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希望我在這個周二專欄里談?wù)労⒆拥那樯探逃?。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情感指數(shù)”特別高的一個話題:生氣!
生氣是人類最常見的一種情感,但是小孩一旦發(fā)脾氣,常被認為是“無理取鬧”,遭到爸爸媽媽或?qū)W校老師的譴責(zé)。孩子會感到委屈,但是又不善于分析和表述,讓父母或老師能理解自己的情感。這樣一來,整個情緒會變得特別負面,給性格養(yǎng)成帶來不好的影響。
怎么辦呢?國外的學(xué)校,會在幼兒園和小學(xué)階段給孩子上一堂 Anger Management(生氣管理)的課,算是 Character Education(人格教育)的一部分。上課的目的,是幫助小孩認識、理解自己的“Anger”情緒,培養(yǎng)應(yīng)對這種情緒的能力。
今天我們就通過一位資深的美國小學(xué)老師 Emily 分享的 Anger Management 教案,來看看國外小孩是怎么學(xué)習(xí)“生氣管理”的 …
“生氣” 是怎么一回事?
Emily 老師首先建議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學(xué)學(xué)關(guān)于生氣的常識,有個共識起點。
1、關(guān)于生氣的常識
這張表幫孩子測試關(guān)于“生氣”的常識 ...
答案:1-True,2-True,3-False,4-True,5-False,6-False,7-False,8-True,9-True,10-False
主要讓孩子認識到
生氣是一種很平常,也很正常的情感
壓力大的情況下,我們?nèi)菀咨鷼?/p>
我們生氣的時候通過一些行為和語言發(fā)泄自己的情緒,是不利于解決問題的
而明明生氣了,卻不肯承認和面對這種情緒,也是不對的
但是,一個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的,我們需要學(xué)習(xí)有關(guān)的技能
2、讓孩子學(xué)會理解自己為什么生氣?
有一副心理學(xué)圖,叫 Anger Iceberg;心理學(xué)解釋是,生氣往往是一個人的表象(海面上的冰山);生氣后面,其實藏著很多你看不到,甚至連生氣的人自己也沒有看到的深層原因(海面以下的冰山)。
下面的冰山更大,隱藏著各種情緒,比如:
被冒犯,被拒絕,被威脅,被忽視,不被信任,對自己或?qū)e人失望,難堪,屈辱,害怕,傷心,愧疚,孤單,無助,挫折,擔憂,嫉妒,身體不舒服,感到受了不公正的待遇,缺乏安全感,等等 ...
這些才是導(dǎo)致人們生氣發(fā)火的內(nèi)在原因。
所以,Emily 老師在教案里,特別注重讓孩子們學(xué)會表達這類自我感覺。
比如,對于小孩來說,常見的有 confused(困惑), sad(難過), disappointed(失望), surprised(出乎意料), worried(擔憂), embarassed(難堪) ...
仔細想想,小孩生氣(甚至我們自己生氣)都是和這些內(nèi)在的自我感覺有關(guān)。
Emily 老師甚至還讓孩子們往前多走一步,做這個練習(xí),I felt ---- when ---- (當XXX發(fā)生的時候,我感覺XXX),專業(yè)的心理分析也就是這樣開始的。
我感覺當孩子生氣的時候,和他一起看看這個冰山(可以自己畫個中文版),讓他找到對應(yīng)的情緒,會很有用。
3、讓孩子知道 “生氣” 的基本社會行為規(guī)則
生氣是人的天性,當我們生氣的時候,本能的意識是放開來無拘無束地去發(fā)泄。但是,這樣發(fā)泄的后果,經(jīng)常給周圍的人造成很大的困擾,所以,控制生氣的情緒,不危害他人,是基本的道德準則。
你可以生氣,但不能傷害別人,傷害你自己,損害周圍物品。
在教案里,Emily 讓孩子們做個練習(xí),學(xué)習(xí)有關(guān)生氣的 Ground Rules(基本規(guī)則),知道哪些可以做 (What's Okay),哪些不能做 (What's Not Okay) 。這個表格,你也可以試著和孩子一起去填寫,很有幫助的小練習(xí)。
Emily說,爸爸媽媽在家也可以和“容易發(fā)火”的孩子簽訂一個Anger Behavior Contract(生氣合同),比如,讓孩子承諾:生氣的時候,可以自己單獨呆一會兒,出去走走路,但是不會大吵大鬧,不說難聽的話,不動手,等等。
雖然簽合同聽起來有點嚴重,我們不見得那么正兒八經(jīng)地照著做,但是和孩子形成這樣的默契,哪怕是口頭上的,還是蠻有必要的。
怎么管理生氣這種情緒?
