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看過一篇文章說:
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譽和金錢都是過眼云煙,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淡。
孩子教育中有一個東西是萬萬不可缺的。那就是吃苦教育。
特別是家有男孩,這個更不能少。因為一個怕苦的男人注定是沒有擔當?shù)?,你不要怪他沒有責任心,實在是他沒有鐵肩,用什么去擔?
不能吃苦,終究是會讓身邊人吃苦,自己也苦。而且這樣的影響是一生的。
當我看到這一段話時,深有感觸。因為有段時間我弟弟房子在裝修,大事小事他本人不怎么上心,我爸媽只好遙控我?guī)椭b修,在快接近尾聲時,因為刷墻師傅走時忘記關水,也因為我弟沒及時去看,水漫房間兩個星期,家里新裝的木門和待裝的櫥柜和衣柜板材都被泡壞了!
看到這種情形,我第一反應就是我怎么會有這么個弟!原本裝好櫥柜衣柜就算完工了,結果被這事又耽誤了兩三個月,連鄰居看到漲水了都說我弟,花的父母的錢不知道心疼!我說他時他還反駁這水又不是他放的!
思來想去我弟會養(yǎng)成這種性格主要原因是父母對弟弟缺少吃苦教育,因為弟弟最小,上面還有兩個姐姐,家里有什么事也是姐姐分著做,弟弟只要看著或者湊湊熱鬧就行,只要爸媽能幫他做的我弟真的只需要動嘴就行,獨立能力欠佳,就像溫室里的花朵被呵護著。
真的慶幸自己被裝修折騰一遍后成長了,也慶幸自己的寶寶還小,還來得及對他進行性格培養(yǎng)教育,好讓他有個健全的個性。
估計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具備健康的體魄,有修養(yǎng)和內涵的談吐、有紳士風度,
有寬容大度的男子漢氣魄,有擔當,敢擔當。但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真的不是說說就能實現(xiàn)的。為了鍛煉他的能力,首先我從自己敢于放手開始!
在日常教育中我總是有意識地先培養(yǎng)他獨立的性格:
果兒跌倒了,我會跟他說:自己爬起來,媽媽在這等你,下次走路不要跑,要看著路走。但如果在外婆家,外公外婆看見果摔倒了,果原本是要自己站起來,但兩老一定會迅速抱起他,還數(shù)落我懶。
在家磕著碰著了,疼哭了,我會抱著他溫柔提醒他下次自己要注意這些邊角,因為邊角是尖銳的東西碰到會很疼。但在外婆家時,因為凳子絆倒他,外婆就抱起果說要打凳子,把果惹笑。那之后回自己家他也會學著外婆的樣子下意識的打那些碰到他的桌椅板凳,因為之前看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當時我就及時引導他,桌椅板凳是沒有錯的,是你自己不小心,不能把錯誤強加給其他人或事物。雖然他還小,但講的話他能理解,之后我果就很坦然了,碰到桌角后只是摸摸自己被磕到的地方就好了。這樣的經歷讓果兒在感受痛苦的同時,鍛煉他敢擔當,勇于承認錯誤,并接受錯誤造成的后果。
在家果兒還會幫我拿碗筷,剛開始爸爸還怕他拿不住,但是我看他拿碗手勢是對的,會緊緊握住,讓爸爸別太擔心。所以,目前我家的瓷碗、玻璃碗還真沒被果拿脫過手。但這事在外婆家是不可行的,外婆看見果兒拿碗會立馬接過去,說他太小,萬一摔碎了怎么辦?!然后一把拿走小果手上的碗。
這一樁樁、一件件讓果自己做其實都是為了鍛煉磨礪果兒,使他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讓他能吃苦肯吃苦。反而我的父母越是愛護自己的孩子,就越要加強他的“吃苦”教育。有了娃舅舅的典型,我才真正理解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罪,才是真正的愛護與負責。一切包辦,只會消磨孩子原本的韌性與堅強。
關于培養(yǎng)兒子的責任感方面,我也會經常向兒子示弱“吐吐苦水”,當工作了一天,很疲憊的回到家里時,我會對果兒說:“我的果,媽媽上班累了,抱抱媽媽好不好?”然后他會認真的抱著我的脖子,還會像我以前哄他一樣用小手輕拍著我的后背,那一刻所有的疲憊都沒有了。
如果我下班還沒回家,果兒會到小區(qū)樓下等我,一看見我就會主動幫我拎包,嘴上還說著“幫~幫~幫~”盡管剛開始他常常把我的包包在地上拖著、拉著。但我還是很高興,覺得他替媽媽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雖然沒做好,但慢慢就能做好了。經過幾次拎包經驗他已經做的有模有樣了。
都說男孩要窮養(yǎng),其實我覺得就是讓孩子吃苦,但并不是一種形式,而是要讓孩子具備一種吃苦的精神,比如持之以恒、做事有毅力、有韌勁,遇到困難不退縮,吃苦就是要懂得節(jié)儉,節(jié)約,有責任感等等。
讓孩子動手,親自參加實踐,吃點苦,受點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識奧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形成。
果兒從一歲開始,很喜歡模仿,看見大人掃地、擦灰,他也要學著做。我都隨他按他自己的方式去做。孩子在做這些小事的過程中一定能鍛煉他的能力。從去年夏天起他已經可以自己拿勺吃飯。
還會幫外婆摘菜,幫我擦頭發(fā)吹頭發(fā),你不要他做,他還會堅持說“幫、幫~”。從他會走路開始,每次說要洗澡了,他會第一時間自己去拿澡盆,而且一定要由他幫著一起把澡盆放到衛(wèi)生間。到目前為止,我們都覺得果兒是個愛勞動的小寶寶,他爸還??渌罕葖寢屒诳?!
另外心理上的獨立我們也是從放手開始,遇到問題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礎。生活中果兒經常遇到棘手的事情,比如想推動一把凳子,但突然卡住不動了,這時我們不會立馬幫他,而是善意提醒他,你自己想想辦法。然后他自己就開始左推右推,或者直接抱起凳子,當他做到了,我們會在一旁稱贊鼓掌,夸他會自己解決問題了。
因為養(yǎng)成他自己思考的習慣,之后在日常玩耍中也發(fā)現(xiàn)了優(yōu)勢,有次聽娃奶奶帶著他在游樂園玩滑滑梯,他把一個被丟在滑滑梯后面的小木馬先從滑滑梯上滑到前面,自己再跟著滑下來,在場的老太太都夸贊他會動腦。
最近在家陪他玩積木,可能是受了積木的影響,自己在兩個小凳子上想用娃娃疊羅漢,剛開始一個小凳子放三個玩偶都放不穩(wěn),我們也沒太關注各自忙別的,沒一會功夫果就拉我們去看,就看見兩個凳子上疊了十幾個娃娃了。
這個月我果就兩歲了,希望你能一直像現(xiàn)在一樣肯動手,會動腦。提前祝我果生日快樂,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