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家與秩序感
1. 整潔有序的家是在孩子心里建立與“家“的聯(lián)結(jié),表面上看是做家務(wù)的能力,實際上是自 我管理的能力
2. 秩序感是孩子天然的需求,很多時候家里最愿意重復(fù)某些固定行為的人,就是孩子。
3. 從 1 歲開始,孩子就會進入秩序敏感期,在 6 歲前,她們都需要不斷地通過外在秩序來
和自己的內(nèi)在秩序去進行匹配。
4. 如果家里的物品亂拿亂放,做事情也沒有固定的時間,家人的情緒大起大落,下一秒發(fā)
生的事總是未知無規(guī)律的,孩子的內(nèi)心會感到痛苦,會破壞她們內(nèi)在的安全感,削弱孩
子對外部世界的信任
5. 相反,一旦這種秩序感被內(nèi)外統(tǒng)一的建立起來,孩子就愿意自主地維護它。與其說我們
在教給孩子如何建立秩序,不如說我們只要做到,不破壞她們本身的秩序。
6. 如果大人一直亂扔?xùn)|西,孩子就學(xué)不會物歸原位,如果家里的東西總是亂塞,孩子就學(xué) 不會分類,如果你總是圍著各種二手垃圾舍不得扔,孩子就很難做取舍。孩子不聽我們
的,她只是在模仿我們的行為。
家長行為建立:先變成我們希望孩子成為的樣子
1. 徹底整理的 4 個步驟:
- 第一步:清空。把目標(biāo)收納場所全部騰空,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物品 - 第二步:分類。按照功能,場景,使用頻率給物品歸類,找到邏輯
- 第三步:篩選。不用的舍棄或者再處理
- 第四步:收納。決定什么物品放在什么地方
2. 初學(xué)整理的孩子,首先要在爸爸媽媽已經(jīng)整理好的環(huán)境基礎(chǔ)上,做到物歸原位(而不是 自己學(xué)會以上 4 個步驟),也就是從哪里拿的放回哪里去
3. 在養(yǎng)成歸位習(xí)慣后,再讓孩子逐步參與全部過程,最后才是加入時間管理和生活規(guī)劃。
4. 記住:只有父母先做到,才能要求孩子!
不同年齡的秩序敏感
1. 0-3 歲:如果空間總是變化,做事情的順序總是被打亂,孩子會感覺不適。當(dāng)孩子把東 西一個一個從柜子里掏出來扔在地上的時候,不是故意搗亂,而是在認識自己所處的空 間。3 歲左右,秩序感初步形成,家長不要隨意處理孩子的玩具,也不要強迫分享。
2. 3-6 歲:對秩序的要求進化為一種完美主義的執(zhí)著,如果秩序被破壞,不止會感到不適, 還有固執(zhí)的必須還原。做事情的順序不對,也必須重來一次。這時的孩子有意識的使用 工具,能自己使用收納盒,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家務(wù)勞動。
3. 4 歲:孩子對自我和環(huán)境有審美要求
4. 4 歲之后:體會到交換的樂趣,愿意分享。可以參與跳蚤市場這樣的游戲
5. 6 歲以上:右腦型的孩子對空間和藝術(shù)的感知更強,左腦型的孩子更擅長語言和邏輯。
收納也要根據(jù)孩子的性格特點來引導(dǎo)。
孩子不愿意收納管理
1. 如果孩子沒有做出我們預(yù)期的行為,首先去觀察是什么阻礙了她?是做不到,還是不像
做?也就是說是能力,還是意愿?
2. 一件事我們做的越好,成功的體驗越多,就會越喜歡去做,相應(yīng)能力也會越強。
3. 和成人有巨大差異的是,兒童具有吸收性心智,就像一塊海綿,會吸收周圍環(huán)境種的一
切,用作自身的成長。父母要做的就是創(chuàng)造和設(shè)計環(huán)境。
如何創(chuàng)造利于整理的環(huán)境
1. 三個核心組成部分: 空間:房間布局,是用什么樣的家具等 物品:選擇什么樣的物品,如何進行分類擺放和陳列 人:父母自身的態(tài)度和方法,溝通方式
2. 順序是先創(chuàng)造物質(zhì)環(huán)境(也就是布局和物品)建立對孩子友好的空間,然后再考慮如何 教孩子。想一想,在你要求孩子整理之前,你有沒有做到:
- 大人對布局的合理規(guī)劃
- 大人對物品的采購和選擇是否對孩子友好
- 你自己有沒有管理好自己的空間(榜樣作用)
空間規(guī)劃
1. 建立屬于孩子的私人領(lǐng)土,有些孩子不愿意整理,是因為自己的東西和大人的東西都混 在一起。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領(lǐng)土在哪,主動去維護。
