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說到人與動物最本質的區(qū)別不是使用工具,也不是語言的產(chǎn)生,而是討論和相信虛構事物的能力??v觀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史,其實就是一部虛構故事的信史。你相信會有怎樣的事情發(fā)生,想信的人多了,他就會成為現(xiàn)實。烏托邦社會就是在這樣的信仰之中漸漸顯形,成為真實的。
大到國家,宗教,小到公司,家族,所有的規(guī)則都是在信仰中成真的。所以我相信故事中的那些人事是會出現(xiàn)在某一個時點,某一個地點的。
可是故事更給我震撼的是主人公對于記憶的夢幻般的感受。突逢大變,人的記憶是那么的不可靠,那些遙遠的,美好的過往都如同夢境一樣的朦朧,迷蒙而易散。人的記憶是如此的不可靠,短短三五年的時間就會恍如隔世,規(guī)則也是同樣的不可靠,彼時的完全正確的行為,也許在此時看來卻又是如此的荒唐可笑,此時理所當然的行為,或者正是彼時頭破血流的訴求。只是,時過境遷,彼時與此時互相對望,各自為著立場去執(zhí)著,卻始終不愿意和解。
在很長一段時間的人類文明長河中,女性一直是處于資源的地位,主人公說她當年不能理解母親放浪的生活,做單身母親,與友人喝酒聚會,母親對她說你不明白我們?yōu)榱双@得如今的生活付出了多少,后來,主人公明白了。
所有的掠奪都是從保護開始的。關于這一部分我確實十分想讓年輕的女孩子都讀一讀。我們需要確實的知道,所有的規(guī)則與框架,都只是虛構社會的一道線,讓他真實存在的是我們自己。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自己處于被動狀態(tài),是每一個女孩子所肩負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