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一共7777字,閱讀大概需要10分鐘。
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1. 什么是裸聽?
2. 為什么要做章節(jié)書裸聽?
3. 我們怎樣開始的章節(jié)書裸聽?有哪些收獲?
4. 裸聽之后還需要做什么?
5. 裸聽的書需要聽幾遍?裸聽的書要讀嗎?
6. 裸聽的書AR系統(tǒng)測試正確率過低怎么辦?
7. 裸聽的書孩子不感興趣怎么辦?如何選書?
8. 章節(jié)書中的詞匯(生詞)如何學習更高效?推薦2款學習APP
(Quizlet/AnKi)
2020年2月寒假,茉莉同學開始踏上了章節(jié)書裸聽之路。
之前的閱讀狀態(tài)是《神奇樹屋》精讀到十來本,但都是看著書聽讀,我也有參與,講解下不懂的生詞,補充背景資料也一起討論與互動,脫離書本的章節(jié)書“裸聽”還并沒有嘗試過。
轉(zhuǎn)眼快5個月過去了,掐指一算茉莉已經(jīng)裸聽了130本章節(jié)書,這其中包括朱尼·瓊斯系列
《Junie B. Jones》(JBJ)28本、瘋狂學校系列《My Weird School》30本、
照相機女孩 《Cam Janson》系列9本、A to Z 神秘案件《A to Z Mysteries》26本、老鼠記者系列《Geronimo Stilton》24本以及正在聽的神奇樹屋中章梅林的任務《Magic Tree House - Merlin Missions》系列13本,總共130本章節(jié)書。
這期間有很多朋友來和我探討章節(jié)書裸聽的方法以及意義所在,也有我自己的摸索、思考、探究和感受。下面我用Q&A的方式分享給大家,也是我們一份總結(jié)和紀念。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目前沒有查到“裸聽”一詞的出處,也沒有查到相對權(quán)威解析。從各位專家老師以及前輩的實踐經(jīng)驗來看,我理解的“裸聽”就是
無需借助“文字”、“畫面”等輔助信息載體,單純通過“聲音”載體來理解和獲取信息,用聽覺系統(tǒng)來訓練和提升英語力的學習方式。
眾所周知,“聽”在語言學習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參考類母語的“習得路徑”以及“二語學習”非天然的語言環(huán)境特點,英語學習中一定要大量動用“聽覺系統(tǒng)”,刻意利用音頻資源來訓練和提升英語聽力,為孩子打造迷你的語言環(huán)境。
在“啟蒙期”,我們通過親子閱讀、看動畫、玩兒歌、親子游戲、日常對話等方式營造出來了這樣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為了保證“接受性語言”(美國WIDA教育協(xié)會將語言分成”接受性語言“,即聽得懂、讀的懂的語言和 “表達性語言”即說得出、寫的出的語言)是孩子可以理解的(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可理解性輸入原則”,這是二語習得的根基),家長通過TPR以及中文輔助的方式來帶讀,在確保語言學習素材理解之后,再讓小朋友們反復聽音頻,以鞏固所學。
這種“聽”的方式相對普遍,繪本和基礎分級中的大量信息借助圖片來表意,也更適合先通過閱讀圖文來完成理解再去復聽的學習方式,這也是我們在啟蒙期采用的主要方式。
過往記 參考 茉莉同學5歲同步實現(xiàn)中英文獨立閱讀萬字記
在“進階期”,小朋友具備了章節(jié)書的閱讀能力,聽力耐受力不斷提升,聲音信息在腦中會被轉(zhuǎn)化成各種天馬行空的畫面。
而章節(jié)書中絕大多數(shù)的信息線索都以“文字”載體呈現(xiàn),個別插圖只是起到了印證想象的作用,這就非常適合“裸聽”了——不依賴書本,也無需家長帶讀,啟動聽覺系統(tǒng)捕捉信息,孩子可以像滾雪球一樣學習新詞,實現(xiàn)“語感培養(yǎng)”、“語境猜詞”以及“表意分析”等能力的螺旋滾動進階。
2. 為什么要做章節(jié)書“裸聽”?
