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入手了一本《給孩子讀詩》,到手后愛不釋手,非常有質(zhì)感,但是一直不知道怎么拿出來給孩子讀,沒有故事性,怕他不喜歡。今天講完兩個故事后,就嘗試隨手翻開一頁,正好是《送給媽媽的歌》,小家伙也非常乖的躺在我身邊安靜的聽著(別看每次講故事時他是個多么安靜的美男子,除了睡覺和講故事,這娃分分鐘都hi不停的節(jié)奏),頓時感慨其實孩子的接受能力遠(yuǎn)超過我們的想象啊。
“我只是個平常的女人,
從沒見過異象。
但我要告訴你
我能知道的這個世界
以及我尚未親歷的那些世界。
我的夜晚幾乎沒有夢――
如果有,我會知道得比現(xiàn)在更多。
做夢的人們
見聞許多大事。
在夢里
人們過著一種與這個世界
全然不同的生活。
我相信夢,
自己卻不是夢者,
我只知道每個孩子從媽媽那里學(xué)會的東西,
因為母親們在睡前給孩子講故事
好讓他們?nèi)胨?/p>
正是從這些故事里
我們懂得了一切。”
我一邊深情地讀著,小家伙也一邊回應(yīng)我“沒有夢”、“講故事干嘛”等。其實孩子天生就是詩人。兒童是最純真的,他們憑直覺認(rèn)知這個世界,而成年人是憑借學(xué)來的知識判斷世界。當(dāng)成年人和孩子共同來看待一些接近人生本質(zhì)的問題的時候,兒童的回答往往能體現(xiàn)出他們獨有的智慧,而成年人的觀點反而相形見拙。慢慢的朗讀了三遍,我陶醉在這個詩歌的小世界里,小兒也懶懶的聽著,還指著插圖說”好漂亮“。這個夜晚真甜蜜。其實陪孩子讀書,也是自己的讀書享受時光,再做一次偽文藝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