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高三畢業(yè)的一位家長聊了很久,媽媽說之前是爸爸和奶奶在帶女兒,基礎(chǔ)是處于放養(yǎng)的狀態(tài),小學時女兒成績是中等偏下,初三以前都沒有補習過(當然,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一直堅持到高二,一直有在少年宮一位老師處補英語,堅持了11年,沒更換過老師。少年宮倒閉了,就到老師自己辦的機構(gòu)一直堅持,高考英語147分。) 媽媽說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壓抑得太厲害,反而沒有初高中該沖刺的時候后勁兒了。媽媽也很慶幸,還好是爸爸和奶奶帶,雖然帶得糙,但是他們看得慣,不會去干擾孩子的習慣和學習,如果是她帶,她肯定會忍不住的焦慮(媽媽和外婆在幫小姨帶女兒,小侄女就是嬌慣長大的,典型的抗壓能力弱,兩個侄女都有或輕或重的抑郁癥了)。兮寒的適應(yīng)力很強,高中開始的每個寒暑假都會飛到東南亞國家去做義工,到大學,我每周都在堅持去福利院做義工。越是看到那些不幸的孩子,越讓她感受到對生活的滿足,感知幸福的能力也越來越強。她還是個目標感很強的孩子,補課從來都是自己提出來的,高中就知道自己想讀醫(yī)科大學,想讀腫瘤專業(yè)。當然,在中國應(yīng)試教育下,她也會有壓力,高考前,也曾焦慮得睡不著,凌晨1-2點才睡,早上4點不到就起,是醫(yī)生的爸爸給她開了緩解焦慮的藥,晚上安睡,白天抗興奮,堅持服了一個月,作息就調(diào)整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