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把兒子的成績單和國內小學生的成績單做了簡單的對比,我們從中了解到中美小學成績單最直觀的差別,也隱約看到不同教育背景下不同教育模式的差異。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我兒子的成績單里,有一項考核項目是國內成績單里所沒有的,那就是考勤。在兒子成績單上的眾多考核項目里,它是被排在第一位的,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學科成績和其他各項能力。
在美國文化中,按時赴約比其他任何可能發(fā)生的事情都重要,他們會竭盡全力信守他們的承諾,并認為時間是一種切實的事物,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因此他們把工作和生活時間分得很清楚,互不交叉,爭取時間價值利用最大化。
美國人對孩子時間觀念的培養(yǎng)從很小便開始了,考勤的考核就是其中一種最直接也最嚴格的方式。他們認為時間是一項有限的資源,他們試著去愛惜時間且加以管理。
在美國,五年級的孩子即將小學畢業(yè)升中學。他們畢業(yè)前會有一個正式的畢業(yè)典禮,家長都會出席。典禮上有授獎環(huán)節(jié),首先是給滿勤(無遲到、缺席)和高勤(全年缺席、遲到不超過三次)的孩子們授獎。美國對孩子時間觀念的重視,從這個獎項的設立就可見一斑。家長和孩子們也都很珍視這個獎勵。
國內的成績單里沒有考勤這一項考核內容,并不代表國內對考勤不重視,它只是被細化到平日里的教學管理中,沒有形成素質考核的硬性指標而已。據(jù)我所知,每個孩子的考勤也會有詳細的記錄,只是缺乏對應的獎懲措施,一些口頭的夸獎和批評當然不足以引起孩子和家長的重視。這就造成了家長和學生對考勤態(tài)度不一的結果,有的十分守時,有的則比較漠視。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孩子們的時間管理吧!
一、培養(yǎng)孩子時間觀念的必要性
一個人是否具有較強的時間觀念,能否充分的利用時間,對其能否成功有著重要的作用。生命的長度是無法改變的,只有科學地管理時間,才能拓展生命的寬度,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做出更多有意義的事。中美不同的時間觀念由來已久,但對孩子而言,他們的時間觀念都不是一開始就有的,都需要后天的培養(yǎng)。 通常,能夠有效管理時間的孩子,基本也都能各方面綜合優(yōu)秀發(fā)展,原因很簡單,能有效管理自己的時間,說明自律、做事情有效率,而且能比別人有更多的時間用來發(fā)展多方面的興趣愛好。
二、孩子缺乏時間觀念的原因
看過《蠟筆小新》的人,應該都對一個反復出現(xiàn)的場景有印象,那就是每當校車來接小新時,他都還沒準備好,或者剛要上車又出狀況,小新媽媽這時候除了無奈,還有對小新抓狂的嘶喊:“你倒是快點呀!”相信很多國內家長也有這樣的煩惱,總是在催孩子早點起床,早點寫作業(yè),早點洗漱睡覺……事實上,效果并不明顯,反而讓孩子有了逆反心理,個個都患上拖延癥。為什么這樣的耳提面命還無法改變孩子的習慣呢?
孩子根本沒有樹立起時間觀念,缺少對時間的認識,日常生活和學習規(guī)律性不夠,家長沒有注意培養(yǎng)孩子主動遵守時間約定的習慣,孩子始終感覺自己擁有充足時間,孩子沒有機會學習和鍛煉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沒有比較明確的目標和方向等等。這都是造成孩子缺乏時間觀念的原因。
孩子們并不知道被要求這樣做的意義是什么,以至于對未來的作用是什么。沒有時間觀念對他們來說,不過是遲到一次,錯過一次機會,被批評一次而已,他們看不到更嚴重的后果,看不到對當下生活更大的影響,自然不會主動糾正。何況,如果大家都如此,何必糾正?