美國早期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的作者)提出過 “水庫理論”(Reservoir Theory)
吉姆·崔利斯很形象地用這張圖表述出了孩子語言學習初期聽、說、讀、寫語言發(fā)展的四個階段。他將孩子在成長環(huán)境中聽到的詞匯比喻成一個“聽力詞匯”(Listening Vocabulary)水庫,當孩子聽到的詞匯足夠多時,就會沖開“口語詞匯”(Speaking Vocabulary)的閥門,然后依次沖開第二個閥門“閱讀詞匯”(Reading Vocabulary) 和第三個閥門“寫作詞匯”(Writing Vocabulary)。
美國青少年閱讀方面的研究表明以英語為母語的孩子,14歲之前聽說水平一直領先于讀寫水平,或者說聽力詞匯遠超出閱讀詞匯。大約在14歲左右,閱讀理解力可以追平聽力理解力。
英語作為“表音文字”,“音”與“形”之間的關聯(lián)要比漢語作為“表意文字”緊密的多,文字是聲音的記錄,對于掌握了自然拼讀規(guī)律的孩子,閱讀詞匯很大一部分是“形”與腦中積累的聽力詞匯之“音”印證的過程,所以用“聽力”拉動“閱讀”的學習路徑歸根結(jié)底是由英語的文字特點決定的。
(而漢語學習中,讀寫系統(tǒng)與聽說系統(tǒng)更為獨立,讀寫的刻意練習也相對更難。)
還記得蓋兆泉老師講座有一節(jié)《讓閱讀跨越式進階的秘訣:聽力引領閱讀》中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凡是癡迷于聽書的孩子,英語都突飛猛進。聽力能力可以向閱讀能力、口語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全面轉(zhuǎn)化。蓋老師講她的兒子Gary癡迷在有聲書中,還要偷偷藏著播放器聽。兩年半聽讀了800本多本章節(jié)書,閱讀也進而三級跳比母語為英語的小朋友同步水平要高很多。
除了以上“裸聽章節(jié)書”對語言學習本身的強大拉力,快速提升“接受性語言”的輸入效率之外,還有一個非?,F(xiàn)實的問題。
聽覺系統(tǒng)全面啟動可以極大緩解視覺系統(tǒng)的壓力,在如今密集網(wǎng)課排期的特殊時期,在適合不過了。
另外小朋友裸聽章節(jié)書,在相對一個完整時間精力高度集中,且保持相對安靜。這種獨立學習的狀態(tài)給家長留出了非常高效的工作及事務處理時間。
于是孩子主動去沉浸在那個精彩的聲音世界,擁抱Audio Books 一直是我心中的一種期冀,我也非常好奇小朋友在沒有文字畫面的情況下聽書真的會那樣如癡如醉欲罷不能嗎?
外出游玩回家的路上,困得眼神都迷離了,還是不舍得放下播放器
而近5個月來,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她狀態(tài),那就是:
Audio books speak to you wherever you are!
3. 我們怎樣開始的章節(jié)書裸聽?有哪些收獲?
2月伊始,開始裸聽JBJ。
最初幾本,茉莉同學欲望一般,明確和我表達過不想聽了,覺得很鬧。我當時也不停的揣測,覺得她大概就是屬于傳說中“視覺型“學習特點的孩子(的確認字比較早,指讀也也非常順利),不太適合裸聽的學習方式。
這里插上一句,關于“視覺性”(Visual)、“聽覺型”(Auditory)、“動覺型”(Kinestheitc) 學習特點一說,是美國成長發(fā)育心理學家和教育研究員Howard Gardner在八十年代發(fā)表了一篇文章中提出來的。
我特意請教過一位美國西北大學兒童心理學畢業(yè)的博士朋友,她說目前這個觀點在兒童教育及心理發(fā)展前沿領域并沒有足夠的樣本例證,且在實踐中也并不被提倡。因為學校老師會因為這樣的論點而倍感壓力,要給每個孩子定制一套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案,且容易帶來教學上的困擾,可能會掩蓋孩子本應該被激發(fā)的潛能優(yōu)勢。而我也覺得,家長多揣摩觀察,發(fā)揮所長;卻也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簽,放棄提升其他方面能力的機會。
在幾次嘗試不溫不火之后,我在網(wǎng)上找了JBJ的電子書,給她看了一下Junie B. Jones機靈古怪的樣子,還大體講了幾個故事誘惑了一下下,并陪聽帶讀了一本,貌似找到了一點情感上的認同感。第一本反復聽了有3遍,還陪她做了AR quiz 發(fā)現(xiàn)理解還不錯。接下來她就對每天聽一本的計劃表示不抵觸,大概有5、6本過去以后,就明顯察覺出她在聽音頻時沉浸感更強了,表情很豐富,也開始有了“再聽一個”的要求。
就這么在遲疑、糾結(jié)中,反反復復的嘗試和準備中,總算踏出了第一步,開始了章節(jié)書的裸聽之旅。
這130本章節(jié)書裸聽下來,有哪些收獲呢?
