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啃書、撕書、亂翻……就是不愛看書,怎么破?

2019-1-3 10:52 原創(chuàng) · 圖片1


之前給大家分享了很多親子閱讀的技巧,但后臺還是收到了很多關于親子閱讀的問題,我從里面選了幾個典型的問題出來:

  • 我家寶寶對書說起來是很感興趣,但完全不能等我講完就被她搶走,搶到沒多久就扔了。
  • 六個月寶寶看見書就吃怎么辦?
  • 每次給孩子讀故事,她聽幾句就玩別的可怎么辦?
  • 為什么我家娃只會把書搶過來亂甩,11個月了。
  • 為啥我的兒子周歲了,每次拿到書就會撕掉然后吃進去………
  • 每次給我十一個月的兒子讀時,他總是關上或者自己拿著亂翻,甚至搖頭。我很困惑,他是沒有讀書這方面的興趣,還是天生就不想讀書?

雖然不同的孩子或同一個孩子在不同時期對書本的興趣及反應都不太相同,但對初為父母的人而言,如果發(fā)現孩子對書本不感興趣,會覺得十分沮喪。

在回答上面那些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父母在給孩子朗讀繪本時,孩子的正常反應應該是什么樣的:

  • 孩子4個月時,由于行動力有限,只能用耳朵聽或用眼睛看,因此孩子只是個被動的聽眾,此時家長可能會認為給孩子朗讀十分容易。
  • 到6個月時,孩子可能對抓書咬書比聽故事(雖然他也同時在聽),此時,要用磨牙玩具或其他東西轉移他對咬書的興趣。
  • 8個月時,孩子可能更喜歡一直翻書,而不是靜靜地聽,此時應順著孩子的好奇心隨他翻閱,但家長不應就此完全放棄朗讀該書。
  • 12個月時,孩子開始變得喜歡幫你翻頁,指著書上你說的某個東西,甚至能恰到好處發(fā)出動物的聲音。
  • 到了15個月開始學走路時,孩子變得一刻都停不下來,所以必須慎重選擇閱讀的時間,不能阻撓他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
  • ——《朗讀手冊》

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孩子在不同階段出現的咬書、撕書、亂翻等行為是其發(fā)育到相應階段的正常反應,爸爸媽媽們不必對此感到泄氣,上面也介紹了一些相應的解決方法。

下面再詳細說說對于喜歡啃書、咬書、亂翻書就是不愛看書的寶寶,到底該怎么辦?

盡早給孩子開始親子閱讀,你越早開始,做起來越容易,效果越好。

當給剛出生不久的小嬰兒朗讀繪本時,這時候的嬰兒行動力有限,不會翻書、撕書,也沒有能力把書搶走,更不能跑得遠遠的,只能老老實實地躺在那兒聽你朗讀。所以給這個年齡階段的嬰兒朗讀繪本會容易得多。

而隨著嬰兒逐漸長大,精細動作和大動作能力也在不斷發(fā)展,嬰兒開始逐漸有能力撕書、翻書、搶書,甚至可以到處爬、跑,想讓這個時候的嬰兒老老實實坐著聽你朗讀繪本肯定要困難得多。

所以越早開始給孩子朗讀,會越容易。

如果,已經起步比較晚了,那又該怎么辦呢?

要逐步教導,培養(yǎng)孩子聆聽不會在一夕之間學會。

前面提到的撕書、翻書、搶書等行為都可以歸根于寶寶的注意力不夠專注上。

幾乎所有此類研究都發(fā)現,嬰兒看書時的注意力平均只能維持3分鐘,然而每天數次的閱讀,通常可以使一天的閱讀時間積累到30分鐘。雖然有些一歲大的孩子可以一次聽30分鐘的故事,但那只是個別的情況。

孩子的專注力不是在一夜之間就可以建立的,而是通過一分鐘一分鐘、一頁一頁,一天一天的努力逐漸建立起來的。

如果想讓孩子愛上閱讀,做為父母一定要有付出巨大投入和精力的覺悟。

對于喜歡咬書的寶寶,前面提到看可以用磨牙玩具或其他東西轉移他對咬書的興趣,喜歡撕書的寶寶,可以盡量選擇厚紙板書,也可以找些舊雜志,專門給寶寶撕,讓他撕個夠。

雪球8個月大的時候,我曾經給了她一本兩三百頁的舊雜志,結果不到三天,就全部被她撕完了。

對于一歲以上可以和父母對話的較大些的寶寶,可以試試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讀繪本。

只要用了這個方法,即使只是一本普普通通的繪本,也會讓寶寶立馬對它愛不釋手。

在雪球不太想讀繪本的時候,我會更多地使用這種方法。

比如雪球有段時間不喜歡讀英文繪本,喜歡讀中文的,每次看到我拿英文繪本就說:媽媽,我不想看英文的,我們看中文的。

我先順著她的意思讀中文繪本。讀完幾本中文繪本后,我會挑一本她很喜歡的小豬小象的英文繪本,叫上球爸,我們三個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戲。平時都是我和雪球玩角色扮演,多了球爸加入,會更有趣味性。

讀完之后,我讓雪球再去選繪本。這個時候,她好像忘記了她不想讀英文繪本,她經常會再拿幾本小豬小象的英文繪本出來。

關于如何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讀繪本,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詳細地介紹過如何用這個方法進行親子共讀:角色扮演,神奇的親子閱讀魔法。

------------------------------------------

來自微信公眾號:雪球媽媽( snowballmom )——和娃一起成長的80后媽媽,歡迎大家和我交流育兒生活中的問題。


回應1 舉報
贊2
收藏8
6年前
首先,請問寶寶多大,撕書也是孩子向外部世界探索的一種渠道。如果一歲左右的孩子,會撕書,這是媽媽值得一項高興的小技能。說明孩子的手指精細動作發(fā)育更進一步。當然了,此期間不滿足孩子撕的需求,這種敏感期隱藏起來,可能延后,過一階段甚至過一兩歲再次表現出來。

其次,此階段的孩子,我們認真"孩子撕書"是我們成人的狹隘理解試想,一種玩具,孩子有多種玩法。而書呢,在孩子眼里也是一種玩具,和其他玩具并無異同??梢钥磮D可以撕,可以捏,此階段的孩子,對聲音也比較敏感,可能撕書的聲音也會給孩子一種滿足感。

第三,怎么解決:

●不用解決,靜待發(fā)展,不要自作主張去限制,孩子很快就渡過此階段了,而且媽媽要做的是,鼓勵孩子撕。

●可以用其他廢舊雜志,報紙,給孩子體驗撕紙的兒童。撕了后甚至還可以做個造紙實驗。

我們家的一歲左右,撕了兩三本書,我意識到孩子這個敏感期來到了,很高興,專門給了報紙,全家陪他撕得樂呵呵。不到一個月,再無撕紙的情況了。

撕紙不僅可以鍛煉寶寶手部肌肉、手指靈活性和手眼的協(xié)調能力,還可以鍛煉寶寶的操作和想象力,促進寶寶腦功能的健全與成熟。而且,寶寶每一次手部精細動作的進步,都反映了寶寶大腦功能的飛躍。

所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你可以給寶寶提供更多的鍛煉手部動作的機會,不要阻止寶寶撕紙扯紙,讓寶寶任性地撕撕撕,“心靈手更巧,手巧心更靈”。



如果是大孩子,你講明白書的用途,用來看的,里面有寶藏般的精彩故事,這是屬于自己的私有財產,孩子才舍不得呢。
發(fā)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