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周末早晨,7歲小女兒醒來興奮地大叫:“今天不上學,沒有興趣課,我可以快快樂樂地好好玩了!”我不禁問她:“你想玩什么呀?”她認真地想了一下,說:“我想玩大富翁游戲,想看電視?!薄斑€有呢?”她苦思冥想,沒有答案。是啊,對一個7歲的孩子來說,快樂有確定的答案嗎?
大家對教育的期望是什么?有說上名校,又有說孩子快樂開心就好,我看到馬云在談到對他女兒的要求時說: 我們并不關心我女兒未來做什么,只要她長大以后更健康更快樂,然后能夠樂觀的去解決問題,樂觀的應對挑戰(zhàn),那就是最好的。
健康,快樂似乎是很低的要求,但現(xiàn)在又有多少人能夠活得健康,快樂?或者說有多少人認真想過這個問題?
我曾經(jīng)也過得安逸又麻木,得益于丈夫的收入可以讓家庭衣食無憂,生活似乎達到普通人所說的健康快樂,卻從來沒有問過自己是否快樂?是否這就是我想要的日子?突然,丈夫的公司生意出現(xiàn)問題了,公司破產(chǎn),大廈將傾,一切發(fā)生得那么猝不及防,觸目驚心。生活不是按照你想象的軌道往前走,而我們卻已無法回頭。我在痛苦糾結的邊緣,也在反省,我早期的教育教會了我什么?教會我們?nèi)魏我坏李}目都是有個標準化答案,不是對就是錯嗎?還是在面對問題挫折時,我們應該如何走出痛苦,走出糾結,開始新的生活?
就目前的經(jīng)驗分析和經(jīng)濟學分析認為,經(jīng)濟循環(huán)的周期在7年左右。簡單來說就是每7年左右一次危機。我們的人生這么漫長,每人平均應該都會碰上5次左右危機,經(jīng)歷5次左右低谷,可是在我們的傳統(tǒng)教育中,卻總是教我們不能錯一步,摔一次跟頭;親人的祝福總是希望一帆風順,卻沒有人告訴我們以后遇到問題了該如何解決,遇到挫折了該如何化解?我們的早教打出的口號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上輸了又怎么樣呢?就算起跑快了,跑的過程中又會不會跌倒呢?跌倒后又能不能爬起來呢?如果注定奔跑過程中會有摔倒甚至受傷的可能,為什么我們不去教他們?nèi)绾晤A防,或者救治,而是一味地陪跑,甚至架著孩子跑,帶他繞過障礙?那么當我們老了,跑不動了,孩子還具備繼續(xù)奔跑的能力嗎?
我應該感謝命運的恩賜,讓我有兩個女兒,生命如此完美。成長是要付出代價的,特別是被生活逼迫的成長會更加痛,但也因為這段經(jīng)歷,使的我今后的日子可能不再是淡如雞肋,使得我可以重新思考很多問題,包括教育,包括生活的意義。我也因此更能體會友情,感恩究竟為何物,當孩子歡笑時,原來這就是幸福!有個朋友開玩笑說,我還希望我能有這么個機會給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我的孩子實在是不知道感恩,身在福中不知福。是啊,挫折是雙刃劍,用得好,是磨練成快刀,用得不好,就是傷自己了。
我曾經(jīng)問過女兒這么幾個問題:
7歲的你現(xiàn)在在學習什么?喜歡什么?
12歲的姐姐在學習什么?喜歡什么?
40歲的媽媽在做什么?
70歲的外婆在做什么?
她認真地想了一下,回答我:
7歲的她喜歡玩游戲,和朋友一起玩耍,看電視,看書,旅游?,F(xiàn)在在學習唱歌,畫畫,鋼琴,空手道,游泳。(也許這些她現(xiàn)在都不是那么喜歡。)
12歲的姐姐喜歡和朋友交往,畫畫,看書,運動,參加挑戰(zhàn)性活動,旅游?,F(xiàn)在在學習畫畫,空手道。(姐姐喜歡并保持下來的興趣。)
40歲的媽媽現(xiàn)在每天做家務,培養(yǎng)孩子,看手機,種花和烘培。
70歲的外婆現(xiàn)在每天鍛煉身體和看電視。
我問女兒,你覺得媽媽每天生活得快樂嗎?她點點頭,又搖搖頭。是啊,連我們自己作為成人都無法說出自己是否快樂,又怎么去問一個孩子?!其實在問出這個問題時,我已經(jīng)可以想到了答案,那肯定是不快樂的。但是如果再過30年,我的孩子還在糾結著相同的問題,那就真正是我們教育的失敗了。
我告訴她,現(xiàn)在你學習的興趣課,看似都是父母逼迫你去學習的,其實是想讓你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學習能讓自己找到快樂的本領啊。
一般人學習接受教育,到大學畢業(yè),也就不過16年時間,在中國教育這16年中,90%的時間是應付應試考試,那些考試都是有標準答案,非對即錯,其實真是簡單。大學畢業(yè)了,進入社會了,你才發(fā)現(xiàn)你還有2/3以上的日子要過,而你遇到的問題都不是有標準答案的,做了不能立刻知道對錯,其實根本沒有對錯,可是結果還要自己全盤買單。一旦發(fā)現(xiàn)人生的答題做得不理想了怎么辦?當生活被吃喝拉撒的平凡所充斥,無可奈何了又怎么辦?開心了,彈首快樂的曲子;失意了,畫幅漫畫自嘲;抑郁了,把自己丟進運動場,隨著汗水揮去所有的不快;失敗了,背上背包, 窮游世界,放空自己,找回自我。所有曾經(jīng)學習過的技能,哪怕以后不能成為你的專業(yè),但也為你推開了一扇門,讓你在痛苦糾結時不至于不知所為,在日暮之年,不至于只剩下看電視這唯一的選擇。如果心中還能想到詩歌和遠方,想到所有喜歡感興趣的事情,心中就會有那么一塊凈土,一份小確幸,原來生活可以不那么固守成規(guī),原來平淡的生活可以過成一首詩。
堅持的勇氣,面對挫折的坦然,放下的魄力,走出去的無畏,如果在我們的教育中都有教到,我們又怎么會擔心孩子以后會摔跟頭呢?摔倒了再爬起來啊!
扎克伯格有了女兒后說,我真的希望教給他的是一種好奇心,因為世界上有那么多東西不是顯而易見的。我希望她能夠懂得自己需要去探索,去不斷學習。我覺得世界上大部分的變化、變革,都是由于有人來問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我覺得這樣的一種價值觀的疏導,對于她來說是非常有益的。
曾經(jīng)問一位對自己家庭工作現(xiàn)狀都很滿意的朋友,你希望晚年過什么樣的生活?她認真想了想說:面對大海,拿本書,曬太陽。我的母親現(xiàn)在其實是可以過這樣的日子啊,可是書卻讀不進去了啊,只覺得每天在挨日子,那么別人眼中的理想快樂生活,就變成了 “有的人25歲就死了,只是到75歲才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