A. 興趣濃厚,姿態(tài)主動,輸入量翻倍提升,碎片時間利用充分
從最早我會用一些“小心機”誘惑她聽,到現(xiàn)在她用“小心機”來要求再聽一個,“聽英文故事”項目變成了獎賞項,外出路上、飯后休息間歇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被她用來聽故事,輸入量翻倍提升。
心理學家將動力分為兩種:由事情本身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感驅(qū)動的“內(nèi)動機”和由事情引發(fā)的其他因素驅(qū)動的“外動機”。顯然對于此,茉莉同學的“內(nèi)動機”被徹底激發(fā)出來,而且我覺得這是不可逆的。除了受制于學業(yè)負擔、時間分配或者素材不當?shù)韧饨缫蛩馗蓴_以外,她對于聽英文長篇故事這項活動應該不再需要大人的督促了。
B. 聽覺敏感度、聽力耐受力、用聽覺捕捉信息的能力提升
好幾次茉莉聽完音頻,就去搜尋其他素材中她讀過的類似主題內(nèi)容。
比如在聽《老鼠記者》一本《The Curse of The Cheese Pyramid》中講木乃伊的做法After his death, the pharaoh’s body would be emptied of its internal organs…Finally, it was wrapped in lined bandages and placed in a sarcophagus, a big stone coffin.她聽完去神樹百科講埃及一書中,又把木乃伊的做法翻了出來,還要求看天天練里面埃及文化一節(jié),也是講木乃伊制作和亡靈書。
我看到有人把這樣的行為叫“交叉索引” cross reference)。
孩子聽(讀)到一個知識點的時候,在其他素材見到的這個知識點就是互相支持和印證的過程,她會突然跑開,去找別的書,很興奮地告訴你Ta在哪里見過這個,并給你做輔證。
孩子在任何領域的學習都是先進行散點式的積累,然后通過Connected Thinking,把所有知識串起來,形成一條線,在慢慢形成一張知識網(wǎng),到最終構(gòu)建自己的知識和價值觀體系。
C. 詞匯量進階,閱讀能力拉升
7月8日剛剛做了一次新的Star測試,進步挺大的。GE 4.9
GE:是指孩子目前的閱讀水平相當于美國孩子幾年級第幾個月的閱讀中位值,這是一個根據(jù)數(shù)據(jù)庫整體測試數(shù)據(jù)不斷變化的一個動態(tài)值。,也就是我們最常說的GE Level。
當然閱讀能力的提升絕對不能都歸于裸聽,我們同步還在精讀《神奇樹屋》以及RAZ分級的G2合集,應該說多管齊下——聽力的拉升作用功不可沒。
D. 口語表達更為豐富
茉莉有一次在洗澡的時候告訴我:
《MY WEIRD SCHOOL 》Series are fiction books but they are also non-fiction books, because they teach me a lot. Do you know which kind of animals have four kneels? Andrea told me that only the elephants have four kneels in the whole wide world.
我一查還真是,大象是唯一擁有四個膝蓋的動物。因為大象比較重,有四個膝蓋可以更好地支撐身體。膝蓋是主要起支撐作用,比如馬的兩個膝蓋在前肢,因為馬的前面比較重。人的兩個膝蓋在腿部,因為胳膊沒有支撐作用。這是大自然的自然造化,是自然選擇,優(yōu)勝劣汰的結(jié)果。
所以在小朋友心中,像瘋狂學校這樣的書也教了她很多知識呢。在不同的素材中多維輸入的知識點會變成口語輸出的素材,讓口語表達的語料更為豐富。
http://onetake.dafork.com/static/photos/g5bxq4m.html
Moly‘s Class 《動物的繁衍方式——胎生、卵生、卵胎生》
茉莉同學聽到什么好玩的知識會講給我聽,我再和她查閱更多的資料,然后分享給更多的人聽。Moly‘s Class 會不斷更新,歡迎關注哦 ~
E. 語感更好,猜詞以及語境中表意揣摩能力更好
這個我的體會特別深刻,小朋友根據(jù)上下文猜詞成為一種習慣。雖然表達的不夠準確,但會覺得她理解的大意到位,對作者的語言梗和語言中的套路也很習慣,這個在AR的詞匯測試中可見一斑。
還記得第一次見到Encyclopedia 這個詞,我問她是什么意思,她說就是一種很神奇的書,可以告訴你一切想知道的事情。我告訴她中文叫“百科全書”。
An encyclopedia is a book or set of books in which facts about many different subjects or about one particular subject are arranged for reference, usually in alphabetical order.
