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介紹自己情況,家有一女娃,2017年3月生,自己是上班媽媽,工作比較忙,上海通勤時間長,不加班情況下七八點能到家。
在娃還比較小的時候就看過英語啟蒙的文章,不過作為上班媽媽,一直沒什么時間實操,再加上買回家的英文繪本娃都興趣不大,所以一直拖到三歲。
3歲的時候正好撞上疫情,在家時間相對多+看到英語啟蒙的文章,覺得小童啟蒙時間差不多,效果好,又看到很多公眾號團購英語啟蒙app,所以先是開始了app英語啟蒙。
孩子一開始也沒覺得在學(xué)習(xí),就覺得有動畫片看,隨便選選,還挺好玩,所以一開始娃愿意跟著玩玩。這種app一般都會要求跟讀,而且隨著進度會越來越難,其中還過早引入小娃難以理解的自然拼讀。
那時候我還拿成人學(xué)習(xí)英語的要求來要求孩子,讓她跟讀,還要時不時考考她有沒有掌握。隨著課程越來越難,孩子越來越不愿意跟讀了。家里人也不太懂就會刺激她,說她不努力,畏難,這樣不行云云。越是這樣,孩子越是排斥,最后連app都不愿意打開了。
這過程中我也看了廖彩杏和蓋兆泉的書,還讀了一些文章,反思了自己在孩子英語啟蒙中的種種不妥,明白兒童英語啟蒙的習(xí)得和成人英語學(xué)習(xí)的習(xí)得區(qū)別。
我承認純靠app就是在孩子英語啟蒙過程中走過的彎路,一開始根本不應(yīng)該讓孩子跟讀,要尊重沉默期,安心讓孩子做個文盲,只要能聽懂就可以。
總算app學(xué)完level2中級,拿到了禮物(幸好那時候買了個便宜的app,不過還是貪心報多了級別,不然還能少損失點錢),停掉app的英語啟蒙。
此時孩子對英語很排斥,什么英語繪本,動畫片一概不接受,我真是欲哭無淚,英語沒啟蒙上,興趣先磨沒了。
所以我開始拼命研究英語興趣勾搭,對所有英語啟蒙都相對謹慎起來,而且幸好孩子啟蒙接觸的還算早,雖然走過了彎路,好歹還有時間補救。
我最后通過小步試錯,鎖定了英語兒歌Super Simple Song,SSS來幫助孩子恢復(fù)興趣。
先找到了資源,包括視頻動畫片和音頻(不得不提一嘴,要用好閑魚,真是個寶藏app)。
自己把動畫片捋了一遍,找出有意思的,適合娃的,嘗試給娃播放。因為我們家本來每天就有20分鐘動畫片時間,所以這就是把常規(guī)動畫片替換掉。
先動畫片看一遍,第一遍聽一句暫停一下,逐個解釋意思,我看了蓋老師的書,覺得英語重在理解,所以不排斥中文解釋。
和孩子說好,第一遍媽媽會解釋下,第二遍開始就隨意看了,所以孩子也勉強接受。
有的喜歡的動畫片可能會看第三遍,一般的看兩遍就換其他的。每天學(xué)一兩個新的,再混搭一些已經(jīng)學(xué)過的舊的。
我這個人比較懶,麻煩的事情很容易就放棄。那時候正好跟風買了牛聽聽,本意是想讓牛聽聽給孩子讀繪本,結(jié)果娃不愛,只接受人肉讀,就閑置了,還被老公說錢打水漂……
然后就發(fā)現(xiàn)牛聽聽資源可以的,SSS的音頻基本都能找到,所以當天新學(xué)的音頻在孩子看第二遍動畫的時候,我就順手搜索了加在牛聽聽的聽單里。等看完動畫片她玩的時候就放了當背景音。
之后研究了下牛聽聽的功能,發(fā)現(xiàn)有個定點熏陶的功能,很強大很好用。
于是乎,一開始設(shè)定每天晚上八點半到九點放半小時,總算娃不排斥,效果么就屬于能大概知道啥意思,不過聽的很隨意,玩起來感覺常常沒在聽。
對了,有一些有意思的兒歌,比如make a circle,the finger family,我會帶著一起做游戲,孩子就瞬間興趣很高。不過弊端是每次放這個兒歌,孩子都要拉著我再玩一遍游戲,攤手……假笑??
中間幼兒園上學(xué)時間提前,不依賴老人,由我自己早上送娃上學(xué),從起床刷牙吃早飯發(fā)現(xiàn)也有半個小時樣子,于是早上加上了喜馬拉雅的孫瑞玲/給寶寶的啟蒙英語課這個音頻。
這個很適合小童,每節(jié)課7分鐘樣子,一般是讀一遍,講一遍意思,再帶著唱兩遍。
孫老師很溫柔,講的東西也挺簡單有意思的,本來我娃早上閑著也是閑著,這樣一邊刷牙/吃早飯一邊聽音頻也挺開心的。
所以就這樣早上半小時孫瑞玲啟蒙英語課,晚上半小時SSS兒歌隨意地英語啟蒙了半年。主要是為了把小娃子磨掉的興趣重新勾搭起來,從這個角度看,一階段小目標算是達成了的。
當前詞匯量估計就一兩百,而且很多都是能聽懂但說不出,任重而道遠啊……
現(xiàn)在4歲多了,看了很多分級閱讀實操說明,準備進入下一階段英語啟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