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海文穎的《接納力》書,書中的很多例子讓我觸動很大。文中說到接納力是一種能力,一種獲取幸福的能力。媽媽一旦擁有了接納力,不僅能獲取讓自己幸福的能力,還會鑄造孩子一生的幸福力。
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大家面臨的問題都差不多……問題本身從來不是問題,應對問題的態(tài)度和方法才是。擁有接納力的成人必然會成為擁有持久幸福力的成人。一個具有接納力的成人,他的幸福感不會隨外界的境遇而改變,他擁有無論什么境遇都能讓自己獲得幸福的能力。幸福力的呈現(xiàn)是:我很好,你也很好,我們大家都很好。
接納力要不斷地自助修煉。然而在自助修煉的過程中,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本以為看了書,懂得了道和術(shù),然而當事情一發(fā)生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的接納力遠遠不夠。
最近工作很忙,我經(jīng)常晚上周末白天都去加班,而老公也剛好外地出差,在陪伴沐沐的時間上,我們難免減少很多,心中不免對她有點愧疚。幸好沐沐爺爺帶著大孫子從外地過來小住,幫忙做飯,而哥哥陪著沐沐玩,所以幫我很多大忙,我應該心存感激。
昨晚哄娃睡覺完后已經(jīng)是晚上10點半了,我從臥室回來看到客廳里玩具仍的到處都是,沐沐和哥哥看的書也是到處散落著,而廚房臺面上有一半東西沒有收拾,婆婆出去散步回來后在床上玩手機。老公剛出差回來又出去應酬,一個小時候后到家,他那會在客廳坐著看電視。我看著雜亂的現(xiàn)場,心中不免很煩躁很生氣。我知道那時應該忍住不說,因為我剛剛看完了《接納力》這本,知道很多理念與方法,也知道忍住不說,傾聽他人,接納他人。然而我的情緒大腦蓋子還是打開了。
我對著正在看電視的老公小聲說道:你看看廚房的臺面,在哄娃之前我說我來收拾,你來幫忙陪娃,你說你媽媽下去散步,等散步回來她會收拾的。老公沒說話。然后我心里就一邊嘀咕著一邊收拾起來。剛好餐桌下碰到孩子玩的一個玩具,我正處在煩躁情緒中,忍不住把玩具踢開。老公看我這樣子,就很不爽的說道:“你不想收拾就不要收拾!沒人叫你收拾,自然會有人收拾。既然你要收拾,你就不要板著臉,邊嘀咕邊收拾,你這是給誰看呀!”
我自然不想氣勢上輸給他,邊提高聲音:“我剛剛哄完娃睡覺出來,很累!看到客廳這么亂,我很不舒服,你剛出差回來到家沒多久就出門,回到家也不幫忙收拾。我最近工作很忙,工作上碰到一些事,心里難受得很,我本來今晚想出門放松的,而你又出門。你難道就不能理解下,看到客廳這么亂幫忙收拾下?”
老公:“工作上的事情有困難需要理解,你跟我說我都會仔細傾聽,但請你不要把情緒帶回家里!誰沒有個情緒,你既然不想干活那就別干活,如果干活了就別嘀咕,板著臉,沒人喜歡對著一張指責的臉。”
然而我在氣頭上,根本聽不進去,然后繼續(xù)跟他吵起來,邊收拾邊吵。
半個小時后,戰(zhàn)火停歇了一會兒,我去洗澡讓自己冷靜下。洗完澡,我問自己,今天這個事是我想要的結(jié)果嗎?我難道沒有其他的選擇嗎?我可以選擇其他解決的方法嗎?我難道沒辦法去接納他接納這些事嗎?
我可以選擇忍住不說,默默收拾完雜亂的現(xiàn)場,然后跟老公交心談話:你今天出差回來看著很累,但是看到客廳這么雜亂的現(xiàn)場,你是不是有話想跟我說說這種情況要怎么辦。接著就傾聽,如果對方不說我也忍住不問,傾聽是主要的部分。
或者,我從臥室里出來后,看到雜亂的現(xiàn)場,選擇直接跟老公說:我看到客廳和廚房里雜亂的現(xiàn)場,我很煩躁很生氣,因為我想要一個整潔干凈的房間,讓心情舒暢一點,而現(xiàn)在我要收拾很久,我希望你幫我一起收拾,把家變成一個整潔干凈的家。他也說道,如果我用這種方式跟他說話,他肯定欣然接受的。
而在孩子隨意把玩具和書扔的到處都是的事情上,我細想一下,我給孩子自由與選擇嗎?我是否可以用“我句式”跟孩子溝通:“寶寶,我看到客廳和廚房里雜亂的現(xiàn)場,我很煩躁很生氣,因為我想要一個整潔干凈的房間,而我要收拾很久,我希望你幫我一起收拾,把家變成一個整潔干凈的家?!彪m事后能自我覺察到當下自己的情緒,但是當下,我還是沒辦法開口,或者是不好意思開口,礙于作為嬸嬸的情面。老公的侄子長期在爺爺奶奶的養(yǎng)育之下,從來沒有玩具玩完、書看完要歸位的概念,爺爺奶奶長期寵愛之下,什么事清都幫他做。他自然不會有歸位的思想,或者是在長輩的說教下才去收拾。所以,每次回老家,看到滿客廳雜亂不堪的玩具和書,我總是一陣頭疼。最后,總是叫他幫忙一起收拾。
通過覺察自己的內(nèi)心,我知道心中有一個“臺”需要拆,而如何去更好地接納所看到的事實需要不斷地修煉。
那晚雙方各冷靜了一段時間,我找老公聊天,首先跟他道歉:主要是我情緒失控,不應該看到雜亂的客廳和廚房,第一時間就指責批評他。而他回應:情緒失控不是主要原因,而是一種表現(xiàn),而最主要的是你一直以來按你原生家庭的習慣去處事為人,你在你家里感謝過你爸爸媽媽嗎?即使小事有持著感恩之心?好像沒有吧?你覺得我媽媽來幫忙是理所應該的嗎?她收拾不太干凈又怎么啦?她過來幫忙不是幫你分擔很多家務活?如果沒有她來幫忙,我們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你覺得我們能忙得過來嗎?有人幫你分擔一些事,你應該要抱著感恩之心,而不是看到不好的東西就指責,也許你很少當面說媽,但是你在我面前提好多次媽收拾不干凈的問題等等。所以你要剖析的是問題的根源,而不是表面現(xiàn)象,如果不追究問題的根源,即使這次問題解決,下次還是會繼續(xù)犯同樣的錯誤。
老公的一席話,讓我明白,也更曉得自己心中的“臺”,這個臺是跟我的原生家庭,我的父母有關。尤其是老爸,他看到我稍微做不好就開始指責甚至痛罵,他很少好好跟我說話,如果他自己干活很累,而看到我們在閑聊或者休息時候,他就板著臉,甚至一陣痛罵。而我的反應是害怕不敢說話,只好默默地干活去。也許是受“言傳身教”影響,對現(xiàn)在的家庭,看到老公、甚至婆婆做得讓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我就會把情緒寫在臉上。原來,我需要的是給自己拂塵拆“臺”,與父母和解,從心底接納他們,也接納自己,接納他人。
希望自己在接納力的修煉上,不斷前行。我很好,你也很好,我們大家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