她猛然想起來,DK百科的書皮上就有。于是她最愛的這本百科,就成了她口中的 My Favorite Encyclopedia,時時掛在嘴邊。
4. 裸聽之后需要做什么?
我們是這樣安排的,第一遍聽書之后就在AR/Star閱讀系統(tǒng)中做這本書的AR 閱讀測試。
閱讀測試 Reading Practice(RP)
閱讀技巧測試 Literacy Skills(LS)
詞匯測試 Vocabulary Practice (VP)
RP閱讀技巧測試考察:基礎理解,文本分析,推斷性理解和構(gòu)造意思等,RP只允許做一次,會激勵孩子閱讀更認真。
RP 閱讀測試
閱讀測試一般在聽新的一套書時,前幾本的正確率相對較低,會出現(xiàn)錯2-3個的情況。如果是針對情節(jié)的問題沒有答對,那可能是漏了信息,我會建議她再重新聽,實在不想再復聽也不強求。
對于做錯的題目,我會問她是否同意答案的說法,讓她解釋給我聽理由。有時候她還堅持認為自己選的對,我也會讓她解釋一下為什么這么認為,至于怎么說就隨她了。
有一個很明顯的規(guī)律就是,幾本聽上來,后面的書目基本就維持在90%~100%的正確率了。其實ar測試的題目并不很難,因為如果書籍的難度適中,位于小朋友的閱讀難度間,小朋友一般能理解85%左右的內(nèi)容。
而每套書作者的語言都有自己的風格,有自己的用語習慣,孩子漸漸就習慣了作者的語言風格,常用詞匯,笑點以及文字梗等等;而同時可以看的出來,孩子在每套書的爬坡中慢慢進步。
VP 詞匯測試
AR中的詞匯測試反而相對不容易。閱讀測試顆粒度較粗,聽懂了關鍵部分和主體表意基本就可以作對。而詞匯測試屬于對詞匯的精準理解,會遇到即便猜也猜不準的情況。
所以如果做詞匯測試的時候,我剛好在家,我會跟著把不認識的生詞一起抄下來,現(xiàn)場就陪她一起查,然后順便學習;如果我不在家,晚上我也會把詞匯測試的內(nèi)容過一遍,把詞匯表保存下來。
AR系統(tǒng)中每本書都有View Vocabulary的選項,可以直接打印,也可以copy到文檔中,適當做修改,比如配上示意圖、漢語解析、文中例句或者修改英文釋義等,定制自己的詞匯表,再打印出來以備復查學習。
《My Weird School》之后我就打印了一份自制的詞匯表,茉莉同學沒事就翻翻表示很喜歡。后來我就沒有再做詞匯表了,因為我發(fā)現(xiàn)了 Quizlet用起來更高效,見第8條。
5. 裸聽的書需要聽幾遍?裸聽的書需要再讀嗎?
