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給樂開了家長會,到八點半。在語文學習上,倒是有一些感受。
老師以課文「鳥語」為例,講了在課堂上遭遇的種種無言的回應。文中有鳥的"軟語"一詞,老師問這是什么意思呀?同學們都搖頭。"那你們聽過鳥叫嗎?"大家又都搖頭。5分鐘過去了,還沒進入正題,老師有些急了。"鴿子叫也沒聽過?你們在公園都沒喂過?"終于有個小朋友舉手了,老師欣喜,連忙叫起。"咯咯叫"老師差點沒暈過去。聽到這,我心里想,別的鳥真不知道,這鴿子叫,小樂應該知道的。果然,老師說小樂小心翼翼地嘟囔了一句"咕咕地叫"。老師這才把課進行下去,說這種鳥不自主地發(fā)聲,就可以稱為軟語。
其實想想,我們大人又能說出幾種鳥叫呢?小區(qū)里的鳥叫好聽,可你知道什么鳥嗎?公園那么多鳥,可你關注過它們的叫聲嗎?早知道要學這一課,不如做好預習功課,提前領孩子們到公園去聽聽,這樣孩子們該有多大的興趣,老師上課該有多輕松!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能只靠老師講授。其實以前我和朋友曾在不經(jīng)意間就幫助過孩子預習過課文的,比如有一年我們曾經(jīng)領孩子去廬山旅游,還順路去騰王閣看看,那學期正好有相關文章,孩子們有了談論的資本。
所以,家長做好預習功課,其實能為孩子的學習做個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