三、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
既然時間觀念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那就像習慣一樣,越早培養(yǎng)越好。最好從學齡前就開始,結合孩子的特點,引導孩子建立一個系統(tǒng)科學的時間觀念。如果你覺得為時尚早,小學是孩子一切觀念形成、習慣養(yǎng)成的時期,切不可錯過。 但家長們通常很困惑的是,到底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我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和專家的研究成果,向國內的家長朋友以及需要的朋友們提以下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給孩子買個鬧鐘,讓TA擁有對時間的自主感
六到七歲的時候,大部分孩子已學會認識鐘表,并對時間以及與時間相關的規(guī)則有一定概念,但還無法做到自律。給孩子買一個鬧鐘,作為定時器,到點自動提醒孩子,這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當然,讓孩子自主挑選一個TA喜歡的鬧鐘,這種新鮮感會提高TA遵守時間的積極性。我的兒子現(xiàn)在還對他的鬧鐘情有獨鐘。
2 、 采用限時法,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仔細觀察和分析喜歡拖延或磨蹭的孩子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大多數(shù)時候是不受時間限制的,做很多事情都沒有時間約束。在始終感覺自己擁有充足時間的情況下,孩子們也不容易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完成一件具有緊迫性的任務。比如:我們可以事先跟孩子商量一次玩多長時間就要回家,到點就按照約定執(zhí)行;吃飯的時候,可以約定一頓飯最長可以吃多久,到時間就收走所有飯菜;完成每天的作業(yè)和其他任務,同樣可以根據(jù)當天的具體任務跟孩子約定一個完成時限。
3、讓孩子自己承擔結果,做到獎懲分明
在計劃實施過程中,離不開家長善意的提醒和必要的監(jiān)督。當孩子按規(guī)定去做并取得初步成效時,家長必須及時給予肯定和獎勵,這種獎勵應以精神獎勵為主,也可輔之以必要的物質獎勵,反之則必須給予應有的懲罰,讓孩子懂得承擔行為的后果。這不僅告訴孩子要守時,還要有擔當。 比如,如果孩子一學年下來是全勤或高勤,學校就會授獎,TA得到獎勵后,會繼續(xù)保持下去;相反,如果TA在特定時間內考勤太差,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提醒TA改掉陋習。
4、允許孩子有自由支配的時間
在事前制定的時間表里,一定要給孩子留下一些可自由支配的時間。這些時間可以是特意預留的,也可以是學習內容提前保質保量地完成后,余下的時間,讓孩子自己支配時間,讓他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作為緊張的學習生活的調節(jié)。我的大兒子小學畢業(yè)了,經(jīng)過這幾年的培養(yǎng),他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這樣的習慣,總能提前完成相應的學習或其他任務,剩下的時間我自然不會剝奪。因此,他既提高了做事效率,又從自由的時光中獲得了快樂。
5、“訓練”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通過有意識的“訓練”,縮短孩子生活自理行為的時間。比如和爸爸媽媽比賽穿襪子,看誰更快。家長在比賽時,可以故意放慢一點速度,讓孩子覺得有取勝的可能。甚至有時候不經(jīng)意輸給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做得更快、更好。讓孩子在充滿樂趣的比賽中做提高做事效率?;蛘哂谩暗褂嫊r”的方法增強孩子的緊迫感,讓孩子自發(fā)地充分利用時間。
6、家長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家里,尤其如此。孩子在自我意識真正樹立起來之前,都有很強的模仿天賦。父母在家里的言行,和在其他場合的待人接物,孩子都看在眼里。和在學校受到的理論教育相比,這種就在眼前的“示范”效果顯然更明顯。因此,要求孩子的前提是家長自己先做一個有時間觀念的人。比如我跟朋友約好見面的時間,一般都會提前15分鐘到達,我的兒子也是,只要和同學約定了時間,任何事都阻止不了他的計劃,從不失約。
1、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一定要趁早,最好從幼兒園開始,讓孩子對時間有初步的認識。
2、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方法最好自帶趣味性,孩子更樂于接受。
3、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耐心溝通而不一味斥責,以身作則很重要。
4、時間觀念的建立是每個人的必修課,只有孩子和家長合力,才能取得長效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