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親愛的寶貝們,往往是“小天使和小魔鬼的合體”,雖然常常愛到親不夠抱不夠,但魔鬼的小爪子一露出來,瞬間也能激起爸媽熱血沖腦,恨不得好好收拾一頓才解恨。
關于“孩子到底能不能打”這個問題,永遠正反方無法辯論出個結(jié)果,大家都能拿出鐵板釘釘?shù)摹盎罾印眮碚f明打或者不打的無比正確性。其實真的很好理解,因為不可能有“標準答案”,孩子和孩子各個不同,需要挨打的理由又各個不同,父母的脾氣還各個不同,如何得到“規(guī)范”呢。
我在這里就談一些我的觀點。
第一,打一定不是“上策”,如果能有更好的替代,請慎用。另外,吃飯前、睡覺前,請一定不要用。
第二,打要作為一種“懲罰的手段”使用,而不要成為你“發(fā)泄的工具”。區(qū)別在于,你怒氣來了,動手打了一頓,打完要么心理那個爽氣痛快啊,要么后悔地無以復加,甚至之后加倍地補償孩子,這些都不是懲罰,是發(fā)泄。作為懲罰,需要有“權利宣讀”過程,“你XXX事情做得不對,媽媽決定要按照我們的規(guī)定,對你進行懲罰。。。”,然后在盡量小范圍內(nèi),兩個人解決。態(tài)度在打前和打后要保持一致。
第三,如果必須要打,盡量選擇肉多的地方打,其實屁股是最佳選擇,頭部不要打。堅決反對抽耳光。人都有尊嚴,如果從小就被無視踐踏,你怎么指望他日后的自尊?
第四,如果必須要打,請不要用手直接接觸執(zhí)行,選擇一個介質(zhì),比如一把尺。這里藏著個心理學的小把戲,選個工具來替代你,讓疼痛的感覺和工具直接掛鉤。再說直接動手你也痛么
第五,千萬千萬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執(zhí)行,這不是光彩的表演。很遺憾的是我甚至經(jīng)常在幼兒園的教室里看到公然打孩子的,因為老師或者其他家長告了什么狀,當場就打孩子。其實這時候的惱羞成怒,更多的是家長內(nèi)心的不安,打孩子的潛臺詞成為“不是我不管教,你看,我還是很嚴厲管教他的”。這種傷害實在是太大了,孩子真正的“身心靈”同時遭到創(chuàng)傷。孩子痛哭著討?zhàn)堈娴氖悄阆胍吹降慕Y(jié)果么?
第六,孩子挨打后,請給他合理的時間和方式表達他的感受。你都打了他疼了,還要說“不許哭”,真是太殘忍了。讓孩子在平靜了之后再口頭承諾“下不為例”是可以的,但是不要在他情緒激動的時候就要他這樣那樣。當然,也很反對打了以后就心疼后悔,反而加倍補償。這會給孩子造成困惑,之前的一切都成為無效,甚至還有負作用。
TIPS:那到底是打還是不打呢?我有一個不能量化的標準,要做長輩的自己去體會,簡單說來就是:如果你覺得你和孩子關系夠鐵,那可以偶爾動手;如果你覺得和孩子關系沒到那份兒上,請一定慎用。所謂“關系鐵”,就是你和孩子之間有默契,你的愛在平時都正確表達,孩子知道他做對做錯的邊界,而且你們共同探討過獎懲的方案。這樣的打孩子不會記仇,這樣的打是平時日積月累的感情做靠山的。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孩子不是那么神經(jīng)大條的,敏感又膽小,那還是請你好好地愛護他,讓他變強大再說。如果你真的無法判斷,或者不是很能肯定,那聽我一句,就別打了,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