關(guān)于 Anger Management,國外心理學(xué)界和教育界有大把大把的研究,相比之下,Emily老師的教案顯得非常簡單和實用。我想大多數(shù)家長都不用去研究腦神經(jīng)學(xué)、心理學(xué)和教育學(xué),了解一下國外學(xué)校教孩子的一些“基本招數(shù)”,平時靈活使用,就夠了!
1、首先,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生氣”了
讓孩子學(xué)會 Anger Management,首先就是要讓他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生氣”了。
怎么識別呢?其實有大量的身體語言在表達“生氣”,比如,臉紅了,心跳快了,手掌出汗了,頭腦發(fā)暈了,拳頭握起來了 ...
說起來很簡單,但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生氣的時候只管被情緒牽著走,對自己處于什么狀態(tài)其實是沒有認識的。而通過觀察自己的身體語言意識到自己在生氣,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自我提醒,提醒自己:也許現(xiàn)在可以開始控制情緒了!
2、知道引發(fā)自己生氣的因素(Triggers)
這個和前面說的情緒冰山有點相似,但 Trigger 更多是表面上的、能觀察到的事件,比如,大人不許我做這事那事兒,得等待很長時間,功課太多,有人說我壞話,有人欺負我,我的意見不被認同或重視,等等 ...
Emily老師建議小學(xué)中高年級的孩子用一個簡單的表來分析導(dǎo)致自己生氣、沮喪的 Triggers 有哪些,這些事件一般又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
我們不一定要畫這么多表去和孩子做心理分析,但是這種思維方法是值得借鑒的。
知道自己的 Trigger 在哪里,孩子就會在遇到這些 triggers 的時候,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這次,我會試著換種角度去看問題,不再生氣!
3、生氣程度不同,處理方法也不同
這里,有個 Anger Scale 的問題,從自個兒感到沮喪到對著別人大發(fā)雷霆,的確差異很大。
Emliy老師的教案里,列舉了一堆有關(guān)生氣的程度不同的詞兒:mad, irritated, ticked off, heated, upset, irked, furious, enraged, irate, frustrated, livid, aggravated ...
可見學(xué)英語也真是不容易,題外話了:
Emily 老師讓孩子們把自己的情緒,從平靜到非常生氣,分為五級。孩子們做連線練習(xí),思考怎么把自己的感覺(I feel) 和自己的行為 (I need) 做一個合理的聯(lián)系。
作為全世界生氣一族的代言人,“憤怒的小鳥”演示了從平靜(1)到氣爆了(5)的五種生氣級別、五個對待方式,老師上情緒課經(jīng)常拿這給小朋友看:
如果特別生氣,可以怎么一點點給自己“降溫”:
5. 我快要氣爆了—— 找個安靜的地方自己待一會兒
4. 但還是很沮喪,快要控制不住了,可能會說難聽的話 —— 深呼吸,換氣
3. 感覺仍然不太好 —— 找點別的事兒去做,讓自己平靜下來
2. 不高興,還是有點煩,有點擔心,有點懊惱 —— 告訴大人我的感覺
1. 我感覺不錯,自控很好 —— 現(xiàn)在我終于恢復(fù)平靜了
你看小孩很生氣的情況下,還是要靠自己去排解,所以讓他們在這方面有些基本常識、技能,是很有必要的。
4、不管遇到什么情況,讓孩子一定記住
Stop and think, 是處理絕大多數(shù)“生氣”情況的黃金法則,可以說,能做到這一點的人,情商都不低。
在Emily老師的教案里,Time Out 是一個主要的 Stop and Think 冷處理方式。這個方法,咱們之前也介紹過。教案里有一個 Time Out Pass 模板,意思是當學(xué)生或孩子感到很生氣的時候,可以拿出這個紙條,請求老師或家長給自己一個 Time Out ...
