木名稱,讓孩子從一堆積木中準確地找出來。

3、和孩子比賽看誰找的又對又快。

交流:不同名稱的積木有何特點?結合特點加深孩子對幾何圖形的辨別。

注意:在交流過程中,結合孩子的經驗體會立體與平面圖形的異同。

情景二:誰的積木多?

步驟:1、家長和孩子各分得數量相等的積木塊。

2、然后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沒玩一次,贏得一方從對方那里得到一塊積木。

3、玩幾次以后,數一下雙方各自擁有的積木數量。

注意:這個游戲可以使孩子理解多和少的差別,對加減法有最初的體會。

繼續(xù):增加積木塊,引導孩子通過點數確認各自積木塊的多少。

情景三:建寶塔

步驟:給孩子準備幾塊方形、圓形積木,引導孩子搭建建筑,最后在最高的位置放一塊三角形或圓錐體積木當房頂。

注意:積木要從2塊到3塊、4塊逐步增加。

體會:引導孩子逐步明白,積木越多,就越能搭出復雜的物體;搭得越高,就越容易倒塌;在玩的過程中,引導孩子體會搭的積木放下面,小的積木放上面,這樣寶塔才容易倒下來。在不斷的實踐中,讓孩子體會大小、多少、輕重、高矮等概念。

注意:選擇房間的一角作為游戲區(qū),鋪上地毯讓孩子自由自在的玩,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逐漸增加積木的數量,積木形狀由簡單逐漸到復雜;游戲的時候可以家長孩子角色互換,也要讓孩子當指導者;觀察孩子的注意力情況,注意力分散就應該停止或者調整方法。

3.2撲克中的數學

撲克牌是一種古老而又非常普及的游戲工具。小小的撲克牌,里面有數字、有花色,經過巧妙的組合與搭配,可以排列出無限種可能。簡單的游戲,蘊藏著無盡的智慧。撲克牌的游戲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孩子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景一:依據什么樣的標準來分類?

3.2.1步驟:孩子和家長2人玩,將牌發(fā)完后,孩子抽家長一張牌,然后孩子從自己的牌中找出和抽出的牌花色一樣的,配對后就放在一邊不可再用。然后輪到家長抽孩子一張牌配對。以此類推,先配完者為勝。

繼續(xù):家長和孩子還可以按照撲克牌相同的點數來配對。

追問:還可以按照什么樣的標準來配對?如數字的單雙等?;蛘埡⒆友杆僬页霾灰粯拥呐?,并說出為什么。

3.2.2誰會被吃掉?

步驟:家長和孩子每人隨機抽取10張撲克牌,兩人同時說“一二三,看誰能把誰吃掉”,說完后每人出一張牌,比較兩個數字大小,數字大的把數字小的牌“吃掉”;若兩張牌一樣大,則各自收回,“吃”牌多的為勝者。

繼續(xù):家長和孩子還可以借助撲克牌練習尋找相鄰數。

追問:還可以怎么玩?可以結合孩子的經驗自主確定玩撲克牌的規(guī)則。

情景二:幾加幾等于10?

步驟:孩子和家長隨機抽取10張撲克牌,然后輪流出牌,一人出牌另一人對牌。若兩張牌相加得數是10,則為一對好朋友,配對后將牌放在一起不可再用。孩子和家長輪流出牌,誰的牌先出完誰勝。

繼續(xù):將規(guī)則修改為兩張牌相加或相減的得數是9、8、7等,則為一對好朋友。

挑戰(zhàn):準備1~9的撲克牌36張,家長和孩子以猜拳的方式,贏者先抽對方的牌,將抽到的牌與自己手中的牌組成10;如果沒有可組的牌,就把抽到的牌留在手中,讓對方抽。先抽完牌的一組為勝。

目的:在玩的過程中引導孩子進行10以內數的分解與組合,體會10以內數的加減法運算。

3.3七巧板中的數學

七巧板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tǒng)益智玩具,由七塊板組成。這七塊板可拼成許多圖形,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不規(guī)則多邊形,也可以拼成各種人物形象、動物、橋、房、塔等。七巧板對孩子智力的開發(fā)、心理素質的提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具有很大的幫助。

情景:如何利用七巧板拼出稻草人?

步驟:家長和孩子每人用一張正方形紙制作七巧板,然后家長向孩子介紹七巧板七塊板的名稱和特點,同時講授稻草人的故事并拼出稻草人,之后引導孩子拼出稻草人。

繼續(xù):家長和孩子一起了解七巧板的特點。

追問:七巧板中的七塊木板還可以怎么拼?

挑戰(zhàn):家長和孩子嘗試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以上數學啟蒙游戲出自《每個孩子都能學好數學》,如果想了解孩子各個階段應該具備的數學能力,可以買來仔細研讀。

 未完待續(xù)、、、

如果此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關注與收藏,感恩遇見!


回應2 舉報
贊7
收藏36
5年前
每個孩子都能學好任何科目,只要家長用心
5年前
cc5081598957 每個孩子都能學好任何科目,只要家長用心
??是的
發(fā)布

推薦閱讀

Anna安安
Anna安安
2017
作者熱門日志
英語啟蒙必備資源  贊24 · 收藏132 · 評論16
來,一起推開科普世界的大門!  贊13 · 收藏98 · 評論2
強推0—2歲書單,親測不踩坑!  贊21 · 收藏79 · 評論13
幼兒園那些事兒  贊14 · 收藏47 · 評論4
《老鼠郵差去太空》解析  贊5 · 收藏32 · 評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