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開始在美國當小學老師。做過雙語教育,然后轉(zhuǎn)做特殊教育。目前的職位主要是在融合(inclusive)教育的體系內(nèi)服務(wù)有有特殊需求和無特殊需求的學生,有特殊需求的學生中包括有種輕度自閉癥的孩子。
今年夏天時隔幾年回國,在和一些朋友們聊天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閉癥或自閉傾向似乎比我們想象的更普遍,但是大家對自閉癥的了解似乎又都很有限。由于不了解,又產(chǎn)生了對這個群體的誤解。
自閉癥的正式名稱叫做“孤獨癥譜系障礙”。之所以成為譜系,是因為自閉癥群體內(nèi)部,每一個個體的差異也是非常大。如果說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一千個自閉癥個體就會有一千種表現(xiàn)形式。我們可能聽過“自閉癥患者”這樣的稱呼。隨著對自閉癥群體的了解加深,我自己其實越來越不習慣“患者”這個稱呼,因為它潛在暗示自閉是一種病,需要治療,需要被改變。然而根據(jù)目前的研究,自閉癥是一種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多樣化的體現(xiàn),是很難被改變的,我自己理解為這個群體和社會上的大多數(shù)人“腦回路”不同。
我們身邊或多或少,可能都有一些“怪人”,他們可能不合群,不太愛聊天,就算我們主動問話,他們的回答也可能非常簡短,甚至是沒有回應(yīng),留我們獨自尷尬;但有些時候他們似乎又滔滔不絕地自說自話,完全察覺不到他人不感興趣但還不好意思打斷。他們可能很敏感,一點點小事就可能讓他們不舒服甚至是發(fā)脾氣;他們也可能很遲鈍,周圍人都覺得火燒眉毛了他們還能氣定神閑。他們可能很有條理,秩序感非常強,每一個東西都要固定的位置,每一件事情都必須遵循固定的流程;他們也可能毫無條理,背包里滿是雜物,永遠找不到東西,字體潦草到像被龍卷風吹過…
當然,自閉癥的人不一定都有這些表現(xiàn),有這些表現(xiàn)的也不一定就是自閉癥。自閉癥可能是輕癥,也可能是重癥,其程度可能是在譜系上的任何一個點。致力于服務(wù)有相對嚴重自閉癥群體的老師和治療師們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因為要付出的不僅是經(jīng)歷和感情,還要面對大多數(shù)人都無法理解和支持你的孤獨感。我自己教過一年有相對比較嚴重特殊需求的學生,其中既有自閉癥的,也有有其他特殊需求的。一年后,考量我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狀況,還是決定轉(zhuǎn)換到我自己目前的融合班的職位,和一群有意愿了解和服務(wù)自閉癥群體的同僚一起工作,雖然累但卻很有成就感。
回顧我自己走過的路,對自閉癥群體從不了解到了解,自己也收獲了一種與人相處時更加平和的心態(tài)。如果你或你身邊的人懷著真誠的好奇心和愿意包容的態(tài)度,想要多了解一下那些“不太一樣”人,隨時歡迎找我聊一聊。我也在考慮寫一寫自己在學習和了解自閉癥的經(jīng)歷,但是實在不敢保證這個坑能填上,就姑且量力而行(懶就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