研究表明,Time Out 這一招不光對小孩,對大人也很管用。
為什么呢?因為在一個火藥味兒特別濃的爭吵環(huán)境里,我們都不是圣人,很難做到讓自己平靜下來,恢復(fù)理性;而 Time Out 能讓一個人暫時脫離引發(fā)自己生氣的環(huán)境,這對于自我反思、緩解情緒非常有幫助。
不過如果是大人要求小孩去 Time Out,注意盡量不要讓小孩感覺他被孤立、隔離了,而是讓他懂得 -- 爸爸媽媽就在邊上,會等你安靜下來后再和你溝通。
5、即使生氣,也要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
這一點,Emily老師也很強調(diào)。教案里說,即使我們生氣了,也不要忘了解決問題才是目標。因此,我們在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情緒時,要學(xué)會 be assertive(堅定、堅決)。什么意思呢?就是自信地表達你的需求和顧慮(needs and concerns),但是注意不要走到 be aggressive(激烈,有攻擊性)那一步。
Assertive 的行為大致有:說出自己的感受,語氣平靜,有必要的話能為自己的需求去談判,有能力生氣,有能力把問題解釋清楚,有自己的立場但也能傾聽和理解別人的觀點 ... 等
Aggressive 的行為大致有:把責(zé)任推給別人,對別人進行言語或行動威脅,說不妥當?shù)脑?,拒絕聆聽和理解別人的立場和看法 ... 等
總之,即使是生氣,也要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學(xué)會換位思考,從而解決問題、達到目標。
下面這張圖很說明問題。只看到自己的需要,一個人會比較 Aggressive(侵略型),只照顧別人的需要,又太 Passive(被動型);兼顧兩種需要,有禮有節(jié),才算 Assertive
Emily老師列舉了一些教學(xué)生恰當表達自己需求的例子:I Statements
這種 I Statements 有三部分:
開頭是 I feel (我感覺)
然后是 behavior / situation (哪些情況帶來這種感覺)
最后是 because 或 effect(什么原因?qū)е略谶@種情況下我會有這種感覺)
是不是很方法論?
6、其它的一些方法
Emily老師建議,如果是低齡小朋友,可以給他準備一個 calm down box;當他生氣的時候,讓他轉(zhuǎn)移注意力,擺弄自己的小百寶箱,逐漸安靜下來。這個盒子里可以放一些孩子喜歡的照片、書、作品、紙筆,小玩具之類 ...
這是國外一個媽媽曬的她家的 “安靜盒子” ...
而大孩子,可以用一些結(jié)構(gòu)化的方法來分析自己遇到的問題,思考解決方案。
這是一張問題解決思考表:
(讓我生氣)的問題是什么?
對這個問題,有沒有不同看法?
下次生氣,我的應(yīng)對策略是什么?
有哪些可能的解決方法?
具體會怎么做,等等
現(xiàn)代生活里,大家的壓力都很大,小孩也不能“幸免”:來自社會的壓力會轉(zhuǎn)化為來自學(xué)校、家長的壓力,加上來自同輩的壓力(peer pressures),不可避免地會讓孩子或多或少產(chǎn)生 “生氣”的情緒。
怎么辦?Emily老師說,孩子從小到大,終其一生,都要記住這四條非常實用的“降壓降溫”方法:
1、鍛煉好
2、睡好
3、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正向的思維
4、做自己喜歡的事
聽起來很普通,但的確就是這樣哦!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用。
你希望檁子在周二的“思維和方法”專欄里和大家分享哪些方面的資料,請留言告知。如果你在孩子的情緒管理方面有一些有趣的經(jīng)歷和研究,歡迎到小花生網(wǎng) www.nydsk.cn 發(fā)文分享(如果公眾號采用,會有感謝的哦?。?/span>
相關(guān)文章:
西方家庭對付孩子的兩大妙招:Time out,Time limit
心態(tài)決定命運: 為什么國外學(xué)校都在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成長性思維”?
為什么國外學(xué)校要教小孩Self-Esteem, 因為缺乏自我價值認同可能毀壞孩子的一生
Reading Log: 國外學(xué)校是怎樣“逼著”小孩每天晚上完成閱讀任務(w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