這也是我被問到比較多的問題,當然我自己也曾經(jīng)試圖去尋找答案。
130本下來,我發(fā)現(xiàn)孩子的確會根據(jù)書的內(nèi)容自己去做選擇。有的書,比如《My Weird School》以及《A to Z Mysteries》中的很多本,都是聽了好多遍,有些就沒有主動再去復聽過。
我后來也在蓋老師的微博里揣測出了想要的答案,就是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度,讓Ta們自己去選擇是否復聽——反復聽很多遍的就可以放在“窄聽”(Narrow Input)的項下,聽到可以復述和模仿,對寫作也大有幫助;不復聽的就作為“泛聽”素材,獲得的是輸入的廣度、增量和速度。
無論怎么選擇,只要堅持做這件事,日積月累定大有進益。家長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來陪伴做精讀、寫作和應試,何樂而不為。
裸聽的書是否要再讀應該也不必設定統(tǒng)一的標準。比如瘋校,孩子實在喜歡要求我買來,我就買了21本。放在床頭,沒事她就翻一番。因為聽過很多次,也做過詞匯表的復習,所以通篇沒有生詞,讀的很流利。我想這樣的讀,也是個別生澀的聽力詞匯轉(zhuǎn)化到閱讀詞匯的過程,尤其瘋校中有很多表達學?;顒拥拿~,平日里并不常見。
終究還是買了書的《MWS》
http://onetake.dafork.com/static/photos/w38a3wq.html
有時候自己看到好笑的地方就嘰里咕嚕讀出聲來笑個不停
裸聽的其他的書目前并沒有再進行復讀,孩子特別喜歡或者語言質(zhì)量高的書目會有買來閱讀的打算。目前自讀更多集中在RAZ高階、神奇樹屋,也選像《Dragon Master》系列這種AR指在3-4且故事情節(jié)很吸引人的套系書。
希望自讀書目更多像Non-fiction素材傾斜,比如RAZ 高階構(gòu)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Nonfic素材包括science、history、geography、economics、politics、sports 種種。越發(fā)體會深刻:到了一定階段,制約孩子語言能力發(fā)展的就是認知瓶頸。
6. 裸聽的書AR系統(tǒng)閱讀測試正確率過低怎么辦?
首先有個前提條件是孩子基礎扎實,喜歡聽章節(jié)書且被故事吸引,說明大體情節(jié)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再參照第4條。
一套新書剛開始聽,正確率很可能相對較低,隨著對作者語言風格的適應以及人物角色的習慣正確率明顯就提升上來。
如果正確率一直很低,那就不排除孩子的聽力、理解力水平還沒有到這個層面,可以適當降低難度,重新AR值相對較低的書系試一試。我們選書的難度梯度遞增的不大,所以目前還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如果遇到了,我不會讓孩子囫圇吞棗式地繼續(xù)聽,而是會退回到下一個臺階上去做更多的聽、讀訓練,過一段時間再重新進階。
7. 裸聽的書孩子不感興趣怎么辦?如何選書
AR系統(tǒng)最強大的作用之一在于以圖書的AR值為參考幫助孩子選書。國外主要是學校和圖書館用這套閱讀系統(tǒng),系統(tǒng)里有圖書幾十萬冊。孩子在圖書館可以隨時根據(jù)AR值選合適的書看。
而國內(nèi)大家讀英文原版書圖書大都是自購,集中在一些口碑好的章節(jié)套系,選書沒有那么方便,所以對選書只能是個參考。我們選書也大多集中在口碑比較好的這些套系中,整體思路就是:扎實積累+勇敢嘗試+穩(wěn)步進階。
《My Weird School》切換到《A to Z Mysteries》時,茉莉曾明確表示過不喜歡,大概是還沉浸在校園故事的氛圍中無法自拔。孩子都喜歡校園故事。
她曾經(jīng)我說AJ就像米小圈,Emily就像李黎還有誰誰像鐵頭和姜小牙,比如AJ和米小圈哪里哪里像,還舉了很多例子。
總之孩子在心理把這些人物都畫像了,哪些是學霸,哪些是頑皮小搗蛋。她在學習中還有假象的同學,比如口算中和我說李黎最快,她第二,米小圈還沒做完呢。諸如此類,這些角色帶給孩子的快樂和溫暖,在記憶中蕩漾,我都很受觸動。
說回不喜歡《A to Z Mysteries》 這個問題,聽了2次都沒喜歡上也沒聽完。我就換了
《Cam Jansen》,這套也是偵探系列,但是語速相對更慢,聽了就接受并很快聽完了全集。這時候?qū)商较盗杏种厥芭f愛,在切換到
《A to Z Mysteries》,一下就接受了,每本的AR正確率也都很高,到現(xiàn)在沒事就抱著播放器聽個不停。
對于裸聽的數(shù)目不感興趣,首先要判斷這套書是不是孩子能力范圍內(nèi)且墊墊腳夠的到,可以結(jié)合書的AR值來綜合判斷,離孩子現(xiàn)有水平過遠顯然也是不合適的。
確保能力范圍之內(nèi),就和孩子的興趣相關了。在興趣尚未激發(fā)出來之前,家長也可以“小心機”一些,比如找電子書、圖片、視頻相關的周邊產(chǎn)品“誘惑誘惑”,大體讓孩子看看主人公的樣子,為想象鋪墊。
比如聽《老鼠記者》之前,茉莉先看了《老鼠記者》的動畫,對主人非常熟悉。另外我還講了創(chuàng)作者意大利Elisabetta Dami女士很害羞,為了隱藏自己真實身份,就以老鼠Geronimo Stiltion的形象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她假扮成書中的老鼠記者,到處冒險,然后寫給孩子看,讓孩子誤認為老鼠在在寫書,真的很有趣。所以她在裸聽《老鼠記者》之前,就已經(jīng)充滿期待。
如果幾次嘗試未果,那也不必強求,畢竟精彩的書有太多,裸聽的書還是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偏好。但是我也發(fā)現(xiàn)從小閱讀的孩子貌似都很“博愛”,對于大部分主題都是很接納的。
8. 章節(jié)書中的詞匯(生詞)如何學習更高效?
