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qū)門口的修鞋匠老李,總在工具箱旁放著兩把舊藤椅。有次我去修鞋,看見他正幫一位拄拐杖的老人釘鞋跟,不僅沒收錢,還從帆布包里掏出雙干凈的舊棉襪:“天涼了,換雙厚的暖和?!崩先藞?zhí)意要給,他卻擺手:“下次路過幫我看眼攤子就行?!焙髞聿胖?,老李的妻子常年臥病,家里并不寬裕,但他總說:“能幫一把是一把,誰還沒個難的時候?!?/p>
去年夏天,暴雨沖垮了村口的小橋。村里的年輕人都在外打工,六十多歲的王嬸卻帶頭扛著鐵鍬去修路。起初只有兩三個人跟著,可看著她滿身泥水印,路過的村民陸續(xù)加入,連隔壁村的人都騎著三輪車來送砂石。雨停時,一座臨時搭起的石板橋通了,王嬸的襯衫能擰出水,卻笑著說:“娃們上學不用繞遠路了?!?/p>
公司樓下的早餐攤,老板娘總多備些熱豆?jié){。有次加班到凌晨,我看見她把豆?jié){遞給一位拾荒的大爺,還塞了兩個剛出鍋的包子。大爺局促地想把空瓶子給她抵錢,她卻搖頭:“您拿著賣錢,包子是我送的?!焙髞聿胖?,老板娘早年下崗時,也曾受過陌生人的接濟。
善良從不是轟轟烈烈的壯舉,它是修鞋匠不收的零錢,是暴雨里搭起的石橋,是早餐攤多余的豆?jié){。這些細碎的善意像微光,照亮別人的同時,也讓自己的生命有了溫度。當我們愿意為陌生人多走一步,當我們在別人需要時伸出手,那些傳遞出去的溫暖,終會在某天,以另一種方式回到自己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