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媽媽筆記:反省與化解

2017-11-11 20:37 原創(chuàng) · 圖片1


記錄至此,我梳理了這些青春期表現(xiàn),也在疏導(dǎo)自己的情緒,調(diào)整自己的狀態(tài)。我清楚地看到一個她正鮮明突兀地出現(xiàn)在我的生命里,并脫離了我的生命體驗,成為她自己。這是一個個體的“我”的生成,她在把這個“我”的界限清晰地勾勒出來,不可避免地同作為母親的我發(fā)生沖突,這是一次分裂,而且是一次產(chǎn)生新的物質(zhì)的分裂。嗯,生物書上的內(nèi)容,被我套用出來。

開始分裂的表征:拒絕、反抗與秘密。

不如此就仿佛不能標榜自我,這種較之以往更為激烈的方式,會讓成人錯愕,并有些措手不及。

拒絕與拒絕的應(yīng)對。那個孩子不再滿足于自己的孩子的角色,拒絕依賴意味著對自我能力的信心與肯定,是好事,不是壞事。適應(yīng)這種拒絕,從正向去吸收拒絕背后的成長意義。不要氣惱,要接受并發(fā)現(xiàn)拒絕的合理性,試著從正向接受拒絕的積極性。

反抗與對峙帶來的情緒最難化解。這是比拒絕更高級的形式,會引發(fā)沖突,有些反抗帶著“不識好人心”的蠻橫與無理,最讓父母難以接受,于是我們常常會生出“翅膀硬了”“小兔崽子”“這孩子算白養(yǎng)活了”等極端情緒,導(dǎo)致自己沮喪、憤怒、狂躁,甚至歇斯底里,對雙方形成傷害,然后會在此后的和解中,要考慮到面子和尊嚴,雙方都找不到臺階,下不來臺。一旦發(fā)現(xiàn)反抗與對峙,需要讓作為成人的自己先冷靜和理性下來,不要感情沖動,不要像孩子一樣沖動,學(xué)會冷處理。退出沖突的情境,試著看到?jīng)_突背后的東西。原則不能放棄,堅持事情的底限。不能一味退讓,但也不是馬上非此即彼。有時候青春期就是一陣情緒,相信孩子在情緒消散的時候,會選擇正確的方式,讓她自己意識和緩解,比我們生硬并強迫更為自然,既然要形成一個真正獨立的自我,就得試著讓她自我選擇并行為。

秘密是最柔和,但又最扎心的方式。并沒有口頭的拒絕,沒有激烈的行為對抗,但是把自己包裹起來,不再與你分享。比如“你猜”,比如手機密碼,藏匿的日記。秘密的本質(zhì)其實就是委婉的拒絕。委婉有時候比激烈具有更強大的殺傷力。越是溫柔和沉默的行為,越具有一種不可撼動的力量。這時候需要調(diào)整父母的心態(tài),要尊重獨立,孩子主動的獨立,遠比被動獨立對成長更有益處,這意味著生活重心的調(diào)整,要讓自己從孩子的保護者和守護神的角色中脫離出來,千萬不要讓自己成為指手畫腳的暴君,也不要被孩子的情緒所綁架。成為各自獨立的部分,接受彼此擁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各有空間。不要再去刺探孩子,讓分享成為一種自然的行為,是她樂于分享,而你對分享感到欣喜,對不分享欣然接受。平等對話與交流,彼此尊重各自的空間。

想到這些,勾勒了一個框架和邊界,給自己松綁和解套,給孩子自由。進入青春期,是家庭中每個人的經(jīng)歷與修行。寫出來,讓自己能夠保持清醒。


回應(yīng) 舉報
贊2
收藏3

推薦閱讀

自然的孩子
自然的孩子
作者熱門日志
初中閱讀書目參考  贊110 · 收藏959 · 評論30
非虛構(gòu)類閱讀培養(yǎng)書單  贊46 · 收藏479 · 評論16
《新概念》學(xué)習(xí)之體驗與觀察  贊60 · 收藏375 · 評論48
最終要走應(yīng)試路線的原版娃  贊77 · 收藏244 · 評論76
慢慢放開她的手——高一實感(一)  贊76 · 收藏85 · 評論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