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抱,走不動了!”
本來跟我并排走的賴賴又像往常一樣,突然緊跑了兩步,跑到我前面,轉過身攔住我的去路,并伸出兩只手抓住我的褲子,想要往上爬。
一邊帶著哭腔喊著“不走了,媽媽抱!”。
此刻的我一只手正用大拇指和食指夾著傘,剩下的手指縫里夾著一只漢堡袋子和一杯裝在袋子里的咖啡。另外一只手本來騰出來抓著賴賴的手,以防她在下雨天走不穩(wěn)滑倒。
前幾天頭部撞破的她現(xiàn)在在全家人眼里就是一個行走的易碎品,隨時都會啟動自殘程序,不讓她摔倒成了最重要的事。
自從受傷后她比以前更粘我了許多,所以對于她要抱抱的請求,我并沒有多想。
在我印象中,她是可以不哭不鬧跟我小跑一公里路的那個懂事乖巧的小堅強,剛才走的這點路在我看來根本就不算什么,完全沒有發(fā)揮出她平時的水平。
“又在耍賴了,她肯定不累”,我心想。
以前也有幾次,求抱抱不肯走路,但在我的半哄半鼓勵下還是自己走了。
“不能太寵著她”。
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并沒有停下來。
因為糟糕的天氣以及手忙腳亂,我無暇多想,甚至連語氣都不容置疑沒有修飾:
“自己走啦,媽媽抱不動,你能走回家的,聽話!”
然而這次她并沒有像平時一樣收斂起自己的壞脾氣,而是哭的更大聲。
看我沒有一點要抱她的意思,她于是拽住我的褲子順勢就要往地上躺,我只能用空著的那只手拼命將她拎起來。
我越是拎,她越是往下墜。
“你干嘛,地上臟,快起來,乖,不要坐地上!”
我像對待一個乖戾的大孩子一樣,一邊拽著她,一邊略帶怒氣地喊道。
此刻的我倆,就像大多數(shù)馬路邊能看到的熊孩子和熊家長一樣,哭鬧的孩子和脾氣并不好的家長。
“一定是撒嬌,騙抱抱,這個小流氓她不累的?!?/p>
“美國像她這么大的孩子都可以爬山遠足了,她這點兒路都不能走,這可不行??!”
“我手里拿著咖啡,抱了她,咖啡就撒了!”
“她的鞋底有泥水,抱著她我的衣服會弄臟!”
此刻的我有無數(shù)不抱的理由。
不想妥協(xié)的我完全忘記了十天前她剛撞破額頭,被一家人摁在手術臺上頭上縫了三針,并且因為吃了不是季節(jié)的西瓜而拉肚子好幾天了還在恢復期。
身體的難受,受傷和縫針加重降低了她的安全感,使得她比平時更脆弱敏感一些,對于我任何疏忽的表現(xiàn)都反應的更激烈一些。
毛糙的我并沒有意識到這些,只覺得她在撒嬌。
她在我印象中真的是太頑皮太健康了,對一切都無所謂的樣子,所以即使是她在病中,我都完全沒把她當做一個不足兩歲需要精心呵護的孩童。
我們兩就在這樣的半哄半拽中終于慢慢挪進了小區(qū),等我終于將她交到婆婆手里并轉身出門時,她還在不依不饒地哭。
晚上回家,她像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過一樣撲到我懷里,抱著我不肯撒開,好像我沒有兇過她一樣。
婆婆說我走后不久,她哭著哭著就睡了,早上起太早又沒有吃早飯出門,辛苦她了。
我真是太糟糕,她是因為又累又困才求助于我的,而我滿腦子都是傻念頭。
我想到最近以來,對賴賴的疏忽和責怪越來越多,我好像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壞媽媽”。
我承認我不是很有耐心,對孩子也沒我以為的那么愛,尤其是我狀態(tài)不是很好的時候。
身體的疲勞越來越消磨掉了我的柔軟,面對她的一些請求,表現(xiàn)的不是那么溫柔。常常抱怨她不懂得體諒父母。
我忘記了她還是個小寶寶,妄圖用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她,希望她懂事,乖巧,聽話,體諒父母,像大人一樣去忍耐。
前兩天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一句話:
“長大這兩個字連偏旁部首都沒有,一看就很孤獨?!?/p>
瞬間被擊中。
曾經(jīng)在一家飯店,遇到過一個暴戾的父親和默默隱忍的兒子。
父親四十上下,小兒子大概七八歲讀小學的年紀。
從開始到離開,父親都處于暴怒狀態(tài),無論小朋友做什么,都遭來一頓慘罵。
“廢物,混蛋,白癡”之類憤怒的言語真的就像雨點一樣不斷擊打在孩子身上。
父親的每一個毛孔都寫著戾氣,滿臉都是生活的不順遂和失意,徹頭徹尾的生活中的盧瑟,貌似要將自己的無能全部發(fā)泄到孩子身上。
孩子被他一句句的怒吼嚇得手足無措。
看著一旁像個受虐的小動物般無助的小兒子,我的心一陣發(fā)顫心疼。
世間職業(yè)種種,唯獨“父母”這個職業(yè)不需要考試就可上崗。
我們總說孩子不聽話,但我們又何嘗聽過孩子心里的話,何嘗蹲下來跟孩子平等的溝通過。
一次很晚了,朋友發(fā)消息給我,18歲的小侄子從家里樓上一躍而下。
“決絕到要用這種方式,要選擇這樣的方式”,朋友痛苦的說。
父母的愛何時變成了如此沉重的傷害。
現(xiàn)代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就像小說《不吃雞蛋的人》中所說:
“折磨人物并令他們偶爾相互憎恨的不再是暴力、仇恨、憤怒、情欲,驅使他們作出最關鍵行動的不再是人類面對眾神時那種期望得到認可的、順從的、忠誠的虛榮心,而是社會階層之間相互攀比著想要過上比他人更好的日子的虛榮心。這實在是個真真正正的上海故事,也是個真真正正的當代中國故事?!?/p>
什么時候,我們能夠像孩子愛我們一樣,無私地愛孩子。
如果我用你待我的方式來待你,恐怕你早已離去。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
紀伯倫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借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并不屬于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屬于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后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wěn)定的弓。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借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并不屬于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屬于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后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wěn)定的弓。
微信公眾號:賴賴養(yǎng)成記
復旦畢業(yè)的理科媽媽
擅長講段子和做手工
帶著萌娃邊玩邊學
微信公眾號:賴賴養(yǎng)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