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小孩讀《dear zoo》這本繪本,書里有一句:
“They sent me a camel.It is too grumpy.I sent him back.”
我讀到此處,心里發(fā)虛。
因為這本書好久沒讀,提前沒重新做做功課,我忘記了grumpy是什么意思,生怕小孩突然問我,想趕緊翻頁糊弄過去。誰知小孩及時摁住了我要匆忙翻頁的手,興奮的告訴我:“哎,媽媽,《pet the cat》里也有一個grumpy toad!”
“哦,是呀?!?/p>
我有點迷糊,經小孩提醒,想起來在《pet the cat and his magic sunglasses》里確實有這么一只蟾蜍,the grumpy toad。
這又是一本最近沒翻到的書,對于英語全靠漢譯英理解的我來說,記起了書的圖畫,可還是不知道grumpy的意思。
幸好小孩沒有追問。
一本《dear zoo》愉快的讀完了,接下來讀《the little bear book》。
the little bear在叢林里散步,他遇到了各種動物,其中有一只大獅子。
我引導兒子看圖,問他,“看這只獅子的表情,他怎么了?”
兒子回答我:“grumpy!”
我愣了一下。
今晚怎么繞不過這個grumpy了。
然后迅速反應假裝沒聽到,問他,是不是angry,然后把小孩引到我預想的路上了。
讀完之后,我悄悄查了查字典。
grumpy. 形容詞,脾氣壞的,脾氣暴躁的,愛生氣的。
好吧!好吧!
小孩你贏了!
關于grumpy這個詞的身世履歷
如小孩所說,我們第一次接觸grumpy這個詞,是在《pet the cat and his magic sunglasses》這本書里。
我當時沒給小孩英譯漢,悄悄查字典,弄明白grumpy的意思之后,根據書里的圖,做了表情,并且讓小孩看書里toad的表情,幫助小孩理解了grumpy的意思。
在《the little bear book》里看著大猩猩同樣的表情說了一個“grumpy”。
然后我這個背后默默做功課的人默默地又忘記了這個詞。
事實證明小孩理解的比我好。
當然也不排除一孕傻三年?我最近時常在心里感慨腦子越來越遲鈍,很多事在腦子里像刮風一樣過去就忘記了。而我家大小孩,年齡階段使然,小腦袋又像吸水海綿一樣好用的可怕,所以我常常自愧不如!
我寫這個小插曲的緣由
我這么繁瑣的寫下這個小插曲,絕無任何炫耀之意,(當然這也沒什么了不起),是想借這件事重申一下我的幾個觀點:
1.只要家長做好功課,你的英語水平不帶表小孩的水平。
身邊好多家長沒意識到,自己也可以給小孩英語啟蒙。經常有家長跟我感慨自己當年英語不好,學的都是死英語,想給孩子英語啟蒙,但遲遲不敢開始。
我想告訴你,別再只是感嘆自己英語不好,行動起來,做一個有行動力的家長,重新撿起你畢業(yè)后丟還給英語老師的英文記憶,你會恍然這件事堅持下來并不難。
我剛開始的時候,也早把丟了的英語忘到爪哇國去了,是因為兒子才又勾起了我對英語的興趣和重新學習的熱情。剛開始句子都讀不利索了,我基本每天下午要抽出一會功夫聽聽晚上要陪兒子讀的書的音頻,防止兒子意外襲擊,讓我給他讀。
開始一本書要聽n遍,才能模仿個差不多?,F在聽幾遍就基本可以了,熟能生巧,只要堅持,你可以和自己的孩子教學相長。
當然也只是模仿個差不多,跟原版音頻比還有差距,可是不必拘泥于自己的發(fā)音如何,給孩子足夠的原版音頻輸入的話,你的口音幾乎不會對孩子造成什么影響。
放下包袱,陪孩子享受閱讀的快樂就好了。
2.親子英文啟蒙,重在親子,而非啟蒙,更不是學英語。
這也是我最近才想清楚的一點。
我跟兒子的英文啟蒙路基本靠自己摸索,繞了很多圈子。最起初漫不經心,只是買來一套《brown bear》,給兒子聽讀。沒想到沒過多久,兒子自主輸出了,能讀出一整本《brown bear what can you see 》,我立馬瞪起眼來了,有那么一小段時間,想一本正經的給兒子授課式講英語,小孩非常排斥,還好我醒悟的及時,沒破壞小孩對英語的興趣。再然后,我就放平心態(tài),認真對待陪兒子讀英文繪本這件事,但不急于追求功利性的輸出結果。
我選擇合適的兒子感興趣的書陪兒子讀,我們有時用繪本做手工,有時表演整本繪本,只管享受親子閱讀的樂趣,一段時間積累下來,我們一起讀英文繪本越來越順暢,也更能感受到親子共讀的樂趣。
安心享受親子共讀的樂趣,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語言的習得和輸出都是附加收獲。
3.各類英語啟蒙大咖眾多,書單滿天飛,到底如何選書?
我不是履歷bling bling的牛媽,不能一套一套的拽理論支撐和科學依據,但我愿意為了孩子盡可能的了解先關的知識,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關于這一點,我的經驗是:
選擇有音頻的原版英文繪本,?是指美音,??指美音。
不必拘泥于從哪本書開始一起英文親子共讀。根據你對孩子的了解,仔細閱讀書的中文介紹,覺得孩子會喜歡的話,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讀了。把生詞比較多的書陪孩子讀完了,再回頭讀簡單的書就覺得容易多了。
我給兒子買書主要看兒子的興趣,覺得好玩,兒子可能喜歡,就買回家一起讀。艾瑞卡爾的《the very busy spider》今年年初一起讀的時候兒子還有很多句子不理解,因為圖比較抽象,不好圖文對應,我就只是陪兒子聽音頻,把書放在一邊了。
前幾天再拿出了讀的時候,發(fā)現給兒子讀這本書已經幾乎沒有障礙了。這也是以外的驚喜。所以不必有太多的選書框架。
有的寶媽問我,是需要把一本書聽會了再購入新書嗎?我覺得這一點要看個人風格和孩子的需求了。
我是遇見好書不下單睡不著覺星人,所以短時間內給兒子購入了很多英文書。換著聽換著讀,這樣兒子覺得有新鮮感,當然遇見他特別感興趣的書,他自己就會要求重復了。
不強迫兒子必須會讀了再聽讀新書,但過一段時間,有些簡單的書,孩子會張開嘴巴讀是很自然的事情。
不必迷信大咖公眾號的文章書目推送,無論是中文的還是英文的。所謂的團購價和原價之間的比較并不像吆喝的那么好聽。按照自己的步調,選你和孩子都喜歡讀的書,自然快樂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