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英語啟蒙中走過的那些彎路-講座回顧

2019-6-17 12:45 原創(chuàng) · 圖片9

昨晚,切媽在微信群作了一場關于英語啟蒙規(guī)劃的講座,十分感謝大家的支持,現在把講座內容整理了一下:

啟蒙過程中的彎路

首先,我相信很早部署英語啟蒙規(guī)劃的家長,大家本身都有著不錯的學歷和教育背景,家庭之中也有學習的氛圍,因此對孩子也有著很大的期望。但有時候,我們沒有按照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來安排,或者說把一些不切實際的期望強加給了孩子,破壞了正常的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反而會使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

誤區(qū)一:零基礎啟蒙上自然拼讀

舉個例子,我有個朋友,在孩子三歲的時候就開始著手英語的啟蒙,本來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她選擇的第一套教材是自然拼讀Phonics,學習26個字母,并準備了單詞卡。大家知道,這么小的孩子,就算教他們阿拉伯數字12345,他們也只是小和尚念經,卻不會真正用來數數,那么學習字母也同樣如此,我的朋友每天回家抽查孩子指認字母、指認單詞卡片,孩子很快就失去了興趣,那家長也因此認為孩子還不適合開始啟蒙,之后就浪費了一兩年的時間。

說到自然拼讀還有一個誤區(qū),就是有的家長認為自然拼讀是學習英語的基礎,把基礎打好了再去開啟閱讀,但首先,這樣做會使零基礎開始的孩子學習變得十分艱難,因為自然拼讀是用學習母語的方式在學,而母語的孩子在四五歲開始自然拼讀前,已經累積了相當數量的聽力詞匯,那么當他們學習了拼讀的法則之后,就馬上明白了這些單詞的意思。

比如他之前已經知道了dream,現在知道dr的發(fā)音、eam的發(fā)音,再這么一拼,就知道dream的意思了,學習完自然拼讀之后就能很快過渡到自主閱讀。但是如果一個孩子腦海里,事先沒有這些單詞的音和意思的輸入,那么即使讀出來了也不知道什么意思,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我們常常看到有些孩子拿著書念得很流暢,但是讀完后提問時卻發(fā)現他們幾乎沒有讀懂書里的意思,這也是因為雖然打好了拼讀的基礎,但理解沒有跟上,也只是在小和尚念經罷了。

誤區(qū)二:過于強調語法和單詞

另外一個誤區(qū),就是過于強調文法,死摳語法和單詞,簡單來說,就是在用我們以前的方式學習英語。比如我一個朋友帶著5歲的孩子參加了一個每日一則對話的打卡活動,每天老師會在群里發(fā)一段五六句話的對話讓大家學習,然而相關的講解就要講上20分鐘,比如It’s time to take a bath. 現在是洗澡的時間了,老師會給大家解釋bath這個詞的兩種詞性和意義,time to do sth的搭配用法,it這個詞在句首的幾種用法。同樣,孩子很快也失去了興趣。

誤區(qū)三:過于依賴機構和外教

還有一個誤區(qū),就是過于依賴機構和外教。有的家長把孩子很小就送進了機構,在外教的帶領下蹦蹦跳跳了兩年,但是到頭來發(fā)現孩子除了會哼幾首歌、會認幾個單詞之外,幾乎沒有長進。

其實說到英語學習,我們聽到了太多的聲音,有的人說外教一對一最好,可以創(chuàng)造浸潤式語言環(huán)境,有的人說自然拼讀大法好,見字就能讀,有的人說背誦新概念最粗暴有效,其實每一種說法都有自己的理論基礎,但為什么學了沒效果???

我想說的是,英語學習的不同階段應有不同的目標和應對方法,試想一下,零基礎的孩子,每周兩次外教一對一,每次35分鐘,大家雞同鴨講能有多少有效輸入??

有的家長覺得純外語的環(huán)境才能培養(yǎng)孩子的英語思維,但英語思維的前提是首先要有思維,沒有母語作為輔助,做不到完全的理解,又何來的思維呢?

同樣,在機構每周一到兩次的學習,如果回家沒有持續(xù)的輸入和鞏固、每天的練習,那么學習的效率是相當低的。

如何規(guī)劃英語學習路徑

好,以上我們聊了聊之前許多家長反饋的走過的彎路和誤區(qū),那么接下來我想和大家探討一下,我們究竟應該如何規(guī)劃孩子的英語學習路徑呢?我想,家長們首先要做到以下四點:

第一點:心中有目標

我從孩子3歲開始給她英語啟蒙的時候,還沒有想過以后要走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的路線,但是就我自己多年在外企工作和在國內外生活的見聞,我的想法就是,學習英語絕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要讓孩子真正掌握一門語言,讓他們通過這門語言去打開視野、豐富認知,并學習先進的思維方式,比如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力、青少年領導力等等,這些都是在國外有著良久的沉淀積累而在我們之前的教育模式中所欠缺的。所以從一開始,我就給孩子定下了所謂“原版娃”的路線,那么這條路線具體是怎么樣的,我們稍后再說。

第二點:腦中有理論

如何磨出英文耳朵?啟蒙用哪些繪本?如何挑選分級讀物?語感又是如何培養(yǎng)?

