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怎樣激發(fā)孩子動手實踐的興趣?

2012-2-29 10:01 原創(chuàng)

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我其實有點慌。這標題實在太大了,若真要講起來,寫本書都可以,至于這一本里面是不是空話大話,就難說了。小何老師今天只是想拿自己的孩子來舉個例子。 
說實話,小何老師的寶寶總體的動手能力在我看來并不是那么強,手又小,握筆拿剪刀什么的,都不怎么地。 
有同為思維老師的朋友告訴我說,可能和年紀有關系,不過也因為自己職業(yè)的關系,我從心底里是希望他有強的動手能力的。 
于是,我為了小易(我家寶寶)的將來,屯了很多書,許多都是科技類和動手類的書籍。 
可能和環(huán)境有關系,小易喜歡從書架上抽書來看,按他的年紀,當然是喜歡看那些花花綠綠有圖片的書。所以大約在半年前,他發(fā)現(xiàn)了我屯的一本動手實驗書。因為被花花綠綠的實驗圖片吸引,就求我給他做實驗玩。 
我一看苗頭很好啊,就拉著他,一起挑了那些比較簡單的實驗,到處買材料,做實驗。 
其實,一個三歲的孩子能做什么呢?無非是在旁邊打個下手,看個熱鬧,今天給我添一勺小蘇打,明天給我打一個手電筒那樣。 
可是,他真的是玩得樂此不彼地,對他來說,實驗、動手、給媽媽當小幫手就是一種快樂的游戲。 
這些東西,千萬不要急于求成,我當時也就是想用實驗來替代一些孩子荒廢的看電視的時間,半年之后,真的有效果了。 
昨晚,小易在我班里上了比長短和用繩子以及磁力棒量長度的課。 
回家就用一堆磁力棒東量西量。 
又因為我說過“現(xiàn)在我們還不會用尺,等你們會用尺了就可以用尺量長度”這句話,硬問我要了一把鋼尺。 
小家伙無師自通地將他的恐龍一頭對準尺的零點,另一頭讀出數來:“媽媽,這個恐龍長8.” 
當然,他沒有學過單位,不知道厘米的概念,但其他方面,做得都很完美。 
我自己是做思維訓練的,知道這是小學一年級課內的實踐內容。 
就夸獎他說:“寶貝兒,你已經會做一年級小朋友的作業(yè)咯?!?nbsp;
小子得瑟了,說:“那我不就可以上小學了?” 
我笑笑,看他繼續(xù)得意洋洋地去量下一個恐龍的身高、體長。 
其實,測量這個小小的動作就是主動動手實踐的體現(xiàn)啊。正好又因為用不到什么手指技巧,所以小易做起來很容易。 
他在一次次測量恐龍的過程中,自己已經理解了長度的定義,并且不知不覺中,將這個知識點內化成自己的知識能力了。 

大約,從上面這個例子,家長們應該可以發(fā)現(xiàn)幾個要點吧。 
第一:放松,放松的家長不會逼著孩子學這學那,達到某個不切實際的標注,所以,孩子就不會有被強迫的感覺。這個很重要哦,因為一旦孩子覺得自己被父母強迫做什么,本身的興趣也許就不那么大了。 
第二: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我把一堆實驗書放上書架時,是指望孩子7歲的時候去讀的,但實際上,孩子有了這本書,說不定哪天就抽出來看呢? 
第三:孩子有意愿的時候積極配合,他想做游戲的時候,就陪他找材料,一起做,漸漸地,他看著父母這么做,也會模仿,自己實驗動手的模式就形成了。 
第四:及時鼓勵,鼓勵很重要,但別隨便鼓勵,我也是真的覺得小易厲害才夸獎他,并且,我也告訴他為什么他被夸獎,是因為他的確做到了小學一年級的課內要求,夸獎的有理有據是讓他覺得父母沒有在敷衍他很重要的一點。 
剩下的,就是孩子自己的探索咯。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小何老師
小何老師
作者熱門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