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個帖子名為“最失敗的家庭教育,是有一個包辦一切的媽,加上一個啥都不管的爹!”
身邊很多媽媽都在抱怨自己有一個豬隊友,甩手掌柜一個,“專業(yè)拖后腿三十年”!同時作為一名教師兼班主任,我平時接觸的都是青春期的孩子和家長,這樣的矛盾在十幾歲時基本大爆發(fā)。
作為一個普娃媽媽,我也和姐妹們一樣每日在與豬隊友戰(zhàn)斗的第一線,目前取得了小小的、階段性斗爭勝利,特向大家匯報點滴心得。
首先要制定原則:
1、陪伴時間1比1
也就是媽媽和爸爸單獨陪伴孩子的時間大致對半開。
具體操作中,就是在媽媽白天有假期的時候,爸爸主要晚上陪伴;爸爸周末陪讀了,那么非陪讀時間媽媽就要主力帶娃。遇到父母中某一方有飯局或外出,那么另一方就自動獲得等時間量的娛樂時間,可以自選一個時間外出享受自己想做的事。甚至細化到每晚的陪睡講故事時間,(我家還是學齡前)父母輪換“執(zhí)勤”,這樣大家都能在一周中有晚上在家辦公、閱讀學習或娛樂休息的時間。
養(yǎng)育是共同的責任,成年人也需要有獨處或者家人之外的娛樂,所以這一點我們達成共識,有商有量,皆大歡喜。(我的閨蜜們,他的基友們也很高興)
2、按特長劃歸任務
在自己負責的時間里,我們也達成共識,要盡量保證高質(zhì)量的陪伴。因此,盡量不刷手機、不打游戲。然后,根據(jù)雙方特長和興趣,認領每日給孩子安排的“課程表”——爸爸教識字,媽媽教加減法。(當然,這也不是固定死的,在合適的章節(jié)我們也會互換。)英語啟蒙則是媽媽負責口語,爸爸負責上機練習。運動方面,爸爸陪學籃球,媽媽陪練跳繩。
爸爸喜歡健身和音樂,就帶著孩子一起;媽媽喜歡傳統(tǒng)文化,也拉上孩子同樂。讓孩子盡可能的接觸多一點不同的愛好,讓他探索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3、全家一起“浪”
像爬樹、捉蟲、看電影、旅行這樣的戶外活動,我們一般盡量一起去,特別是穿上親子裝,很有家庭的感覺。
其次,要講究斗爭策略
有的媽媽說,“我家的豬隊友根本不肯配合啊”,如何斗爭呢?
1、明確喪偶式育兒的弊端
爸爸隱身的家庭,孩子的性格里會有偏差,尤其是男孩,容易缺乏陽剛之氣。而媽媽會由于包攬?zhí)啾г共煌?,長此以往,要么媽媽啰嗦瑣碎,成為讓孩子生厭的媽媽,要么夫妻感情出現(xiàn)裂痕。
2、盡量不讓祖父母、外祖父母代替父母的作用
有的家庭中的爸爸還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不作為的爸爸把他應該承擔的部分丟給了爺爺奶奶,有的婆婆也很愿意替自己的兒子管自己的孫子,殊不知,家庭中每個人有自己不可取代的位置。要避免兒媳的不滿,就首先要把教育的部分劃歸父母自己來負責,老一輩最多幫助一下養(yǎng)育的部分就好了,甚至于全部不插手。
3、不要以爭吵作為談判的手段
一個愛你的人是舍不得你一個人帶孩子的!適當?shù)氖救鹾腿鰦?,可以讓爸爸們不得不來承擔自己的責任。甜言蜜語當武器,絕對是比兇巴巴的高嗓門更好的選擇。當然,豬隊友有進步了一定要高調(diào)表揚,尤其是在他的朋友面前給他戴高帽子。
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把爸爸更適合的任務“親自”布置給爸爸。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成功地把豬隊友訓練成神隊友,加油各位!