2. 即使家里沒有兒童房,也可以建立一個有邊界的區(qū)域,例如通過游戲墊,紗簾,置物架 等等劃分區(qū)域,告訴孩子從這里到這里是你的地方,大人不要去占用。
3. 自己的柜子放不下,也不要放在孩子的柜子里,自己的書放不下,也不要放在孩子的書 架上。
4. 界限比面積更重要,獨立感比“大”更重要
5. 幫助孩子打造空間的 2 個方式:
- 蹲下來,用孩子的視線去考慮她的便利
- 不要先去想這個柜子裝什么好,而是先想孩子需要在這里做什么
6. 兒童房并非越大越好,完全隔離空曠的房間會有孤獨的感覺,可以利用低矮家具來創(chuàng)造
狹小的空間感,就像媽媽的懷抱一樣。
物品選擇
1. 在孩子的房間,不要使用玻璃或紙質(zhì)易碎容易損壞的收納工具,如果總因為弄壞工具而 批評孩子,孩子會更不愿意去收納
2. 封閉式的收納箱:適合收納近期不使用的東西,把閑置物品關(guān)起來。但不適合收納日常 玩具,對孩子來說,看不見的玩具幾乎就等于不存在了。常玩常使用的東西,適合收納 在沒有蓋子的容器里
3. 選擇收納工具時,孩子只需要一個動作就能完成的更好。工具本身不要成為絆腳石
4. 在思考孩子的物品該怎樣收納之前,我們先想想物品的使用場景,孩子要怎樣使用?是 誰來取放?希望孩子怎樣參與?選擇一個孩子能夠完成的方式
特殊物品的收納 1. 繪本收納:
- 小嬰兒階段,撕不爛布書可以直接放在收納盒里
- 親子閱讀階段,準備 3 個收納工具
? 繪本展示架:孩子可以自己讀的,最近喜歡讀的,希望她多讀的 ? 書架:需要家長陪伴閱讀,超齡書籍可以立放在書柜上
? 收納筐:睡前讀物,放在床頭收納筐
- 親子閱讀階段,書籍收納的 3 個原則
? 把正在讀的,和沒在讀的分開裝
? 書籍的分類擺放不宜太整潔細致
? 不要過量購買:買之前問問自己這是我希望孩子閱讀的嗎?這是她目前能看動
的嗎?這是她會喜歡看的主題嗎?家里已經(jīng)有類似的書了嗎?
2. 玩具收納
- 所有的收納方式都要按照孩子能獨立完成的標(biāo)準進行
- 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會更愿意整理,按照孩子理解的方式收納,她才有能力完成
- 孩子怎么玩,那就怎么分。
- 拆掉原包裝,統(tǒng)一收納工具,使用孩子也能方便操作的收納盒
- 準備 1-2 個隨意箱,收納那些小零碎的玩具
- 讓玩具看起來更整理,不如讓玩具收拾起來更簡單
3. 文具,手工材料
4. 生活用品,快速消耗品
- 區(qū)分正在使用和備用,消耗品可以以一周的量為準,放在靠近使用場景的地方,剩 下的放在柜子或儲藏室里
- 多個使用位置的物品,例如小嬰兒的手口濕巾,紙尿褲,護膚霜等等,可以放在帶 輪子的小車上,隨去隨用
父母引導(dǎo)法則
1. 簡單指令,直接示范,不要說把玩具收拾好,而是具體的告訴孩子把 XX 放回 XX,把 XX 放在 XX 里,在示范的同時給孩子解釋為什么要這么做:
- 把它們放在不同的抽屜里,下次就不會找不到了
- 把它們都豎著放,一眼就能看到要哪個
- 把它放在最外面,因為你經(jīng)常玩
2. 階梯式增加難度,把目標(biāo)拆解成不同的小任務(wù)
- 睡覺前不要讓玩具留在地上(不管是否收拾整齊) - 把玩具按不同的類別放在盒子里
- 要擺放的整齊一些
3. 讓孩子完成最后一個動作,和孩子說兩個人一起做更快哦,在結(jié)束時說看我們一起整理 好了?!拔铱梢园堰@件事做好”的滿足感
4. 不隨意改變物品的位置
5. 希望孩子管理自己的玩具時,就鼓勵她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執(zhí)行,除非孩子向我們求助,
先等她自己完成。多給孩子自主權(quán)
6. 多用自然約束:不想分散注意力,就不要在視線范圍內(nèi)擺放太多玩具;不想孩子吃糖,
就不要把糖放在她觸手可及的地方
7. 符合孩子的思維特點:有些孩子喜歡按顏色分,有些喜歡按種類分,讓孩子找到自己覺
得舒服的方式
8. 用建議代替制止:不要說“不要亂放玩具”(加深亂放玩具的記憶強化),而是“把玩具放
回你自己的玩具箱里”
9. 用感謝代替稱贊,需要你的幫助比要求你這樣做更有吸引力
10. 溫柔的告別:解釋為什么要舍棄某一個玩具,和玩具合影,和玩具說再見。一起給玩具
找到適合的新家(例如放在干凈的盒子里,寫上自取或在跳蚤市場賣掉)
11. 玩的時候就是亂糟糟的:不要讓孩子覺得整理東西就像緊箍咒一樣,而越來越討厭整理
這件事。
更多整理家庭游戲,敬請閱讀本書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