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叨叨有道,更多文章歡迎關注公號。
想寫這個話題很久了。
認識那么一些小學生的家長,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陪孩子寫作業(yè)。好一點的睡前能寫完,嚴重一點的家長親自上陣講題,講到心梗腦梗住院。
一個學校的作業(yè)因所在的城市地區(qū)學校而不同,在雙減大旗下不少學校也動手減負,減掉了不必要的作業(yè),以成都市為例,5+2 區(qū)域的小學生每天上課結束時間是 4:00 左右,放學之前通常會有 2 節(jié)左右的延時課。這部分時間如果老師不占用,寫完當天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科作文理論上是成立。
為什么是理論上是成立的?因為還是有很多孩子寫不完,寫不完的作業(yè)帶回家,所以常常家里就是雞飛狗跳,不得安寧。
怎么知道一個小學生是不是好好的利用了延時課,其實問問班里的同學就大致很清楚了。如果有那么5 個左右的同學能寫完作業(yè),說明你的孩子在延時課上都摸魚去了。有些家長的標準是班里大部分同學都無法完成所以自己孩子不能完成也屬于正常,可我們都懂得一個道理,凡事求其上而得其中,如果求其中那勢必得其下,家長都那么容易找借口去開脫,娃兒自然也是有樣學樣。
為什么要摸魚?
1、聽課習慣不好,上課沒聽懂。這點尤其適用于中高年級的孩子,因為上課沒聽懂,在寫作業(yè)的時候會面臨無法解決的困境。
2、沒有建立學習興趣,習慣性拖延。不知道你有沒有觀察過你的孩子,當你告訴孩子現(xiàn)在是玩的時間時,孩子不會有一刻的拖延;但為什么一旦進入學習,孩子就是想方設法能拖延就拖延,這是因為學習的特性所決定的。
1)學習需要用腦,越是高年級越需要深度用腦,而用腦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2)學習是有考核機制的,而玩耍沒有。學習結果最后通過考試而反饋,而考試結果往往是家庭關注的焦點。
所以摸魚的孩子是對學習沒有興趣,所以無法建立好的學習習慣的孩子。他們在學習上通常都是“熬”的心態(tài),這種熬的心態(tài)就是我們看到的摸魚。
家長如果敏銳一點,大可不必等待考試結果才能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何況在雙減的大旗下,很多學校 1-3 年級都不考試,平時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狀態(tài)。如果你的孩子總是困在學校的作業(yè)里,大致已經說明了學習是存在問題的。
這是因為如果一個小學生總困在學校的作業(yè)里,暗示著學習習慣,學習興趣沒有建立,當學習的底層邏輯無法建立的時候,學習的結果可想而知。如果這種情況一直發(fā)展下去,隨著知識學習的難度增加,孩子完成作業(yè)的時間可能會是每晚上 12 點以后。
而一個小學生總是困在學校的作業(yè)里,還意味著你沒有放空的時間、沒有參加體育運動的時間,沒有校外拓展時間,每天都為了完成作業(yè)熬坐在那里,真得像極了林曉英在13邀里講的終生服苦役。這種苦役的求學日子越久,孩子討厭學習的情緒會重復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