推薦2款學習APP
接第4條VP,無論是裸聽(泛讀)還是精讀的書目,詞匯都值得復盤。我開始用Quizlet,發(fā)現(xiàn)非常高效。
https://quizlet.com/ ;(網(wǎng)頁賬戶同步)
Quizlet是一款用于創(chuàng)建和歸類在線記憶卡的應用。創(chuàng)始人Andrew Sutherland創(chuàng)立Quizlet的時候年僅15歲。Quizlet從最初只有單一的單詞記憶功能,到如今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適用于所有語言、所有科目的記憶學習神器。
我們只解鎖了其中一小部分的功能,目前主要就是做章節(jié)書的詞匯學習、復習和測試。
首先需要創(chuàng)建自己的flashcard(單詞卡),它與其他記單詞軟件不同的一點是不僅可以直接用其他用戶共享的學習集,也可以自己錄入或?qū)胍獙W習的內(nèi)容,制定個性化的學習內(nèi)容。
以神奇樹屋為例,平臺上有大量其他朋友制作的現(xiàn)成詞匯集,搜索出來自己滿意的只需要稍加調(diào)整修改,就可以編輯成為自己的學習集,在線可以進行卡片翻轉(zhuǎn),選擇,配對,默寫等游戲。
如果不想在線使用,顧忌用眼壓力,那就可以每本書學完,制作出相應的學習集,導出PDF文檔,打印出來以備復習查看。
有這種帶原文例句的
有帶圖例的
還有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對于詞匯學習,不用再自己制作詞匯表,而是更多利用大家的智慧結(jié)晶,是非常便捷和高效的。我們每天玩一會詞匯復習,茉莉饒有興致。考慮到用眼,還是會打印出來詞匯表,更多的用紙質(zhì)表來復習。
額外再推薦Anki APP默單詞,最近默單詞堅持的很好,也一并推薦。
尾聲
“裸聽章節(jié)書”只是語言學習在一定發(fā)展階段的一種討巧的途徑,英語是語言學習形式之一,其本質(zhì)在關注孩子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父母的語言:3000萬詞匯塑造更強大的學習型大腦》一書中的結(jié)尾寫到:“每個孩子都有權(quán)利獲得必要的語言環(huán)境,從而讓自己的大腦得到應有的開發(fā)。如果各個地方的每對父母都能明白和孩子說話并不僅僅是為了說出單詞,而是為了在大腦中建立一個語言區(qū),進而使孩子成長為一個意志堅定、懂得體諒他人又聰明的成年人,并且人人都支持這種觀點,那么這個世界將變得十分美好?!?/strong>
父母以3T原則共情關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和輪流談話(Take turns)與孩子用語言為載體進行情感的交流,又或者為孩子提供一個精彩的有聲世界,都是在創(chuàng)造家庭的語言環(huán)境。
而本文旨在自我梳理、總結(jié)學習并愿意和一同前行的朋友交流與探討。
教育的核心任務是激發(fā)學習的意愿和能力,它創(chuàng)造的不是被動而是主動學習的人。真正的人類社會應該是學習型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祖父母、父母,以及孩子同為學生。
——埃里克·霍弗
(Eric Hoffer, 美國道德和社會哲學家,曾獲得總統(tǒng)自由獎章)
Moly悅讀時光
20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