我們家長在安排孩子學習道路的時候,不但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為他設定最合適的方法。

我們常常因為別人家孩子的優(yōu)越表現,而亂了陣腳,盲目跟風買了一堆書、報了好幾門課,但我想說,天才兒童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孩子,我們要掌握兒童習得語言的規(guī)律,在不同的時期做不同的事情,對各個敏感期有大致的概念,然后通過對孩子的觀察和與老師的交流,有計劃有步驟地因材施教。

比如有的家長,孩子還剛剛開始聽力輸入階段,他們就要求孩子一定要跟著念出聲、做到百分百的輸出,這不但是不現實的,也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

第三點:手中有資源

關于這一點,也是我極力推薦現在的家長們盡早開始,在3~5歲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開始啟蒙。因為我們現在能接觸到的資源十分豐富,像牛津樹、海尼曼、RAZ這些國外的經典教材,以及各種原版動畫、音頻電影,還有外教的在線課堂,在國內也都唾手可得,這在我們以前是難以想像的事情。
 

這些資源的一大特點就是充滿了童趣,十分適合低齡兒童的認知水平,能提高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相反,如果一個孩子大了,他的母語能力已經很強,認知水平已經很高,但是英語學得晚,水平低,在他這個認知年齡,相對應的母語孩子的讀物都是章節(jié)小說了,用他自己的英語水平卻只能讀國外幼兒園的讀物,你說他愿意看嗎?所以,如果孩子能在3~5歲就開始學習英語,那么他就會跟隨原版書一起成長,他的語言能力就越能達到或者接近母語水平
 

另外,現在體制內的孩子上了初中后,數理化學業(yè)加重,我看到一些小學就考出FCE的孩子這時就體現出了早學英語的優(yōu)勢,因為他們的英語水平已經足以應付體制內一直到高三的英語教材,就能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數理化上面了
 

第四點,腳下有路線
 

前面提到的“原版娃”的路線是什么呢?簡單說來,就是盡量用學母語的方式去學習外語,做到聽力先行,累積足夠的聽力詞匯后再通過分級閱讀、自然拼讀等形式,將聽力詞匯轉換成閱讀詞匯,開啟自主閱讀然后與此同時,再進一步多聽、多讀,進一步積累詞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能有的家長聽到有的孩子小學就讀哈利波特了,感覺這些都是別人家的孩子,離我很遠,和我家孩子沒關系。事實上,方法得當,并且堅持下去,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有人都能做到。

具體的路線制訂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孩子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具體的方式方法,以及用過的一些材料。

3歲磨耳朵

3歲起我開始給她磨耳朵,在網上尋找來了當時比較熱門的廖彩杏繪本兒歌,像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之類,還有一些經典的兒歌像Old McDonald,不但一有機會就給她聽,也和她一起唱跳、跟著兒歌做動作、學習小動物的叫聲。我認為這樣才是有較的輸入的方式,如果只是把音樂作為背景音,不給孩子解釋,那么音樂就等同于噪音,是沒什么用的。同時,我會在平時創(chuàng)造雙語的條件,比如孩子吃飯的時候,我會說,蛋蛋egg,調羹spoon,漸漸地我發(fā)現,孩子雖然還不太會說,但已經明白了這些英文單詞的意思。

4歲初級閱讀

從4歲起我買來了牛津樹oxfordreading tree,整個系列有12個級別,作為入門我先買了1~2階,至今我都很感謝這套教材,因為這套書充滿了童趣,不像國內的童書動不動就要講道理,它幽默活潑,孩子看得欲罷不能,每天睡覺前都要我讀上四五本。

使用這套分級閱讀材料,每本通常我會念兩三遍,第一遍,用中英文雙語來講解,確認他能理解每句話和重點生詞的意思,比如有本書提到Giant,可以在第一遍閱讀的時候告訴他這是”巨人“的意思,跟孩子一起模仿巨人”咚咚咚“走路的樣子,也可以重復”Giant -- 巨人 -- Giant“來加深印象。

到了第二遍,讀到Giant的時候,可以停下來問,還記得Giant是什么嗎?如果孩子想不起來,可以提醒他。從第三遍起,就不要再帶入中文了,全部用英文讀完一整冊,或者不停頓地放完整個音頻。如果孩子還是想不起Giant的意思,這次只能用模仿巨人走路的樣子,或者筆劃巨人高大的形象,來提示他。

這樣,一個星期就可以看掉十來本小冊子,然后我會把原版的閱讀音頻找出來循環(huán)播放,這個時候我就發(fā)現,她聽到一些句子會撲哧笑出聲來,我就確認她已經能聽懂這些句子了。

