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該問孩子的問題之一——聽懂了嗎?

2012-4-13 14:03 原創(chuàng)

聽懂了嗎? 
這個問題從我入行以來就會聽到家長問孩子。再往前追溯一些,大約在我小學時代開始,我就經常被我爸問。 
說實話,聽到這種問法滿煩的。 

我觀察了下,每當家長問聽懂了嗎? 
孩子的反應常常是不回答。 
為什么不回答?其實原因也很好想。 
你說讓孩子回答“聽懂了”還是“沒聽懂”? 
如果答說:“聽懂了?!?nbsp;
后面萬一做錯一道題,家長馬上就追問:“你不是聽懂了嗎?怎么還會做錯。” 
又或者直接說:“那你來講講,老師講了什么。” 
在我看來聽懂、會做、融會貫通、能清楚說出來是學習的四個階段。其間根本就不可能一蹴而就。 
常常是學生上課聽的挺懂,做做就出現各種問題。 
因為能聽和會做完全是兩回事兒吧。 
會做和融匯又是兩個境界。 
至于能說,還要看孩子的表達能力了。 

如果說:“沒聽懂。” 
似乎也不太好,遇到性格暴烈一點的家長直接就劈頭蓋臉問:“聽了那么久,還沒聽懂,怎么這么笨???” 
當然,最后那句不一定有,不過答案大體如此。 

常常是家長幾經催問,才輕輕答一句:“還可以~~” 
當然,這樣的答案家長也是不滿意的。 

那有家長就會問說,我不問怎么知道了他明白沒有。 
我覺得,很多問題不是你問得出答案的,讓孩子做類似的題,并且看他做題的過程,就會發(fā)現他是不是真懂了,還是有點明白,但卡在哪個步驟了。 
雖然我上課也會讓孩子做同樣的練習去發(fā)現他們的問題,但畢竟這是一項需要留到課后慢慢琢磨的功課。 

再說,你相信嗎?孩子睡一覺,就能明白一些事情。 
因為睡覺的時候大腦會做一個重組的工作,處理白天一些未及消化的訊息。 
以前也都是在書上看到,后來發(fā)現學生的確是過段時間,突然就能理解前幾次課上的內容了。 
再包括自己家的小易常常上課的時候反應不那么好,一兩天之后,突然就明白過來了,說起來頭頭是道。 

那再去回想之前的那個“聽懂了嗎?”,似乎也沒有什么問的必要了。 
如果問多了,孩子就不愿意再在課業(yè)上和家長交流了。 
對吧? 
 


回應8 舉報
贊1
收藏2
13年前
有個心理現象叫“頓悟”吧。家長確實不應該咄咄相逼地問孩子“聽懂了嗎?”或者講一遍道理之后問“記住了嗎?”我回想我也對我娃說過不少次啊,雖然語氣還平和些,不過類似這樣的話,的確收不到我想要的效果。下次引以為戒,一定注意了!
13年前
的確如此,對孩子也得多一些“換位思考”。

學習了!
13年前
你已經為“你聽懂了嗎”這句話預設了一個做題的前提,預設了被問出來的語氣和設計好的走向。這本身就是在誤導別人。你的預設是把孩子和父母老師放在不平等的位置上,對孩子報著不信任的態(tài)度。

老師是權威,家長是權威,你必須說一遍或兩遍就懂,你不能似懂非懂,也不能懂了以后還不會,更不能不懂,因為后面有個性格爆裂的家長會劈頭蓋臉。。。。所以可憐的孩子的回答就成了兩難。這種假設是不是很無聊?

只要孩子有問題有不懂,我們就有義務去讓他們去懂得,我們就有必要問孩子“懂了嗎?”。原因不是為了功利,更不是為了罪惡地懲罰他,而是保護好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喜歡提問,更是對我們自己的一種考量:

如果對于我們自己懂的事情,講給孩子聽后他不懂或者不明白,那么有可能是我們沒有表達清楚。孩子的任何問題都是可以回答的。知道的要說的淺顯易懂,不知道的可以告訴孩子我們一起尋找答案。如果真的有那么復雜的事情孩子一下子搞不懂,那又有什么關系,他3歲時不懂、7歲時不懂,20歲不懂,30歲總懂了吧,如果到了50歲還不懂,那么這是件不需要懂的事情。

有句話說是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老師。當孩子甚至會對回答一個“聽懂了嗎”的問題都那么猶豫不決的時候,大人是否考慮剝奪了孩子太多的天真,讓他們過早介入到成人的那些復雜的說不清楚的世界中了呢?

小何老師啊,能不能對孩子寬容一些。幾米有本書叫《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如果沒時間看,可以反復讀一讀書名。
13年前
tommi 你已經為“你聽懂了嗎”這句話預設了一個做題的前提,預設了被問出來的語氣和設計...
我覺得,換一種說法會好一點,“我相信你懂了,是嗎?”“你遲早會懂的?!薄澳憧梢栽囋?,不懂的話隨時可以再來找我,我很樂意幫忙”
13年前
不好意思,小何老師。在小花生看了一些你發(fā)的文章,真的不希望那是你寫的,而只是被轉載過來的。

面對提出這種觀點的人,如果還從事的教育,真的有點悲哀。
13年前
小何老師這篇的觀點是不是“不要去追問孩子聽懂沒聽懂”,我看了也有點暈
13年前
小何老師的立意應該是不要在學習問題上追問孩子懂了沒?這個情況很常見,女兒同學的媽媽就一直這么問她兒子的,聽不到她兒子回答,或者回答不懂的時候,就是劈頭蓋臉的罵,有時候還會打,所以小何老師的意思我看明白了。
13年前
tommi 不好意思,小何老師。在小花生看了一些你發(fā)的文章,真的不希望那是你寫的,而只是...
悲哀的是,就是我從事教育事業(yè)的。而且,除了一篇是明確寫是我轉載的,其它都是我一個字一個字地碼上去的。
當然,我是個民間教育從業(yè)者,和那些高尚的公立教育從業(yè)者是不一樣的。
在一些人的眼里,我是個萬惡的奧數老師,但是,就是我這樣萬惡的老師,總有人需要。
所以,一邊被需要著,一邊承受這別人的各種質疑。
盡管你努力給孩子安排一個合理的學習節(jié)奏,以適應他們的思維發(fā)展,也一樣被扣上各種奇怪的帽子。
或者在您的眼里,我連一個教育者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一個上課的人。
不過我表達自己的觀點,是基于我看到了許多的學生與家長。
關于您說的我預設的場景是我真實見到的場景。
當然會有和孩子溝通良好的家長,如果一個良好的溝通情境,孩子能夠自信清晰地表達自己,就不存在上面家長問,而小孩子不回答的狀態(tài)了,對吧?
至于所謂《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這種觀點絕對的標題,我想,可能出于營銷上的考慮更多一些。我真心地不覺得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如果有問題發(fā)生,問題中的每個人都其實都應該檢討一下自己,大家都有錯,可能錯多錯少罷了。
再說,并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和孩子溝通得像您這么到位的。有時候我們自己有良好的溝通意愿,但是表達技巧不到位,也會造成問題,作為一個旁觀者,小小的提示一下也沒錯啊。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何老師
小何老師
作者熱門日志
幼升小的不淡定  贊2 · 收藏2 · 評論14
惡人自有惡人磨  贊1 · 評論8
拼音班是不報呢還是不報呢?  贊2 · 收藏1 · 評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