5歲閱讀拓展

花了三個月左右的時間看完了牛津樹1~2級之后,原本想馬上入牛津3~5階,但是我看了一下里面的內容后,發(fā)現相比1~2級還是有比較大的跳躍,倒不如趁這個時候給她橫向拓展一下詞匯和鞏固一些常見的句子,于是我又買了培生幼兒英語、海尼曼、RAZ作泛讀,所謂泛讀呢,就是憑著她的興趣走,多讀、快讀,通過大量的閱讀來形成一種語感。而這些分級材料的特點,就是沒多少情節(jié),每本只有一兩種不斷重復的句型,簡單易懂。同時海尼曼、RAZ這些教材又是偏百科知識的,對于拓寬孩子的知識面和生活常識也很有幫助。

等做完這些橫向的鋪墊之后,發(fā)現再過了幾個月,孩子也能比較輕松地讀牛津3~5階了。那么我在這里說的輕松讀,是指她不需要借助太多的中文輔助,能很快地理解整本書的意思,也會念一些單詞和簡單的句子。每個孩子的語言發(fā)展時間節(jié)點有些不同,所以這個時候(5歲不到),我也沒強求她要把整本書都念下來,只要她能看懂,能體會到樂趣就可以了。其實,一直到大班,開始讀牛津8~9級時,她才愿意把整本從頭到尾念完。

6歲初橋梁、初章

大班念完牛津樹9、海尼曼G2、蘭登第三階、還有加州一年級教材之后,我給孩子測了一下AR水平測試,這個時候她的閱讀水平大概在2.5左右,也就是美國小學生二年級第5個月的閱讀水平,于是我找來相應水平的章節(jié)書,比如瘋校My Weird School,Junie B Jones等等,她也能比較流暢地閱讀了?,F在到了小學二年級,可以閱讀像Harry Potter,Holes等這樣幾萬字的章節(jié)小說,而現在我要做的只是幫她尋找相關的圖書和音頻資源,已經基本不需要我?guī)еx了。

經驗總結

回顧了一下孩子啟蒙的這幾年,我覺得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第一,是遵循語言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在3~5歲的時候大量的聽力輸入,興趣第一,在這個階段不強調認字和指讀,主要讓她積累聽力詞匯量。有了這些基礎后,在5~6歲再強調自然拼讀的規(guī)則,找一些簡單的練習冊或者拼讀讀物,掌握第一批單詞的認讀,同時繼續(xù)保證聽力的輸入,聽一些較高級別的繪本、看一些原版的動畫片,讓她開始過渡到自主閱讀;而現在上了小學,她的認知水平也發(fā)展到了一定的水準,再開始強化拼寫、開始接觸語法和寫作

第二,  是在啟蒙階段盡量做到親子陪伴。

幫她尋找資源,有計劃地安排每天的聽讀的內容。有些朋友可能覺得這樣做很辛苦,但其實就我個人而言,在選好教材規(guī)劃好之后,每天親子閱讀的時間還不到20分鐘。但是每天在家花20分鐘,這樣堅持下來的效果,遠勝于每周去機構蹦蹦跳跳一小時。另外,還建議大家在家里設置閱讀區(qū)域,給孩子創(chuàng)造每天閱讀的環(huán)境,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我相信在前期家長投入越多,后面就越容易放手。還有媽媽老是擔心,自己的英文水平不好怎么辦?自己有口音怎么辦?一句話:學?。【退阄易约?,就算當年考過專八高口、在美企呆了十多年天天用英語開會寫文檔,依然是跟著孩子念繪本,才知道原來河馬的全稱叫hippopotamus?。≡瓉硖焱跣墙蠻ranus海王星叫Neptune?。〉浆F在,娃開始看哈利波特、開始看希臘神話,有些生詞也讓我開始汗顏,我和老公也會每天翻翻單詞書、堅持每天讀英文的網站。所以,是該感謝孩子們給了我們再次學習的機會,就算對英語沒自信的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用點讀筆、一起聽音頻、一起開口模仿啊!而且現在的這些分級閱讀教材,比我們小時候的Han Mei Mei and Li Lei有趣多了,我們常常和孩子一起被逗樂。

第三,  是不急功近利,循序漸進,抬階而上。

不用盯著一套分級讀物,以每一兩個月就升一個級別來沾沾自喜,而是要了解孩子的實際水平,缺啥補啥,既有精讀,又有泛讀,既有垂直進階,又有橫向拓展。舉個例子,在牛津樹讀到5~6級別開始,書中不再只是簡單的日常生活小品了,而是引入了Magic Key這個神奇的物品,帶著孩子們上天入地,穿越歷史和未來,那么如果沒有一點科普常識和歷史小知識,是很難讀懂這些故事的。就算一味地讓孩子念,他們可能也是一知半解,所以這個時候,我就會給她找來像國家地理百科、DK百科全書、以及一些相關的視頻,跟她一起看一起討論,這樣才是真正在閱讀中收獲知識的過程。


回應2 舉報
贊17
收藏92
6年前
牛5以后需要補什么認知。我怎么沒感覺到什么歷史科普這些啊
5年前
怎么加微信
發(fā)布

推薦閱讀

Chelsea媽媽
Chelsea媽媽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